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北頻道

河北唐山:礦山修復讓“禿山”變“綠山”“荒山”變“景山”

2022年06月18日18:01 | 來源:人民網-河北頻道
小字號

修復后的三友礦山。古冶區委宣傳部供圖

修復后的三友礦山。古冶區委宣傳部供圖

仲夏時節,在河北唐山三友礦山的千畝花果園內,十余種果樹已枝繁葉茂。走在樹林裡,鳥鳴虫幽,不時有微風拂過,叫人愜意至極、流連忘返。

難以想象,這一區域曾是古冶的百年老礦區,廢棄后滿目瘡痍。就在這裡,人們打造了一片片“林海”“花海”,繡出了一朵美麗的“生態之花”。

據了解,唐山古冶區是具有130年採煤歷史的老工礦區,多年來,礦產資源的大量開採造成的山體裸露面積約700萬平方米,採煤波及地121.3平方公裡,佔全區面積的48.9%。生態環境歷史欠賬多、採礦廢棄地開發利用難、修復治理任務艱巨等成為了該區轉型發展道路上最大的難題。

近年來,古冶區把全域生態修復治理擺在突出位置,對目前全域700萬平方米白茬山進行修復治理、對6800畝採煤塌陷及工礦廢棄地進行整治及復墾,並引入社會資本10億元實施鮮花小鎮項目,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多贏。目前,已完成投資8億元,修復白茬山260萬平方米、完成採煤塌陷及工礦廢棄地復墾3500畝。

“近些年來的礦山修復治理和環保設施提升,使礦區面貌得到了極大改善,我們被評為全國首屆綠色礦山突出貢獻單位,成為了全國綠色礦山建設標杆單位。你看原來的白茬山都變成了景觀帶、花果園!”唐山三友礦山負責人介紹說。

往昔的礦山,變成了今日的“青山”“景山”。在唐山,類似的案例不僅僅是三友礦山一家。眾所周知,唐山因煤而建、因鋼而興,是中國近代工業文明的搖籃。鋼鐵、煤炭、水泥、化工等重工產業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礦山企業一度多達一千多家,是著名的礦業大市。

礦業開發成就了唐山過去的輝煌,但也付出了高昂的環境代價。不規范開採造成山體破碎、地表植被損毀,裸露的白茬山觸目驚心﹔礦山採選產生的廢水、廢渣和固體廢棄物,侵蝕著環境﹔開採、加工、運輸環節產生的揚塵,污染著空氣,對礦區周邊群眾生活造成很大影響。

2014年以來,唐山市委、市政府把礦山環境治理作為綠色發展的重要內容,納入生態唐山建設整體戰略,開展了一系列專項行動。近幾年來,唐山市持續推進礦山綜合治理,積極探索礦山修復有效的途徑和方法,制定出台了《唐山市責任主體滅失露天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三年規劃(2018-2020)》、《唐山市盜採點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規劃》,編制了《露天礦山生態修復技術指導手冊》,完成了大量礦山修復治理工程,消除了廢棄礦山的地質災害安全隱患,改善了礦山地質環境。

為實現環境保護與資源開發共贏,對於持証礦山,唐山市相關部門進一步加強了治理管控,監督企業落實主體責任,實現“邊生產邊治理”。在市縣的督導、指導下,礦山企業投入大量資金開展了治理。三友礦山、豐潤金隅冀東水泥石灰石礦、古冶金隅啟新水泥石灰石礦、遷安金嶺鐵礦等礦山企業,將多年開採形成的白茬山挂網噴播復綠,停採區域植樹綠化,礦區環境明顯得到了提升。

金嶺礦山傳奇景區實景圖。李樂攝

金嶺礦山傳奇景區實景圖。李樂攝

無際花海、彩蝶紛飛,景觀河道、波光瀲灩……這是在萬畝廢棄礦山上奏響的綠色交響曲。遷安市金嶺鐵礦將土地復墾、尾礦廢料再利用和生態公園建設相結合,建設集工業文化體驗、科普研學、戶外運動休閑為一體的礦山生態文化旅游基地。以此為標志,遷安礦業經濟正迎來脫胎換骨的蛻變,實現由粗放型資源開發向綠色城市發展的華麗轉身。

荒山披綠衣,廢地變寶地。曾為開灤採煤塌陷區的南湖,已經建成集游憩觀賞和水上活動於一體的大型綜合性生態公園。作為綠色發展的成功范例和唐山名片,受到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評價。優美的環境提升,為周邊新的產業植入和城市開發開拓了廣闊的發展遠景。

如今的唐山,探索出了一套適合自己的生態修復模式,創造出了一個又一個“禿山”變“綠山”“荒山”變“景山”“窮山”變“金山”的生態奇跡。

據唐山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到2022年底,預計礦山總量在現有基礎上繼續壓減至2020年初的25%,實現開發規模與資源環境承載力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協調﹔歷史遺留礦山跡地完成修復﹔礦山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不達標的全部關閉取締﹔生產礦山實現“邊開採、邊治理”,大中型礦山達到綠色礦山標准。

(責編:商帆、付兆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第三屆中國—中東歐國家(滄州)中小企業合作論壇
  • 常懷"趕考"之心 在新征程上接續奮斗
  • 探館vlog:走進保定博物館、美術館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