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圍場:“人防+物防+技防”森林草原防患於未“燃”

眼下正值森林草原防滅火的關鍵時期,作為河北省重點林區和國家一級森林火險縣級單位,河北省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把森林草原防滅火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通過“人防+物防+技防”立體化防控體系,織密塞罕壩及周邊林區生態安全防護網,全力守護綠水青山,捍衛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人防為本,動員所有可用力量
在蘭旗卡倫鄉,每隔一段距離,就能看到身穿橙色馬甲的護林員在巡查值守。“請掃一下防火碼。”護林員蘇光玉在卡口讓來往車輛登記,並遞上一張防火宣傳單,仔細探測沒有火種后才予以放行。“我們這個防火碼調整過好幾次,現在隻要填過一次信息,下次進入任意一個卡口隻要掃一下就行,很方便。”蘇光玉說,“不管是本村村民還是外來人員,隻要從卡口過,都會自覺配合掃碼。”鄉村道路兩旁的防火警示旗隨風飄動,防火條幅和警示牌隨處可見,鮮艷醒目。
清明假期,圍場調動縣域內一切可用力量參與護林防火工作。3523名護林員全天巡護,並聯合6000余名保潔員、公益崗、河湖管理員等,綜合開展日常火源管理、宣傳教育、巡查巡護、隱患排查、環境整治等工作﹔1082名專業扑火隊員24小時備勤,7支消防分隊靠前駐防一線,時刻保持臨戰狀態。
物防保障,傾力投入未雨綢繆
在圍場森林草原消防大隊,一排排運兵車、工具車、水車沿牆整齊停放,一支100余人的森林消防隊伍正在空地跑步訓練。隊長張俊豐打開防火物資儲備庫,以水滅火類、可燃物清理類、野外生存類等各色防火裝備一應俱全。“圍場每年對森林草原防滅火投資7000萬—8000萬元,佔全縣整年收入的10%左右,保証各鄉鎮扑火機具、車輛和物資儲備充足。目前全縣配備運兵車、工具車、水車87輛,物資庫300平方米,縣域內儲備物資可供700余名扑火隊員統一調度、統一使用。”張俊豐介紹,現在是高火險期,隊員們保存體力原地待命,始終保持隨時出動狀態。一旦發生火情,能做到3分鐘上車、5分鐘出院,實現打早、打小、打了。
據了解,近兩年,圍場在森林草原物防保障上累計投入防滅火經費2.05億元。其中,投入1.3億元修建114.2公裡的防火應急道路,打通鄉鎮間救援道路、聯通鄰縣間斷頭林道﹔投入專項防滅火經費3200余萬元,用於防火宣傳、隊伍打造、物資儲備、設備更新、基礎設施等環節建設﹔投入3300余萬元,用於護林、護草員的工資、保險等經費保障,確保全縣3523名護林、護草員作用得到有效發揮。
技防支撐,五大系統精准管控
如今,圍場重點林區內有任何風吹草動,都逃不過森林防火監控系統的“眼睛”。在圍場應急指揮中心一張十幾米寬的大屏上,清晰顯示了五大監控管理系統回傳的實時監控和數據信息。圍場防火辦副主任王鵬偉說:“在五大監控系統中,林火視頻監控系統就像一隻大眼睛固定在通信鐵塔上,監控范圍達10至20公裡,全縣共有138個監控點位、276個雙目高清攝像頭。攝像頭通過煙感、溫感實現自動識別報警,靈敏度很高,有林地覆蓋率超過80%。”
此外,系統中的防雷擊火預警監測可以及時預報雷電來襲時間、雲地閃帶電量和發生地點,將預測信息及時推送到各鄉鎮,有效覆蓋率達95%,為雷擊火預防奠定堅實基礎﹔音視頻指揮調度系統連接圍場各鄉鎮、林場、牧場的指揮中心,通過視頻監控實時畫面、指揮中心音頻通話,實現了各地24小時信息資源共享、指揮調度同步﹔防滅火網格化雲端管理系統,將全縣重點林區草原劃分成3029個責任網格,把森林草原防滅火的所有基礎設施、人員信息、各類資源等全都列在一張圖上,可對防火巡護的護林員、消防隊員行動軌跡實時監測。今年春季森林高火險期間,圍場又規劃出視野開闊、墳墓聚集的重點部位2488個,安排護林員專門巡護,護林員通過電子工牌打卡在重要點位履職盡責的路線和時間,切實管住重點區域。若發現火情,護林員還可通過工牌一鍵向指揮中心發出報警信號。
近年來,圍場以全面推行林長制為統領,科學設定林長制“一長三員”架構,將防火網格與林長網格有效融合,形成了山有人管、林有人護、責有人擔的責任體系,不斷推動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規范化、專業化、高效化發展,筑牢“防火牆”,嚴把“入山口”,守住森林草原防火底線,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韓曉雪、崔海芮)
來源:圍場縣委宣傳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