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北頻道

20年,1562個孩子的新生

2022年05月31日20:04 | 來源:人民網-河北頻道
小字號

河北省石家庄市2002年成立少年兒童保護教育中心,針對社會流浪兒童少年和監護人服刑而陷入困境的未成年人開展教育保護工作。20年來,中心先后救助了1562名少年兒童,使他們避免走上違法犯罪道路,跳出了“流浪——救助——再流浪”的怪圈,形成了未成年人“發展性保護教育的石家庄模式”。2010年被中國關工委確立為中國關工委石家庄少年兒童保護教育基地。先后被評為“全國司法行政系統先進單位”“全國青少年維權崗”“全國少先隊名師工作室”“省優秀青少年維護崗”“全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河北省第五屆職工道德建設先進單位”等。
    少年兒童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成長路上,每一個孩子都不能掉隊。近年來,隨著社會救助制度的不斷完善,流浪兒童逐漸減少,但未成年人犯罪出現上升趨勢。如何主動作為,減少未成年人犯罪成為全社會關注的話題,石家庄市少年兒童保護教育中心的經驗和做法提供了一條解決思路。

石家庄市少年兒童保護教育中心的孩子們在排隊吃午飯。 人民網 祝龍超攝

人民網石家庄5月31日電 (祝龍超)“你們這是在干什麼呢?”在石家庄市少年兒童保護教育中心(以下簡稱少保中心)會議室門口,剛下學回來的9歲女孩小萱萱好奇地往裡張望著,清澈的眼神,燦爛的笑容,透露出小女孩的可愛和機靈。

“萱萱剛來少保中心一個星期,變化特別大,特別淘氣。”少保中心副主任楊程介紹說,眼睛裡充滿了對孩子的喜歡。

“去年第一次去他們家了解情況,看到小萱萱的時候,她一臉戒備,眼睛裡充滿了敵意。”石家庄市司法局政治部副主任、組織培訓與警務督察處處長王明遠說,“如果不及時介入,這個孩子的將來很難說。”

小萱萱今年9歲,來自石家庄市趙縣一個農村家庭。父母因感情不合,將小萱萱丟給了爺爺奶奶,置之不理。小萱萱成為村裡的“野孩子”。經過當地司法援助部門的協調,小萱萱來到了少保中心,很快她就適應了環境,在附近的南高基小學上起了學前班,成了一個愛笑的小姑娘。

石家庄市少保中心成立於2002年3月22日。20年來,少保中心共保護教育困境少年兒童1562名,其中17名學生考進大學並畢業,46名學生取得大專以上學歷……

緣起:社會綜治 救助流浪少年兒童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然而家庭的不幸加之於孩子,則是毀滅性的。因為家庭缺失而流落社會的少年兒童,成為不法分子侵害的目標或者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成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一大問題。

為救助街頭流浪少年兒童,減少未成年人犯罪,2001年10月,石家庄市委出台《關於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基礎工作的實施意見》,簡稱“綜治十八條”,《意見》中正式提出,“由市司法局牽頭,教委、民政等部門配合籌建青少年保護中心,加強對暫無法定監護人、有輕微違法行為青少年的教育和管理。”2002年3月18日,由石家庄市司法局、教育局、民政局、公安局和團市委聯合制定出台《石家庄市少年兒童保護教育中心管理試行辦法》,決定成立一個由政府主導、各部門出資、社會廣泛參與,集生活救助、權益保護、教育矯治為一體的流浪兒童救助機構:石家庄市少年兒童保護教育中心。

3月22日,郭文鄴、崔素奎、周雲彩、趙佳、李鑫等12名具有教學經驗和管理經驗的老師、2名管理人員、3名食堂工作人員一一到位,一個改變上千名孩子命運的機構在這個城市成立。

這一天,石家庄市救助管理站送來了10個孩子,成為少保中心接受的第一批流浪兒童。他們中有身上都是虱子、蟣子,頭上臉上都是刀疤的流浪多年的張帥、身有殘疾被父母遺棄流浪街頭的六七歲孩子楊超、無名無姓流浪多年的十二歲孩子“小凳子”……

愛心:給流浪兒童一個家

流浪兒童之所以流浪,是因為他們失去了家,救助他們首先要給他們一個溫暖的家。

給孩子們以家的溫暖,是少保中心建立之后一以貫之的明確理念。工作人員像父母、像老師、像醫生。孩子們在這裡有尊嚴、有保障、有成長。

“流浪兒童之所以流浪,很大程度上是就是監護人責任的缺失。將其送回戶籍所在地,很難保証他不再次流浪。”楊程說,“我們要做的就是,讓他們不在流浪,把少保中心當成自己的家。”

石家庄市少年兒童保護教育中心副主任楊程在介紹中心歷史。 人民網 祝龍超攝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在少保中心的展室裡,有一個櫥窗放著孩子們剛來時的物品。除了臟兮兮的破爛衣服,就是藏在身上的刀具。

“剛到少保中心,這些孩子普遍都有自卑心理,自我保護意識比較強,對人不信任,仇視社會或報復心比較重。”少保中心心理輔導老師楊平說。除了心理問題,這些流浪少年不同程度的都沾染了偷竊、打架斗毆、吸煙喝酒、撒謊、不愛講衛生等不良行為。

不良行為雖然有共性,但形成的原因不盡相同。針對孩子們的這些問題,少保中心制定一人一策的矯治方案,和孩子們談心、做朋友,真心實意,情真意切的打開孩子們封閉的心門。

除了心理矯治,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少保中心還實行社會化教育。組織孩子們參觀游覽、征集“雙休日父母”、和中小學生一幫一結對子。孩子們生活成長在一個寬鬆、愉快的環境中,逐漸把少保中心當作自己的家一樣,把老師當作父母,同學就是家人。

少保中心曾接收一名女孩李丹,媽媽生下她不久就和爸爸離婚出走了,爸爸在她7歲時因酒后傷人被關進了看守所,從此她成了無家可歸的流浪兒。接受中心救助之后,她在作文中曾這樣寫道—“這裡的老師非常關系和愛護我,就像親生父母呵護自己的孩子一樣呵護我,在這裡我可以上學讀書,還能坐在明亮的圖書室裡看著那精彩絕倫的書籍。記得我在排練第一個文藝節目時,因為是第一次排節目,我有好多不懂的知識,笨手笨腳也不會做動作,急得直哭,老師就耐心地一遍又一遍地教我,經過刻苦學習,我終於成功了,我成了少保中心的文藝骨干。”

谷某斌在母親入獄后,曾一度在社會上流浪。被接到石家庄市少保中心后,他仿佛找到了家,他在自己的作文中寫道:“曾幾何時,我就像一隻迷失方向的候鳥,雖然有翅膀但是無法飛翔。有一天,這一切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就在我感到快要被遺棄的時候,少保中心向我敞開了溫暖的懷抱。”

在少保中心老師和工作人員的精心呵護下,20年來,876名流浪少年這裡找到了自我,90%流浪兒童回歸家庭,成為陽光少年。

社會各界給石家庄市少年兒童保護教育中心捐贈的圖書。 人民網 祝龍超攝

救助:讓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走出困境

在對流浪兒童的保護教育中,少保中心發現相當一部分孩子是因為父母一方或者雙方犯罪服刑后,產生心理問題成為問題少年的。於是,從2007年開始,少保中心開始大規模救助因監護人服刑而陷入困境的未成年人。

石家庄市少年兒童保護教育中心的孩子們美術作品。 人民網 祝龍超攝

翔翔的媽媽因遭受長期家暴,殺死了丈夫。媽媽入獄之后,翔翔和奶奶生活在一起。奶奶天天以淚洗面,數落著媽媽的諸多不是。在學校裡,背負著殺人犯孩子標簽的翔翔,成了眾矢之的,多次和同學打架。翔翔委屈無處去訴,於是他從家裡拿了一把水果刀藏在了自己的書包裡。后來,翔翔被送到了少保中心。

一個月后,在少保中心的安排下,翔翔在女子監獄的教育科看到了自己媽媽,母子相見,媽媽潸然淚下,翔翔也不知該怎麼面對自己的媽媽,只是站在那裡默不作聲,顯然內心也沒有原諒自己的媽媽。少保中心的心理老師與女子監獄教育科的心理老師共同對翔翔和媽媽開展了家庭心理治療,經過一段時間的心理調整后,再次探監時,翔翔可以和媽媽擁抱、可以笑著聊天,還告訴媽媽自己的夢想。

少保中心在教育救助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時發現,這些孩子普遍存在心理問題。有的受父母的不良影響,把父母的違法犯罪行為作為驕傲自豪的資本﹔有的把對父母處罰的不滿遷怒於法律部門或社會,從而仇視一切,報復社會。

針對這種情況,中心老師在法制課上抓住孩子喜歡好奇的心理,為他們講述鮮活生動的典型案例,讓他們在聽故事中樹立法律意識,並通過定期參觀法律展覽,設置模擬法庭,請律師和法律專家權威講解等多種方法,提高孩子的法律意識,正確認識了父母的罪錯,避免孩子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對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的保護和教育也讓許多服刑人員感受到了黨和社會關懷,真心認罪伏法接受改造。據統計,20年來,少保中心救助和幫扶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686名,促使95%以上的家長獲得了減刑。

20年:讓陽光和雨露滋潤每一個孩子

4月1日下午,一場特殊的入學儀式在石家庄少保中心舉行。在石家庄市領導的關心支持下,市教育局安排石家庄市南高基小學和少保中心完成了對接。4月2日早上,少保中心派出的班車首發,13名學生到附近的新華區南高基小學就讀上學。

石家庄市少年兒童保護教育中心的孩子參加班車發車儀式。 石家庄市少保中心供圖

“孩子在少保中心呆多久,我們是‘雙限’。一是監護人服刑期限,一個是九年義務教育時限。監護人服刑結束后,可以接走孩子。沒有服完刑的,或者沒有監護人的,孩子可以一直上到義務教育結束。”楊程介紹說。

小學畢業后,願意在中心繼續求學的學生,少保中心將安排到第七中學接受正規的初中教育。初中畢業后的學生,由少保中心聯系安排到民辦的精英中學、16中、市藝校等學校,繼續接受高中教育和職業教育。對於被高等學校錄取的學生,少保中心聯系社會慈善企業給予資助,保証順利完成學業。

石家庄市少年兒童保護教育中心孩子們獲得的獎狀。 人民網 祝龍超攝

“張斌是少保中心培養出來的第一個大學生,張陶帥在家鄉從事互聯網運營,張浩南考上了北京交通大學渤海學院,任學軍參軍成為了武警士官,張萌成為早教工作者……”說起少保中心走出的孩子們,楊程如數家珍,更多的孩子們在平凡的基層靠自己的雙手自食其力,過著簡單卻快樂的日子。

20年來,1562名命運多舛、顛沛流離的孩子在石家庄市少保中心獲得了新生。

(文中涉及的未成年人均為化名)

(責編:商帆、付兆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20年,1562個孩子的新生
  河北省石家庄市2002年成立少年兒童保護教育中心,針對社會流浪兒童少年和監護人服刑而陷入困境的未成年人開展教育保護工作。20年來,中心先后救助了1562名少年兒童,使他們避免走上違法犯罪道路,跳出了“流浪——救助——再流浪”的怪圈,形成了未成年人“發展性保護教育的石家庄模式”。2010年被中國關工委確立為中國關工委石家庄少年兒童保護教育基地。先后被評為“全國司法行政系統先進單位”“全國青少年維權崗”“全國少先隊名師工作室”“省優秀青少年維護崗”“全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河北省第五屆職工道德建設先進單位”等。少年兒童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成長路上,每一個孩子都不能掉隊。近年來,隨著社會救助制度的不斷完善,流浪兒童逐漸減少,但未成年人犯罪出現上升趨勢。如何主動作為,減少未成年人犯罪成為全社會關注的話題,石家庄市少年兒童保護教育中心的經驗和做法提供了一條解決思路。…
呂新斌:奮力書寫新時代文明實踐“河北答卷”
  石家庄市藁城區“德善藁城”主題活動蓬勃開展,有效引導當地群眾崇德向善﹔秦皇島市海港區推行“文明居民積分”,讓當地百姓爭做文明人,傳播文明新風尚……眼下,河北各地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創新做法正不斷涌現。讓新時代文明實踐之花在燕趙大地綻放,既是時代之需、使命所系、群眾所盼,也是守正創新做好基層宣傳思想工作的戰略舉措。截至目前,河北省已經建成163個縣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2012個鄉鎮(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33927個村(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河北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有哪些典型經驗?河北又將如何繼續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近期,人民網深入各地,實地探訪,為您帶來《花開萬家香 河北譜寫文明實踐新篇章》系列報道。…
推薦視頻
  • 第三屆中國—中東歐國家(滄州)中小企業合作論壇
  • 常懷"趕考"之心 在新征程上接續奮斗
  • 探館vlog:走進保定博物館、美術館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