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提升企業創新能力須出實招、見實效
科技部、財政部日前發布兩部門聯合制定的《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提升行動方案(2022—2023年)》(以下簡稱《方案》),從10個方面進一步加強企業技術創新。《方案》要求,到2023年底,一批惠企創新政策落地見效,創新要素加速向企業集聚,各類企業依靠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取得積極成效,一批骨干企業成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一大批中小企業成為創新重要發源地,為做好相關工作明確了目標和方向。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企業作為創新的主體和推動創新創造的生力軍,在國家發展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當前,我國發展面臨的國內外環境正發生深刻復雜變化。從外部看,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疊加,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增加,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面臨重構。從內部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任務艱巨。可以說,現在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科學技術解決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強創新這個第一動力。也正因如此,出台有力舉措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可謂正當其時、十分必要。
激發企業創新活力,要突出問題導向,強化精准施策。近年來,我國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進一步強化。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高新技術企業數從十多年前的4.9萬家增加到33萬家,683家企業進入全球企業研發投入2500強,173家高新區聚集了全國1/3以上的高新技術企業……無不彰顯著不斷增強的創新能力和不斷夯實的創新基礎。與此同時,一些企業在創新方面還存在一些瓶頸難題。例如,企業投入的人力財力不足,影響創新主體作用的發揮,基礎研究薄弱、原始創新能力不足等等。《方案》提出“強化對企業創新的風險投資等金融支持”“支持企業前瞻布局基礎前沿研究”等舉措,有助於解決一些企業創新發展面臨的燃眉之急。
創新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離不開統籌兼顧,打通產學研協同對接的難點和堵點。細覽《方案》,無論是加大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大型科學儀器和專利基礎信息資源等向企業開放力度,還是支持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一批新型研發機構,抑或是推動各類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庫向企業開放,一系列實招硬招將匯聚成產學研協同創新的強大合力。創新不能“單打獨斗”,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才能贏得發展的主動權。
創新不問出身。加強企業在科技創新方面的主體地位,意味著不管是大企業、中型企業還是小企業,不管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都能成為創新主體。“十三五”時期,民營高新技術企業的數量佔比從2016年的87%提升到2020年的92.4%,銷售收入佔比從2016年的64.2%提升到2020年的70%,正是民營經濟創新創造活力迸發的生動體現。可以預見,《方案》中完善落實國有企業創新的考核、激勵與容錯機制,健全民營企業獲得創新資源的公平性和便利性措施等安排,將推動形成更加公平公正的創新環境和更加開放的創新生態。
技術創新是企業的命根子。核心技術不是別人賜予的,不能只是跟著別人走,而必須自強奮斗、敢於突破。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加強組織保障、資源保障,引導支持各類企業將科技創新作為核心競爭力,推動《方案》明確的各項舉措落到實處、見到實效,定能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促進經濟穩定增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以精准施策穩大盤 使金融服務促振興
- 人民網石家庄8月23日電 (趙明妍)目前,宏觀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行業變革帶來的風險日益凸顯,面對重重考驗,作為農村金融主力軍,河北省農村信用社(河北農信)始終堅守立足三農、面向縣域(社區)、服務中小微企業市場定位,以服務鄉村振興為主線,全力服務實體經濟發展。 河北農信系統如何助力穩住經濟大盤?如何加快補齊縣域金融服務短板,促進縣域經濟發展?又是如何支持京冀津協同發展、雄安新區建設的? 接下來,請跟隨我們一起聽一聽河北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副主任吳鐵軍怎麼說—— “因農而生、因農而興、因農而強,市場和定位都與‘三農’息息相關” “河北農信因農而生、因農而興、因農而強,我們的市場和定位都與‘三農’息息相關。…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