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路南區:做好“土特產” 拓寬致富路

近日,唐山宴廣場上人頭攢動,穿過熙熙攘攘的人群,映入眼帘的是來自稻地小鎮琳琅滿目的“土特產”。這裡是唐山市路南區稻地鎮“土特產”展銷會。
路南區稻地鎮“土特產”展銷會活動現場。王雪純攝
“稻地付北羊,吃了都說香!”唐山市路南區稻地鎮付北村黨支部書記劉金亮熱情推介著該村的特色羊肉。“我們付北村積極響應鎮、區兩級政府的號召,走品牌化的發展道路,在全鎮創建並打響了‘富北羊’品牌,現在‘富北羊’可是村裡的金字招牌,極大提高了村民的收入水平。”
據了解,近年來,唐山市路南區稻地鎮聚焦品牌建設,大力培育“和美稻地”農業品牌,依照各村資源稟賦與產業布局,因地制宜謀劃了付北羊肉、紅纓面粉、稻地香腸、劉唐保紅薯等30余個子品牌,實現了由農業大鎮到農業強鎮的華麗轉身。
“在以前,很多老百姓掙的都只是種地的辛苦錢,現在我們乘著和美鄉村建設的東風,堅持將產業建在產業鏈上,立足市場需求布局產業發展,積極發展薯干、香腸、面點等加工食品和主打懷舊、家居的手工擺件,著力提升產品經營的附加值。”唐山市路南區稻地鎮政府工作人員說。
市民被展銷會上的優質貨品吸引駐足購買。王雪純攝
深度加工帶來了收益的提升,為保障農產品質量,進一步提升農業品牌質量水平,稻地全鎮還圍繞大棚蔬果種植、特色加工食品等產業,積極申請資金建設了高標准大棚20余畝,並在引導發展訂單農業、精品種植農業上持續發力,立足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農耕文化,構建形成了“政府+農戶+企業”三位一體的品牌“譜系圖”,堅持“全鎮一盤棋、各村一張網”,圍繞強龍頭、提短板、補空缺,融合整合形成鎮域發展共同體,實現小生產與大市場的有效銜接。
“這是稻地鎮特產‘八零’面粉,從原料到加工都是我們親自制作,主打健康好品質,傳承麥香老味道!”隨著聲音看去,在手機屏幕前是紅纓大隊帶貨主播耿娟。
“我們也搭上了電商直播的快車道,我們有‘紅纓在線’平台,可以將更多的稻地好物推介出去。”耿娟介紹,“我們今天這一場直播也收獲頗豐,到現在已經完成了1500元的銷售額。”
在線上,稻地鎮大力發展電商農業,通過“紅纓在線”等電商平台,採取新媒體、電商直播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式宣傳推介稻地“土特產”。數據是最好的証明,目前,僅紅纓大隊,就已實現農產品電商銷售收入20余萬元,產品銷售量20余萬斤,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美好藍圖正不斷化為現實。
從“簡單種植”到“產業加工”,從“單人單干”到“集聚品牌”,唐山市路南區稻地鎮緊緊圍繞鄉村振興這根鏈條,一頭串起村民百姓,一頭串起消費群體,更串起稻地百姓對致富創收、強村富民的美好向往,為新時代鄉村振興工作作出貢獻。(李同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