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北頻道

河北邢台英談村

古寨風光韻味長(走進傳統村落)

本報記者 邵玉姿
2022年10月07日08:1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圖①:鋼筆速寫英談村西寨門。韓秀強繪
  圖②:行走在英談村老街上的村民。
  圖③:英談村錯落有致的傳統民居。
  圖②③為邵玉姿 韓 攻攝影報道
  圖④:古朴靜謐的英談村與群山融為一體。
  邵玉姿 高曉博攝影報道

  穿過石頭寨牆,漫步石板小路,抬頭望去,一座座石頭民居依山就勢、高低錯落。石屋、石牆、石門、石街……在太行山深處,英談村靜靜地佇立在青山綠水間。

  英談村地處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區,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是我國北方保存最完好的古石寨之一,素有“江北第一古石寨”的美稱。2007年英談村被授予“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稱號﹔2009年被評為“中國景觀村落”﹔2012年被列入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跨越600多年風雨,村落依然古韻如初,這並不是一件易事。“在村落的保護與開發的路上,我們也曾走過一些彎路。”英談村黨支部書記路志勇說,過去,由於村民保護意識薄弱,為改善居住環境而拆掉石頭房建起水泥磚房、為出行方便而拆掉石板路改鋪水泥路等現象時有發生。

  走村入戶宣傳、帶隊外出學習……為了喚醒村民自覺保護意識,英談村兩委想了不少法子。2007年起,英談村啟動全方位保護古村落工程,對村內遭到破壞的古建筑、古街道使用傳統材料和傳統工藝進行修復。2008年,英談村成立了“保護歷史文化名村”小組,制定了“英談古寨保護公約”,明確“建筑風格要一致”“修建要事先審批”“設計要事先審核”等要求。不僅如此,村兩委還調動村民代表、傳統建筑修繕技藝人員等34人成立“保護歷史文化名村”志願者隊伍,負責引導村民遵守“英談古寨保護公約”,及時制止損壞文化遺產的行為,參與村內傳統建筑的日常保護修繕工作。

  今年62歲的村民路玖許便是志願者之一。作為一名傳統石匠藝人,路玖許一直參與古村落保護的施工,見証了十幾年來英談村古村落保護的點點滴滴。“以前村內施工大伙兒都不怎麼講究。現在不管是修繕老建筑還是改善村裡環境施工,每一處細節都格外留心,找不到合適材料寧可不開工。”路玖許說,隨著保護工作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村民開始主動承擔起保護古村古建筑的責任。給磚頭牆貼上石板,變塑鋼窗為木雕窗……原先拆舊改建過的村民如今都自覺對自家房屋進行了修復。“實在需要擴建側房的,也都寧願自己多花錢,主動按照傳統石頭房風貌進行建設。”路玖許說。

  原汁原味的古村風貌被保留了下來,吸引來一批又一批山外的游客。

  燒柴草烙餅、自制韭菜花醬……一大早,村民陳二妮便在自家的石頭院裡忙活了起來,“這些都是我給客人准備的特色早餐。吃完早飯后,我還要帶他們在村裡好好轉轉呢!”老屋作民宿,自己當導游。靠著經營農家院和為游客提供導游服務,陳二妮一年收入10萬余元。

  村中心的石階上,70歲的齊梅妮老人正在用玉米皮編織小葫蘆、杯墊、置物筐等手工藝品。一旁的石頭台上,整齊地擺放著山核桃、酸棗、板栗、石韭花等山貨。“坐在家門口,靠老手藝就能掙錢,過去可真是想不到。”說起現在的生活,齊梅妮笑得特別滿足。

  “保護好傳統村落,讓我們村民吃上了香噴噴的‘旅游飯’。現在,村民保護意識越來越強了,村裡的發展也越來越好了。”路志勇介紹,2021年,英談村共接待游客5萬余人次,村集體旅游收入達85萬元,帶動120余名村民通過開辦農家樂、導游解說、林果種植、手工編織、銷售特色商品等渠道實現增收致富。

  “古村落是英談村要持續保護的名片。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圍繞古寨元素做文章,促進傳統村落保護與鄉村旅游產業發展有機結合、協調並進。”路志勇說。

  游覽貼士

  參觀紅色遺跡:英談村地處太行山深處,隱藏於山崗下、叢林中,憑借易守難攻的獨特優勢,成為抗日戰爭時期重要的敵后根據地。村中汝霖堂的正宅大院曾為八路軍總部舊址,中國人民銀行前身——冀南銀行總部也曾遷於英談村。

  品嘗特色美食:在英談村,能品嘗太行山區特有美食——饸烙面、老豆腐、鍋盔餅、玉米面煎餅、冷水魚等。

  暢游山水之間:英談村周邊,有邢台峽谷群、天河山、前南峪等國家4A級旅游景區,賞千峰競秀,聽泉瀑鳴幽,享受太行山獨有的雄奇險峻和渾朴壯美。

  《 人民日報 》( 2022年10月07日 06 版)

(責編:李哲、付兆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第三屆中國—中東歐國家(滄州)中小企業合作論壇
  • 常懷"趕考"之心 在新征程上接續奮斗
  • 探館vlog:走進保定博物館、美術館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