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北頻道

邯鄲復興區:全面推行林長制 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2022年03月30日16:01 | 來源:人民網-河北頻道
小字號

復興區沁河郊野公園槐樹美景。 復興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人民網石家庄3月30日電 (楊文娟)陽春三月,走進河北省邯鄲市復興區沁河郊野公園,放眼望去,滿目青翠,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我每年都要在這裡拍一些照片留念,與之前的垃圾遍地、污水橫流形成對比,現在這裡不僅滿眼是綠,而且柳樹、老槐樹還保留了野趣。”攝影愛好者趙鴻皎表示,“我的家鄉真是一年一個樣兒,變化太大了!”

近年來,復興區聚焦現代化生態新城建設,以推深做實林長制改革為抓手,建立了區、鄉、村三級林長制體系,狠抓“護綠、增綠、用綠”三個關鍵,不斷推進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多贏,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林業生態保障。

實施擴綠增綠 打造城市“后花園”

讓森林走進城市,讓森林擁抱城市。今年3月12日,在復興區民族團結園,少數民族群眾代表、青少年學生和黨員干部志願者,一同種下了象征56個民族的560棵石榴樹。

據悉,為深入推進林長制,復興區在植樹節前后全力開展春季義務植樹活動,大到康湖生態文明示范區、觀嶺山,小到居民身邊的“口袋公園”,都披上了綠裝。

復興區社會組織和青年志願者在二六七二街道開展義務植樹。 王伸攝

“我們始終遵循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著重發揮各級林長牽總作用,主要實施了城區(小區)綠化、村庄(庭院)綠化、鄉村振興示范片區綠化、河湖綠化、發展特色種植基地、林木養護及退化林修復、重點區域綠化提升等七大綠化工程,構筑起‘點、線、面’相結合的立體綠化網絡。”復興區農業農村局局長裴佔平說,今年春季復興區計劃完成造林綠化、退化林修復4300畝。

據了解,復興區連續多年開展春季“綠美復興”建設,堅持“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宜花則花、宜藥則藥”的原則,通過持續不斷擴綠增綠,全力打造邯鄲市城市“后花園”,森林覆蓋率由2016年的21%提升到現在的50%以上。

“我們村由原來的‘煤村’變為現在的‘美村’了。”復興區二六七二街道東高河村黨支部書記郭擁軍介紹說,以前村裡到處是煤礦、煤場,環境污染特別嚴重,通過近幾年的環境治理,村裡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今年依托觀嶺山風景道在村南打造了千畝油菜花田,在提升景觀效果的同時還增加了村民和集體收入。

據介紹,自實施林長制以來,復興區各級林長和網格員動員各方力量,持續推進擴綠增綠行動,在主城區重點開展拆牆透綠、破硬植綠,不斷增加城區綠量,讓市民出門見綠、移步即景﹔在農村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空間及閑置土地,搭建籬笆院牆,種植蔬菜瓜果、經濟樹種,打造果園、菜園或花園、游園,形成具有鄉村特色的田園綠化景觀。難怪村民們說,“現在住在農村不比在市裡差,很幸福。”

發展綠色經濟 助力鄉村振興

梧桐茂兮,鳳凰來棲。復興區滿目的綠色,不僅改善了生態環境,更成為吸引企業入駐的資本,群眾也因此鼓起了腰包,過上了好日子。

總投資10億元的銀谷芳香產業園,是一家集芳香植物種植、加工、研發、銷售、農業及工業觀光旅游為一體的特色農業項目。“當初選擇來復興區投資,正是看到了這裡生態環境的變化。”該產業園項目總經理張立成介紹說,項目一期種植大馬士革玫瑰4000畝,總計劃種植面積2萬畝,最終形成以大馬士革玫瑰為主體結合多種芳香植物的多樣化種植模式,實現四季有花看,全年有加工。“另外,預計全部種植完畢達到盛花期時,可帶動周邊兩萬余人就業。”

復興區康湖生態文明示范區。 復興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據介紹,以林長制為抓手,以園博園、沁河郊野公園、康湖生態文明示范區為依托,復興區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成為河北省首批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全域完成示范縣區,13個村被評為省級美麗鄉村,13個村被評為河北省森林鄉村,4個村入選國家級森林鄉村。

從東高河鄉村振興示范片區、銀谷芳香產業園等一批特色農業項目,到趙王城遺址公園等文化旅游項目紛至沓來,再到國內房地產名企紛紛入駐……復興區的“綠水青山”正在有效轉化為綠色福利。

德豐都市農業園落戶復興區已有五年時間,這幾年一直積極響應區政府號召,植樹造林約12萬棵。“為了更好地帶動地方經濟發展,我們一直致力發展林下經濟。”該農業園總經理楊少頃說,他們每年種植油菜花約1200畝,紅薯、谷子約350畝,種植中草藥約400畝。收益一部分做了社會公益,一部分為老百姓發放了福利,“5年裡,我們還為當地提供了大約300個工作崗位。”

此外,河北省第四屆園博會、省第六屆旅發大會、邯鄲市第五屆旅發大會的圓滿承辦,也為復興區擦亮了生態名片,進一步提升了復興區的知名度、開放度和影響力。復興區發改局黨組書記王子明說:“伴隨生態旅游業等三產服務業佔比的不斷提升,2021年復興區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5%和10%,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真正實現了生態城市大家創建、綠色成果人民共享。”

依法管綠護綠 捍衛生態紅線

在復興區戶村鎮張岩崳村,村級護林員張國斌每天都會騎著電動自行車深入林帶開展巡查工作。從種植、管護情況到是否有破壞,隻要發現問題,他都第一時間記錄下來並上報,確保問題及時解決。

據介紹,林長制全面推行以來,復興區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設立了區、鄉、村三級林長213名,建立林長聯席會議、督導巡查、信息共享、考核獎懲等運行機制,將區域內林草資源劃定網格,並整合優化各類管護隊伍,明確網格員,實現“三級林長縱向聯通、各職能部門橫向聯動、網格化源頭管理,每個林地網格都有相應的管護人員和林長負責。”

“開展林長制工作以來,我們建立了鎮級林長發現問題交辦工作機制,明確村級林長整改時間限制,並進行驗收。村級護林員每日堅持巡查,及時填寫巡查工作日志,確保發現問題及時整改,最大限度消除森林火災隱患,實現了樹有人種,林有人管,綠的成果人民共享。”復興區康庄鄉副林長王艷彬說。

復興區護林員與森林消防隊伍開展聯合巡邏行動。 復興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在堅持依法管綠的同時,復興區還全方位開展護綠行動,嚴密做好春季森林防火工作。

“一方面,我們充分利用電視、報紙、微信等媒介擴大宣傳,通過制作防火宣傳警示牌、懸挂條幅、張貼封山防火通告、印發明白紙、制作手提宣傳袋等,全面提高群眾防火意識。”復興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楊東說,另一方面,重點強化春節、清明節等重要敏感時期森林防火工作,組織人員2000余人次,動用機械500余台次,開展了清理墳邊、地邊、林邊、礦邊、路邊、隔離帶等“六清”行動,清理各類隱患面積2.5萬畝。

另外,復興區還成立了60人組成的森林消防隊,並加強觀嶺山、東山等重點區域防火工作,確保防火期內未發生一起森林火災事故。

(責編:方童、祝龍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第三屆中國—中東歐國家(滄州)中小企業合作論壇
  • 常懷"趕考"之心 在新征程上接續奮斗
  • 探館vlog:走進保定博物館、美術館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