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石家庄:電氣化助力 鐵匠村換新顏

9月14日,河北石家庄行唐縣上碑鎮鐵匠庄村李住軍的打鐵鋪裡,叮叮當當的打鐵聲不絕於耳,但不見了煙熏火燎的煤爐,取而代之的是干淨的電爐。“我們的打鐵工藝經過電氣化改造后,不僅省時省力,而且村裡環境也越來越好了。” 李住軍說。
李住軍是鐵匠庄村百煉鍛造技藝第32代傳人。他師承父親,經過鑽研摸索十余載,終於掌握了“百煉花紋鋼”鍛制技藝。2019年他的傳統工藝劍鍛制技藝入選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隨著鄉村電氣化的推廣,李住軍把鐵匠鋪裡的煤爐拆了,用上電爐、電錘、砂帶機、角磨機等電氣化打鐵鍛造設備。
9月14日,國網行唐縣供電公司到鐵匠村上門服務。 陳浩攝
“‘百煉花紋鋼’鍛制技藝對爐溫要求較高,自從用上電爐,鍛制時掌握溫度和火候越來越精確,鍛制的工藝劍質量也越來越好。”李住軍說。
在傳統工藝劍鍛制過程中,李住軍先將高碳鋼和中碳鋼放在一塊,然后放入電爐加熱,溫度在1200度時拿出來快速鍛打,使高碳鋼和中碳鋼成為一個整體。
“使用電爐高溫鍛造,中間不能斷電。很感謝供電公司服務人員經常上門服務,有他們在我用電特別放心!”李住軍說。自從鐵匠庄村一座座鐵匠鋪電氣化改造后,行唐縣供電公司上滋洋供電所台區經理李會敏定期上門服務,幫助鐵匠鋪排查線路和鍛造設備用電隱患,詢問設備容量及用電需求情況,提出合理化用電建議,並留下“服務名片”,做到隻要一個電話,24小時隨叫隨到。
9月14日,國網行唐縣供電公司到鐵匠村檢查供電設備。 陳浩攝
2021年,行唐縣供電公司將鐵匠庄村列入美麗鄉村改造規劃,為該村新上200千伏安配電變壓器1台,改造低壓絕緣線路1.7千米,村裡供電可靠性顯著提升,為打鐵鋪提供可靠供電保障。
在電氣化工器具的推動下,李住軍堅持不斷創新,鑽研出蠶絲紋、流水紋等十余種精美花紋圖案的鍛打方法,引得許多愛好者慕名而來,成為行唐縣一張獨特的非遺文化名片。
現如今像李住軍一樣,鐵匠庄村的打鐵鋪全部實現了電氣化生產。電能的替代每年減少鐵匠庄燃煤消耗110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90.4噸,同時,省時省力的電氣化設備還提高了生產效率,幫助村內6家鐵匠鋪年均增收1.6萬元。現在,鐵匠庄大多數打鐵的人一直在鑄造鐮刀、鋼锨、菜刀等生產生活用具,讓打鐵這一古老手藝傳承下去。
“鐵匠鋪裡工藝改,打鐵不再燒煤塊﹔電爐電錘電砂輪,叮叮當當鍛打快:煙熏火燎的煤爐拆,美了環境少霧霾……”現在,鐵匠庄村的一段順口溜,生動道出了電氣化給村民生產生活帶來的新變化。(張艷、陳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