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以良法促發展保善治

河北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立法工作取得重要成效——
以良法促發展保善治
過去五年,是法治河北建設特別是立法工作取得重要成效的五年。
五年來,河北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圍繞黨中央和省委重大決策部署,聚焦人民群眾關注問題,先后出台省本級地方性法規83部,統籌修改法規40部,廢止法規7部,審查批准設區的市法規161部,備案審查規范性文件425件,持續為加快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提供及時高效、堅強有力的法治保障。
強化政治擔當,把服務國家重大發展戰略作為重中之重
大運河是中華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標識之一。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11月29日,《河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京津冀協同推進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決定》在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四次會議上全票通過。
值得一提的是,一周時間內,北京市、河北省、天津市人大常委會相繼通過了各自的決定,並於2023年1月1日同步施行。
習近平總書記對河北充滿深情、寄予厚望,親自部署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北京冬奧會籌辦等重大國家戰略和國家大事。
寶貴機遇千載難逢,動力支撐前所未有。緊緊圍繞河北功能定位,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先后出台多部重磅法規,為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北京冬奧會籌辦舉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法治助力京津冀協同發展——
從機動車污染防治破題,京津冀三省市人大常委會先后出台各自的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污染防治條例,三地機動車污染防治邁入聯防聯治新階段。
持續完善協同立法工作機制,《京津冀人大立法項目協同實施細則》等規章制度的出台,鋪就了協同立法的“工作流程圖”。
推進京津冀協同立法取得豐碩成果,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與京津兩地人大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產業轉型升級、生態環境保護、交通一體化等領域,就30余部法規開展協同立法工作,以打造區域協同立法新高地助力京津冀協同發展。
法治護航未來之城行穩致遠——
歷時一年多,五次審議,草案全文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白洋澱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條例》用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最嚴厲的處罰保護白洋澱生態環境。
以省級地方性法規的形式量身定制“基本法”,雄安新區首部綜合性法規《河北雄安新區條例》立足雄安新區功能定位和現階段重點任務,將規劃上升為法律,依法確保雄安新區規劃建設一張藍圖干到底。
法治保障冬奧會籌辦舉辦——
鼓勵冰雪運動納入中小學體育課、破解群眾健身場地不足等難題,《河北省全民健身條例》有效推進了全民健身與冬奧同行,推動實現全省3000萬人上冰雪。
在環境保護、公共安全、道路交通等6個方面進行授權,《河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授權省人民政府為保障冬奧會籌備和舉辦工作規定臨時性行政措施的決定》,為“家門口”的冬奧會籌備和舉辦提供有力支持。
助力創新驅動,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河北省規模以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11.6%。
河北是傳統工業大省,產業轉型升級任務艱巨。五年來,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聚焦經濟發展關鍵問題,積極開展調結構促轉型立法工作,不斷推動河北省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突出新興領域創制性立法——
出台《河北省數字經濟促進條例》,著力破解河北省數字經濟發展存在的核心產業規模小、制造業數字化水平較低、科技創新能力薄弱等問題。
出台《中國(河北)自由貿易試驗區條例》,鼓勵大膽探索創新,推進簡政放權,為自貿試驗區先行先試提供制度保障。
修訂《河北省信息化條例》,對規范信息化建設、管理和服務等內容進行了補充、完善,促進河北省信息化與各產業、各領域深度融合。
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
修訂《河北省科學技術進步條例》,進一步明確科技成果轉化激勵導向,完善人才培養引進機制,鼓勵協同創新。
出台《河北省促進企業技術創新條例》,對各領域、各環節、各方面創新要素進行整合和規范,為企業技術創新創造良好環境,構建強大合力。
深化“放管服”改革——
出台全國首部優化行政審批,全面推進行政審批標准化、規范化、便利化的省級綜合性法規《河北省優化行政審批條例》,聚焦解決辦事“難慢繁”問題,促進營商環境不斷優化。
出台《河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進一步提升行政審批效能的決定》,推行審批事項“一網通辦”,依法減少前置和后置審批事項。
統籌修改《河北省反不正當競爭條例》《河北省技術市場條例》《河北省發展循環經濟條例》等法規,取消了一批行政審批事項,有力促進市場要素自由流動。
助力打贏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推進美麗河北建設
瀕危物種青頭潛鴨安家白洋澱,地下水超採區泉水復涌,河北城市空氣質量今年全部退出全國“后十”……如今的燕趙大地,天空澄碧、水清岸綠,生態環境發生巨變。
“加快建設天藍、地綠、水秀的美麗河北”,是習近平總書記寄予河北的殷切期望。五年來,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不斷健全完善生態環境領域地方性法規體系,持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海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
助力打好藍天保衛戰——
出台《河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加強揚塵污染防治的決定》,厘清建設、施工、運輸、監理等各方責任,揚塵污染防治“靶向”更精准。
修訂《河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促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和禁止露天焚燒的決定》,明確將秸稈禁燒納入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
助力打好碧水保衛戰——
國家水污染防治法實施后,在全國率先修訂出台《河北省水污染防治條例》,以河北省史上最嚴的水污染防治法規守護碧水清波。
立足河北省水資源短缺現實,出台《河北省地下水管理條例》,統籌推進地下水生態修復,完善地下水監控體系,促進地下水可持續利用。
建立健全流域管理的省際協同機制,出台《河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加強灤河流域水資源保護和管理的決定》,通過法治化手段強化灤河流域水資源保護和管理。
以法治力量守護“東亞藍寶石”,出台《衡水湖保護和治理條例》,推動解決衡水湖保護和治理突出問題,保護衡水湖生態系統功能和生物多樣性。
助力打好淨土保衛戰——
出台《河北省土壤污染防治條例》,保障人居環境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強化土壤污染科學防治。
修訂《河北省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條例》,聚焦短板和弱項,促進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
加強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建設和首都水源涵養區建設——
出台“小切口、大部頭”的《塞罕壩森林草原防火條例》,用最嚴密法治確保防火安全,筑牢首都生態屏障。
出台《河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加強太行山燕山綠化建設的決定》,全力推進太行山綠化造林攻堅,全面促進燕山綠化提質增效。
以人民為中心,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
民生連著民心,民心凝聚民力。
堅持立法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五年來,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用一件件惠民生、暖民心的立法項目積極回應人民群眾重大關切,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保護特殊群體合法權益——
失能失智老年人長期照護需求如何保障?被“啃老”可以拒絕嗎?《河北省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河北省養老服務條例》相繼出台,為河北省面臨的養老難題提供解決方案。
家庭暴力如何預防和制止?受害人群如何有效保護?新修訂的《河北省反家庭暴力條例》進一步明確和完善相關解決措施,筑牢河北省反家庭暴力工作法治根基。
退役軍人合法權益如何保障?教育培訓、就業創業如何開展?出台《河北省退役軍人保障條例》,推進全省退役軍人工作法治化、規范化發展。
學校安全工作誰來管?“校鬧”現象如何處理?《河北省學校安全條例》明確了安全范圍、各方職責,進一步強化校園欺凌防范,加強師生權益保護,對學校安全進行全過程全方位呵護。
彰顯立法溫度力度——
醫療糾紛如何預防和解決?河北省出台《河北省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維護醫療秩序,保障醫療安全。
職工權益受到侵犯怎麼辦?如何對用人單位開展勞動法律監督?《河北省工會勞動法律監督條例》的出台,為工會勞動法律監督工作提供法治保障。
保障生命健康、財產安全——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餐飲服務從業人員該不該戴好口罩?採取“小快靈”的方式,在2022年立法計劃之外,《河北省餐飲服務從業人員佩戴口罩規定》出台,以法治力量守護“舌尖上的安全”。
流動人口管理難題怎麼破解?房屋租賃各方權益如何保障?《河北省租賃房屋治安管理條例》首次立法探索“以房管人”,對推行網上登記、信息共享、加強信息保密等作出詳細規定。
文明出行如何引導?怎樣預防和減少交通、火災事故的發生?《河北省電動自行車管理條例》的出台,以法治手段擰緊了電動自行車的“安全閘”。
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后,廣大農民對獲得公平發展機會、共享發展成果、提升生活品質抱有更高期待。
立足河北省現狀,《河北省鄉村振興促進條例》將中央和省委在人才振興、綠色發展、城鄉融合、鄉村建設、人居環境整治等方面出台的一系列新政策,通過法律條文予以明確,用法治陽光照亮鄉村振興之路。
……
五年來,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出台《河北省文明行為促進條例》《河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加強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的決定》《河北省長城保護條例》,持續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修訂《河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議事規則》等,出台《河北省行政執法監督條例》《河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加強檢察公益訴訟工作的決定》,持續推動地方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提升﹔加強備案審查、設區的市法規審查批准、法規清理等工作,持續助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
黨的二十大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省人大常委會將在省委的堅強領導下,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不斷把地方立法事業推向新的高度,繼續為加快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提供更加堅強有力的法治保障。(記者霍相博 通訊員柴麗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