人民網
人民網>>河北頻道

防汛救災,黨員勇扛千鈞重擔

2025年08月10日08:29 | 來源:河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防汛救災,黨員勇扛千鈞重擔

“我是黨員,我先上!”

在災區採訪時,這是我們聽到最多的一句話,也是特別打動我們的一句話。正是一名名共產黨員逆行沖鋒、奮不顧身,奮力扛起防汛搶險救災的千鈞重擔,才保証了老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

面對洪澇災害,河北省委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緊急部署、全面動員,深化“防汛救災黨旗紅”工作,要求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發揮好戰斗堡壘作用和先鋒模范作用。

廣大黨員干部全力以赴投入防汛搶險救災工作,及時安全轉移群眾,蹚過洪水、攀過峭壁給受災群眾送來救災物資,第一時間開展受災群眾安置工作,拿起锨鎬和村民一起清理碎石淤泥……

受災群眾說:“有了共產黨,再大的災難也不怕!”

為了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他們什麼都豁得出去

“要沒有那些黨員,我跟老伴兒就出不來了!”安全轉移后,興隆縣六道河鎮六道溝村88歲的村民商振路哽咽著說。

7月28日凌晨3時許,六道溝村暴雨如注,水位暴漲。村黨支部書記商桂福和其他村干部趕緊出門,挨家挨戶敲門通知村民轉移。

商振路和老伴賈計平住在一處依山而建的老屋裡。周邊部分山體出現滑坡,泥漿夾雜著石塊堵住了房門,老兩口被困在房子裡。

“當時泥水已經漫進屋裡,房門根本推不開,我和老伴兒腿腳都不利索,想跑也跑不動。”商振路回憶道。

就在老兩口絕望之際,商桂福和其他村干部冒雨趕來,從窗戶爬進去,背起老兩口就往外沖,迅速將老人轉移到安全地帶。

那天夜裡,商桂福渾身都濕透了,腿也劃破了,可他覺得,能把村民轉移出來,付出再大的代價也值。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堅定不移的原則。

為了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共產黨員什麼都豁得出去。

7月25日20時,阜平縣王林口鎮方太口村,大雨傾盆。村黨支部書記李風國等黨員干部與30名防汛搶險突擊隊員,兵分多路解救被困群眾。

劉寶華老人的房子是坡屋頂,沒法上房,只能待在屋裡等待救援。她家與街道隔著一座房子,鏟車開不過去。

李風國觀察了一下地形,果斷扛起梯子,借助鏟車上了房頂。屋頂坡度很陡,平時人走在上面都很困難,更何況李風國還扛著30多公斤重的梯子。雖然他小心翼翼,還是一腳沒踩穩滑了一下,險些掉下去。

“不要怕,有我在!”進到屋裡時,水已經到了脖子這個位置,李風國一句話讓擔驚受怕的劉寶華鎮靜下來。李風國背起她向屋外走,把劉寶華扶上梯子,用雙手托著她一點點向房上爬。

從當日20時至次日凌晨1時,方太口村200名被困群眾全部轉移到了安全地帶。“你的腿上怎麼都是血呀?”7月26日天亮后,有村民問,李風國才注意到腿上有好幾道傷口,其中三道有六七厘米長。

洪水肆虐,山塌屋倒,抗洪一線黨員干部把責任扛在肩頭。

承德市消防救援支隊黨委委員、副支隊長侯佳男帶領救援隊員連續奮戰在灤平縣馬營子滿族鄉南台子西溝村救援現場,到了晚上就在村委會的大院裡打個地鋪,湊合睡一會兒﹔接到鎮長等人打來的要求轉移的電話后,六道河鎮朱家溝村黨支部書記孫金生馬上給居民組組長打電話,組織村民轉移﹔易縣第一時間成立512支黨員先鋒隊,發動1.8萬余名黨員奮戰在道路搶通、供電恢復、通信保障一線……

聞汛而動、聞令而行。河北省健全落實黨員應急動員發揮作用機制,通過組建黨員突擊隊和志願服務隊、設置黨員先鋒崗和責任區等方式,組織村(社區)黨員帶領群眾爭分奪秒、全力轉移安置受災群眾。

為讓群眾在轉移安置、過渡期舒心安心,他們想盡一切辦法

“這麼多人一起轉,住哪裡?人走了,家裡的牲畜家禽怎麼辦?”

8月2日,面對降雨預警,灤平縣馬營子滿族鄉龍潭溝村“兩委”班子決定:在村91人全部轉移。對此,村民們紛紛道出自己的擔憂。

辦法總比困難多。聽說龍潭溝村正在尋找安置點,附近一家石材廠負責人二話不說,騰出兩層辦公樓,供村民居住。

牲畜家禽喂養也理出了頭緒。家裡畜禽少的村民,由黨員干部包干負責﹔多的戶,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白天可以回村,喂完趕緊返回。

安置點有不少老人,吃不慣方便面、面包、火腿腸,村“兩委”班子決定成立“炊事班”,給大家做豬肉燉粉條和大米飯等飯菜。

為讓群眾在轉移安置、過渡期舒心安心,黨員干部想盡了一切辦法。

朱家溝村有10余家民宿,大多數在洪災中被破壞,隻有一家名為福興山庄的民宿受損較輕。黨員、民宿老板謝長才把村民接到民宿避險。為了讓村民們住得好,專門選擇了條件好的房間﹔為了讓村民吃上熱乎飯,把儲存的米面油全部拿了出來。

洪水過后,省應急管理廳、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向阜平縣調撥了包括折疊床、被褥、毛巾等在內的4000件應急救災物資。雖然連續多日沒能好好休息,但看到運送物資的車來了,安置點負責人、阜平縣王林口鎮宣傳委員陳晶晶立刻迎了上來,和工作人員一起卸貨。

針對災后可能出現的腸道傳染病、皮膚感染、外傷等病症,興隆縣六道河中心衛生院開通綠色通道,24小時接診。同時,衛生院將住院病房設置成臨時安置病房,接收病情稍重的病人。

灤平縣馬營子滿族鄉南台子西溝村最后一批群眾安全轉移后,村裡成立了由包村干部董建國等組成的留守小組,除了照料村民的牲畜家禽,還要協助有關部門做好災后恢復重建工作。

針對災害可能引發的心理創傷及救援人員心理壓力問題,承德市組織人員到興隆縣開展“災后心理救援”專業培訓﹔興隆縣11個縣級工作組、330名機關干部深入災區,做好幫助安排生活、解決困難等工作。

為讓受災群眾早日返回家園,他們迅速展開災后恢復重建

眼下,保定市易縣台底村正加緊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

作為遠近有名的蘋果種植專業村,台底村種植蘋果700畝,本輪強降雨受災300畝,其中100畝絕產。村黨支部書記牛全江帶領由黨支部成員、合作社骨干等組成的突擊隊,第一時間清淤排險。“目前,農技專家給出了減災指導意見。”牛全江介紹,按照專家提出的方案,村裡正對果園進行徹底消殺,對受損的果樹該搶救搶救、該補種補種。

為讓受災群眾早日返回家園,灤平縣馬營子滿族鄉黨員干部群眾齊心協力,爭分奪秒推進災后恢復重建工作。

在大興溝村,65歲的老黨員張亞林、剛入黨一年的張宏均等自發集結,揮動鐵鍬,推起獨輪車,清理街道和宅院中的淤泥。

在馬營子村,村黨支部書記張淑雲等黨員干部積極搶修基礎設施,幫助村民晾晒被淹物資。

“目前,全鄉受災村主街道淤泥已清理完畢,具備基本通行條件。接下來,我們將配合相關部門盡快恢復受損基礎設施和村民受災統計等工作。”馬營子滿族鄉組織宣傳委員閆澤群說。

復工復產是災后恢復重建的重要方面,不僅直接關系家家戶戶的收入,也關系著經濟社會發展。

為盡快恢復災毀農田生產能力,省農業農村廳協調安排省級應急保障資金3664萬元,支持重點地區農田排水、改種補種及生產設施修復。

為讓受損企業盡快復產,阜平縣及時啟動應急響應機制,農業、交通、發展改革等部門組織黨員干部帶頭,指導受損企業展開生產自救。

在這場與洪水的較量中,各方力量匯聚成堅不可摧的生命防線。

近日,中央組織部從代中央管理黨費中劃撥河北省專項資金3000萬元,河北省委組織部從代省委管理黨費中劃撥專項資金3000萬元,用於支持保定、承德等地防汛搶險救災工作。

針對承德、保定等受災地區,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及時調派設施設備和人員協助受災地區開展搶險救援,目前正有序開展災損農村住房安全排查鑒定。

承德31支由市直部門、縣直部門黨員干部職工和企業工作人員組成的幫扶工作組已全部下沉到31個重災村,正全面推動災后恢復重建。

一個個堅強有力的黨組織,一名名勇於奉獻的黨員干部,給群眾帶來黨的關心關愛,注入戰勝災難的信心希望,成為受災群眾堅實的依靠。(記者趙建、李建成、林鳳斌、曹智、郝東偉、賈東亮、陳寶雲)

(責編:張曉博、付兆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