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名:紅色故事“宣講員”義務講解39年

在河北省大名縣金灘鎮郭隆真故居紀念館內,59歲的戴俊君情緒激昂地講述著郭隆真在家鄉反對裹足、封建包辦婚姻、創辦女子小學的故事。
熟悉英烈、讀懂英烈,才能更好地傳承他們的品質、精神和風范。同樣出生於大名縣金灘鎮的戴俊君1981年入伍,1984年退役。多年來,他自願做一名郭隆真烈士事跡義務講解員,用心做好一名英烈故事的傳播者。
在郭隆真故居紀念館工作的近8年時間裡,戴俊君一直奔忙在郭隆真事跡宣傳的第一線。2017年,戴俊君重新創作了大型歷史長詩《隆真頌》《勿忘初心》。其作品《隆真頌》被大名縣黨史辦出版的《郭隆真》一書編入其中。同時,為豫劇《郭隆真》劇本的編寫提供了大量資料和合理化建議。在經歷了兩年籌備后,豫劇《郭隆真》於2021年5月份進行了首演,全劇共分《探母》《密謀》《抗爭》《罷工》《談判》《被捕》《斥敵》《別母》八場,演出時間約1小時40分鐘,演職人員60余人。演出現場座無虛席,好評如潮。
作為金北村村民,他自幼對革命先烈郭隆真事跡耳熟能詳。早在1984年前后,金北村成立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的青年民兵之家,郭隆真的故事是其重要內容。戴俊君作為金北村青年書記,自此便接任了郭隆真故事的講解工作。慢慢地講解變得得心應手,歷史事件也爛熟於心。
2014年,金北村在支部辦公大院建起了郭隆真故居紀念館,同時在郭隆真故居翻建了三間西屋,分別以實物、展板(文字、圖片)的形式宣傳郭隆真事跡。
“隻有我們自己心中有熾熱的情感追求,才能把紅色故事講述好,把紅色精神傳承好。”戴俊君說,“每天我都在講中學,在學中講,變背誦為交流,變灌輸為互動,從而提升自己的講解服務水平。”正是這份堅守與執著,村鎮相繼邀請他做郭隆真故居紀念館講解員。
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來郭隆真故居參觀學習的客人絡繹不絕,戴俊君義務接待了來自省市縣黨政領導和社會各界團體、學者、在校大學生、中小學生403起,受眾達34259人次。
前來參觀的隆真小學學生崔晨曦說:“通過觀看許多珍貴的圖片材料,加上講解員的講解,我對共產黨早期革命家郭隆真的故事有了更深的了解,體會到了當時的艱苦和不易。今后,我要倍加珍惜現在擁有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為祖國的未來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
三十九年來重復著同一件事,戴俊君始終沒有感到乏味:“作為大名縣‘惠民實踐團’成員,更應該充分利用當地紅色文化資源,把紅色故事講給更多人聽,當好紅色基因傳承人。”(馮軍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