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琵琶,緣何賣120萬元?

年產值22億元!肅寧樂器“火”了
一把琵琶,緣何賣120萬元?
2024年12月17日,在樂海樂器有限公司,“80后”技師宋勁輝對琵琶產品進行檢查。 本報記者 戴紹志攝
一把琵琶,賣了120萬元!這幾年,在國內外樂器圈,“中國北方樂器之都”滄州市肅寧縣的樂器“火”了。
這把琵琶,名為“紫雲君”,誕生於肅寧縣的樂海樂器有限公司。
2024年12月17日,在樂海樂器有限公司,記者看到,一批批古色古香的樂器被陸續打包,銷往世界各地。
“2024年以來,公司民族樂器產品銷量持續走高,目前,一天就能賣出1000余件。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銷售收入達2億元,同比增長40%。”樂海樂器有限公司總經理宋華說。
為啥肅寧的民族樂器賣得好?“當前,隨著我國對傳統民族文化的保護和宣傳,民族音樂受到越來越多國內外消費者的喜愛。”宋華說,民族音樂,以其獨特的音樂風格和藝術表現形式,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和民族情感,成為近年來廣受追捧的新國潮。
好的品質,是民族樂器“出圈”的關鍵。以這款百萬元的“紫雲君”琵琶為例,它以珍材為料,以自然存放數年的進口小葉紫檀木老料為背板,以優質蘭考桐木經特殊工藝處理后作為音板,並用老竹子材質扁擔做成琵琶的品條、扶手。
精雕細琢,匠心制作,造就民族樂器獨特文化特質。“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一曲《琵琶行》,讓世人領略了琵琶的獨特魅力。
掏膛、雕刻、制作音梁、上面板……在公司制作工坊,樂器琵琶研發組“80后”技師宋勁輝正在生產線上加工制作琵琶。之前,公司賣到120萬元的“紫雲君”品牌琵琶,正是由宋勁輝制作。
“從選材、上背板、起線,到烘烤、排品、調試,一把琵琶由現代化機器和手工技師共同完成,工序極其嚴格。”宋勁輝說,琵琶制作講究精雕細琢,每件產品都要經歷上百道工序。
“鐺,鐺,鐺!”宋勁輝一邊用刨子刨琵琶面板,一邊用手指不斷彈著面板,清脆的聲音不時傳來。
為制作出一流音色的琵琶,宋勁輝需要邊聽音色,邊用刨子削薄面板。一塊面板往往要刨數百下,用手指敲擊上千下。“這套聽音色刨面板的技術,我足足學了五年。”宋勁輝說。
一邊聽音色,一邊用刨子、鏟子、銼刀一點點打磨出琵琶面板上的線條和弧度,一刨一鑿、一推一拉之間,一把精妙絕倫的琵琶初見雛形。
匠心之作,造就了高品質樂器產品。作為國內最大的民族樂器斫琴工坊,樂海樂器有限公司主要生產琵琶等200多種民族樂器,年產各類民族樂器20余萬件,產品暢銷全國及歐美等多個國家和地區。
追求極致,永無止境。針對不同消費群體對民族樂器的需求,樂海樂器有限公司加大品牌研發力度,與中央音樂學院等開展合作,共同研究、制作和完善樂器產品,累計獲得70余項國家專利。
好產品還要尋求好銷路。在樂海公司,一個小巧精致的直播間“樂海琴坊”引起記者注意。宋華介紹,公司正在打造“樂海琴坊”新零售,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實現精准銷售。目前,“樂海琴坊”新零售項目在全國各地建立了40多家實體店。
從“內卷”中跳出來,在“外銷”中跑起來。超級倉還將為樂海樂器有限公司打開更大空間,助力其向更廣闊的世界市場邁進。
“超級倉是2024年在肅寧縣舉行的第三屆中國北方(肅寧)電商節上發布的開放平台,在這個融合倉儲、生產、選購、交易、報關等功能於一體的超級倉,進出口企業可享受貨物‘整存零取’,減輕資金壓力的同時,大大提高跨境電商進出口效率。”宋華說,借力超級倉,公司產品的銷售渠道將進一步拓寬,有助於企業更好地走向世界。
匠心制造的樂器,在肅寧彈奏出最動聽的音符。目前,肅寧縣樂器產業已經形成集設計研發、生產加工、產品展銷於一體的全鏈條產業格局,從業人員1.5萬余人,樂器年產量超百萬件,年產值22億元,其中揚琴、琵琶、阮產銷量居全國首位,出口到世界多個國家。(記者戴紹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