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北頻道

優化服務供給,繪就老有頤養新圖景

2025年03月09日08:44 | 來源:河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優化服務供給,繪就老有頤養新圖景

3月1日,秦皇島市北戴河區平安秦康頤養中心,老人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進行康復訓練本。報記者 趙杰攝

3月1日,秦皇島市北戴河區平安秦康頤養中心,老人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進行康復訓練。本報記者 趙杰攝

整理/本報記者 趙建 制圖/孫濤

整理/本報記者 趙建 制圖/孫濤

讓老年人安享晚年,既是家事,也是國事。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進社區支持的居家養老,強化失能老年人照護,加大對老年助餐服務、康復輔助器具購置和租賃支持力度,擴大普惠養老服務,推動農村養老服務發展。

出席全國兩會的河北省代表委員認為,報告對進一步做好養老服務提供了明確思路,字裡行間飽含著暖暖的民生溫度。

當前,養老服務需求已從生存型向發展型轉變,從簡單生活照料需求向多層次、多樣化、個性化需求轉變。

對此,全國人大代表,秦皇島市北戴河區東山街道東經路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李丹丹有切身體會。

社區裡的張大爺聽力不太好。一家器械公司贈給他一副骨傳導耳機,張大爺戴上后握著李丹丹代表的手說:“我終於能聽新聞了。”

這件事深深觸動了李丹丹代表,讓她明白了高質量養老服務對老年人的重要性。

“應進一步強化康復輔助器具購置和租賃服務,努力構建供應便捷、供需順暢、服務專業、管理規范的康復輔助器具社區租賃服務體系。”李丹丹代表認為,推進社區支持的居家養老,還應強化智慧健康養老應用平台建設,通過平台提供家政服務、助餐服務、心理慰藉等居家養老服務,推動各類智能應用場景不斷落地。比如通過智能手表、智能手環等穿戴設備實時監測老年人生命體征,及時滿足老年人在生活、健康、安全等方面的需求。

全國政協委員、省政協港澳台僑和外事委員會主任范社嶺認為,推進社區支持的居家養老,還要進一步完善村、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站點,大力發展嵌入式社區養老服務設施、互助性養老服務站點,在社區設立日間照料中心、老年食堂和康復護理站,因地制宜擴大農村養老服務供給。

當然,養老服務不是簡單建一些養老服務設施,還要充分考慮老年人是否可及、可感、可知。范社嶺委員認為,應充分考慮距離、空間、老年人密度等情況合理設置養老服務設施,對居家老年人上門提供老年助餐、助浴、助潔、助行、助醫、助急等多樣化服務,讓養老服務便捷可及。

擴大普惠養老服務,為全體老年人提供方便可及、價格可負擔、質量有保障的養老服務,培育發展服務機構是一項重要舉措。來自省民政廳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全省共有養老機構2044家,全省各縣均至少建有1所以失能、部分失能特困人員專業照護為主的縣級供養服務機構(敬老院),滿足應住盡住的要求。

對此,全國人大代表、唐山市中醫醫院院長張軍感到欣慰,她認為:“在重點滿足失能、失智等老年人群體照護服務需求的基礎上,應進一步拓展普惠養老服務內容、供給范圍,探索實現連續性更強、惠及范圍更廣的服務供給模式。”

“醫院開辦或托管康養養老機構,是增加高質量服務供給的重要途徑,因為醫院擁有優質的醫療資源。”張軍代表認為,此外,還應支持各類經營主體發展連鎖化、集團化普惠支持型養老機構,支持公辦養老機構在履行兜底保障職能基礎上,向社會開放空余床位。

培育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養老服務人才隊伍,讓養老服務更有質感、更有溫度。

“培養高素質人才,一方面,要依托大中專院校及職業培訓機構,合理開設老年醫學、老年營養、養老機構管理等相關專業與課程﹔另一方面,應加強和規范等級認定、評價管理,強化職業道德建設,依法完善從業禁止制度。”全國政協委員、河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萬師強表示,為適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要求,我國提出了新醫科這一新理念,即從治療為主到兼具預防治療、康養的生命健康全周期醫學,推動養老事業高質量發展,還應在培養新醫科人才方面加大力度。

隨著社會保障制度及旅游設施的完善,越來越多老年人開始探尋他們的“詩和遠方”。

“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個性化需求,必須大力發展銀發經濟。”萬師強委員認為,要加強老年用品研發和推廣,豐富養老服務場景,釋放養老消費潛力,還應因地制宜發展康養旅居等新業態,擴大家政服務、康養旅游、餐飲住宿等服務消費。

張軍代表認為,應圍繞承接京津養老市場不斷發力,積極推進京津冀養老服務政策協同,持續提升醫養結合能力,利用溫泉、生態等資源,吸引和聚集各方力量和資本,建設一批醫養康養項目,推動京津養老項目向河北省具備條件的地區延伸布局,吸引更多老年人到河北養老。

夕陽無限好,人間重晚晴。代表委員們認為,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下,更多老年人將享受到有尊嚴、健康、快樂的生活。(記者趙建)

(責編:楊文娟、方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