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北頻道

走進區域看發展·中國式現代化的京津冀實踐

做好“水”文章 這個煤港越變越綠越變越美

2023年08月21日21:58 | 來源:人民網-河北頻道
小字號

滄州渤海新區黃驊大港碼頭。 人民網記者 楊文娟攝

滄州渤海新區黃驊大港碼頭。 人民網記者 楊文娟攝

人民網滄州8月21日電 (記者楊文娟)提到煤港,你的腦海裡可能會浮現“到處是粉塵,環境臟又黑”的畫面。但是,走進滄州市黃驊港煤炭港區,你看到和感受到的卻是碧海藍天、樹綠風輕,宛如一個美麗的“濱海公園”。

日前,來自“走進區域看發展·中國式現代化的京津冀實踐”網絡主題調研採訪活動走訪團的記者們,都被眼前這個“綠美大港”深深吸引。

其實,作為我國西煤東運、北煤南運的重要港口,黃驊港也曾天烏蒙、水灰黑,甚至連樹都是黑的。這樣的巨變,是如何實現的呢?

以前,翻車機房是煤炭港口的“污染大戶”,“車廂一翻轉,煤塵飛上天”就是其真實寫照。

“面對這一難題,我們巧用‘水’,自主研發了翻車機長效本質抑塵技術,使得原來飄散的煤塵被微米級的細密水霧包裹,從而有效抑制了污染的產生。”國能黃驊港務有限責任公司共享服務中心接待管理科科長翟廣鋒說。

在翻車機房內,記者看到,一列列運煤列車有序駛入,每4節車廂為一循環,隨著翻車機的旋轉翻轉,320噸煤炭瞬間被卸入底層漏斗,這裡看不到粉塵升騰。這個過程僅約20秒,翻車機房環境就恢復如初。

國能黃驊港務有限責任公司的翻車機房。 人民網記者 楊文娟攝

國能黃驊港務有限責任公司的翻車機房。 人民網記者 楊文娟攝

據介紹,近年來,針對煤炭抵達港區后的翻、堆、取、裝等每一個工序,國能黃驊港務有限責任公司都進行了技術革新。他們通過建立全流程抑塵系統,徹底解決了黃驊港煤塵污染的難題,在全國港口中率先實現了“運煤不起塵”。

煤炭大港要變綠變美,除了要治理好煤塵污染,還要做好節水文章。

黃驊港地處鹽鹼灘,淡水資源極其寶貴。為了化解淡水難題,黃驊港把原有的建筑垃圾場、空閑荒地,改造成了“兩湖三濕地”,用於過濾、儲存壓艙水、淨化煤污水和雨水,並將這些水逐步回用到生產中,5個水系相連通,形成一套完整的水循環利用系統,每年可減少淡水使用成本1900余萬元。這不僅實現了含煤污水的“零排放”和“零污染”,還為港區洒水除塵提供充足水源。

據翟廣鋒介紹,近年來,針對洗刷運煤皮帶、洒水除塵、雨水沖刷形成的煤污水,黃驊港煤炭港區將其引入3個污水處理廠,一年可處理205萬立方米,其余的排入3片濕地沉澱,還可將沉澱下來的煤泥加工成煤餅出售。去年,濕地沉澱的煤泥制成煤餅1400噸,創收900多萬元。

據了解,“兩湖三濕地”不僅營造了綠色生態景觀,而且也讓黃驊港成為國內首家AAA級煤炭港口工業旅游景區,獲評“中華環境優秀獎”,黃驊港煤炭港區也被評為“五星級綠色港口”。

兩湖之一的“蓮園”湖中,魚兒成群結隊。人民網記者 楊文娟攝

兩湖之一的“蓮園”湖中,魚兒成群結隊。人民網記者 楊文娟攝

變綠變美的同時,黃驊港近年來還不斷完善碼頭建設,拓展貨種貨源渠道,新開內外貿及集裝箱航線,逐漸由單一煤炭港轉型為兼顧散雜貨和油品的現代化綜合港口。

數字顯示,2022年,黃驊港煤炭港區完成吞吐量2.2億噸,連續4年煤炭吞吐量居全國港口首位。截至今年7月底,累計組織船舶進出港2933艘次,同比增長4.71%,其中20萬噸級船舶進出港551艘次,同比增長16.24%。

(責編:方童、付兆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這,就是回家的意義
  • 返鄉過年防疫小提示
  • 裸眼3D!“陸地航母”出征春運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