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北頻道

京津冀協同發展“河北答卷”:挽手並肩 共耕一方沃土

付兆颯
2022年03月18日07:39 | 來源:人民網-河北頻道
小字號

晨光熹微,位於河北保定高碑店的首衡智慧冷鏈物流園內車來人往。這座自去年11月起正式運營的“城市大冰箱”,吸引了北京西南郊市場、京深海鮮市場90%的商戶入駐。

日正中天,廊坊市香河縣大愛書院養老中心的老人們正在享用午餐,其中八成的老人來自北京。

玉兔東升,距離首都200多公裡的北京現代滄州工廠車間燈火通明,一輛輛嶄新的汽車駛下生產線。

……

京津冀三地,同靠燕山,共依渤海,文商交融,賈儒相通。八年來,河北緊緊扭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牛鼻子”,落實“三區一基地”功能定位,加快推進產業轉移、生態建設、交通一體化、科技成果轉化、基本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等實現新突破。

在河北,京津冀協同發展帶來的好故事正在上演。

京雄高速白溝河大橋。 河北省交通運輸廳供圖

交通設施相通相連 “立體網絡”優勢凸顯

清晨,一輛輛滿載著新鮮蔬菜的卡車從高碑店市駛出,向北而行,供應京津市場。

“京雄高速河北段的開通大大促進了沿線現代農業發展,從‘菜園子’到京津‘菜籃子’,一下就能節省半個多小時,物流成本還有所下降,這對農產品來說非常寶貴!”高碑店市碩誠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志強說。

交通,是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率先突破的三個重點領域之一。2014年2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京津冀協同發展專題匯報時強調,著力構建現代化交通網絡系統,把交通一體化作為先行領域,加快構建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的互聯互通綜合交通網絡。

八年來,河北著力補齊設施短板、完善服務功能、提升質量效益,京津冀交通一體化實現了率先突破,軌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形成——

2020年12月通車的津石高速和2021年5月通車的京雄、榮烏新線,京德高速一期3條對外通道,及容易、安大普通干線公路2條建材通道,標志著千秋之城“四縱三橫”交通大動脈全面打通。

京秦高速京冀、冀津接線段貫通,密涿高速萬庄連接線、燕郊潮白河大橋通車,廊坊北三縣與通州區交通瓶頸得到明顯緩解。

與京津連通鐵路達到23條,“軌道上的京津冀”主骨架基本成型﹔隨著京張高鐵、津秦高鐵、京沈高鐵、京雄城際、津保城際等建成通車,河北已經實現市市通高鐵……

乘著協同發展的東風,京津冀“四縱四橫一環”綜合運輸大通道基本形成,交通網絡化格局持續優化。“我一直在唐山生活、工作,交通越來越快速、便捷,出行也有了更多的選擇。”唐山港口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於泳感觸頗深,軌道交通四通八達,實現了互聯互通,唐山到天津隻需要半個小時,到北京一個半小時,到石家庄兩個半小時。

路通,則百通。交通一體化的深度推進,不僅縮短了京津冀三地的時空距離,更為京津冀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打下了牢固的基礎。河北省交通運輸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戴為民說,下一步河北將繼續加快軌道交通建設,建成城際鐵路聯絡線一期、京唐城際,加快雄安新區至大興機場快線(R1線)、石衡滄港、聊邯長等項目建設。加快公路網建設,建成京秦高速遵秦段,加快張涿高速西太路互通、首都地區環線承平高速、三河平谷段、秦唐高速等重點項目建設,開工建設張涿高速與北京市國道G109新線高速連通工程等項目。

軌道上的京津冀,高速上的京津冀,在啟航新征程的起點上,正構筑起協同發展的恢弘交響。

河北廊坊開發區內的廊坊百花蜂產品有限公司廠區。 陳童攝

產業發展互促互補 “比較優勢”在此迸發

如果說交通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開路先鋒”,那麼產業則是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動力引擎,是牽住紓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的關鍵。

在廊坊,“北京研發、廊坊轉化”產業協作新格局正逐步形成。“我們公司去年3月份簽約,5月份投產,當年就成為了規上企業。”近日,專顯(河北)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劍波說,公司從北京搬到香河機器人小鎮后,拎包入住,快速投產。

目前,在香河機器人小鎮,尼瑪克、安川都林等150多家企業入駐﹔在大廠數字經濟總部商務區,一批北京中關村、亦庄等地企業達成入駐意向﹔三河科創園已有860多家企業入駐,京企佔比達63%,畝均投資強度達400萬元﹔北京環衛、熱力、水務等“京標服務”正加快覆蓋北三縣,453項高頻便民事項、70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區域通辦”……

交通“一張網”,推動產業“一盤棋”。在距離北京200公裡以外的渤海之濱,北京·滄州渤海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發展迅速,成為河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示范基地(生物醫藥產業)、河北省省際合作重點產業園區。

在北京福元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滄州分公司生產車間,一批批高端原料藥生產正在進行中。“我們北京藥企在這裡找到了成長新空間。”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說,“在這裡,既省去了跨省(市)轉移的審批環節,解決了新藥品落地轉化和規模化生產難題,又保留了‘北京藥’的品牌效應和首都市場,對於企業的發展十分有利。”

無論是滄州還是廊坊,都僅僅是河北積極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在產業協作上積極作為,主動融入協同發展大格局的一個縮影。各具特色的重點承接轉移平台,成為河北承接京津產業的前沿陣地。

為進一步深化改革、創新模式,提升協同發展的動力和活力,京津冀三地在體制機制創新方面也是動作頻頻。2021年,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區)與廊坊市簽訂政務服務框架協議,523項事項實現“區域通辦”﹔三地商務部門簽署《京津冀自貿試驗區三方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京津冀14個國家級經開區成立優化營商環境聯盟﹔稅務部門推出19項舉措推進三地稅收征管一體化和辦稅便利化。

“一盤棋”謀劃,“一體化”推進。八年來,河北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全力打造承接平台,從產業承接中汲取新優勢,在優化分工中集聚新動能,借力京津資源重構產業發展新版圖。據統計,截至2021年底,河北累計承接北京疏解轉移投資5000萬元以上項目2094個,承接京津轉入法人單位2.88萬個,資金額1.28萬億元。

藍天白雲映照下的白洋澱。 劉向陽攝

生態環境聯防聯控 “藍天白雲”在此舒卷

剛結束不久的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三大賽區的26個場館首次實現了100%綠色電力供應,成為冬奧史上首次全部使用綠色清潔電力的奧運會。

作為唯一的國家級可再生能源示范區,河北張家口為綠色辦奧做出了獨特貢獻。

近年來,張家口大力發展風能、光伏、氫能等新能源,加快構建綠色能源體系。這些“綠能”不僅點亮了一座座奧運場館,也點亮了北京的萬家燈火。

“張北的風點亮了冬奧的燈”,這恰恰是協同推動京津冀區域綠色低碳轉型的最好驗証。

時間撥回至2021年5月29日清晨5時許,潮白河通州段白廟橡膠壩上,一股從密雲水庫遠道而來的涓涓細流率先“跨”壩,與下游河水正式“牽手”。此刻,潮白河北京段158公裡河道22年來首次實現全線有水。

潮白河這條城市東部“水帶”的成形,要得益於密雲水庫的“支援”。作為北京最大的地表飲用水源地,密雲水庫是保障首都水源安全的“穩定器”和“壓艙石”﹔而保護好密雲水庫的水質安全,離不開水庫上游京冀兩地共同的努力和承諾。近年來,北京市與河北省聯手打造三道防線,確保清水下山、淨水入庫。

“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強化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2019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上提出明確要求,為京津冀生態治理指明了方向。

同守一方綠,共護一片天。河北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空前的力度依法鐵腕治理污染,深入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全省生態環境質量顯著改善,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建設取得良好成效。

“大氣污染聯防聯控聯治和生態建設率先突破,藍天白雲天氣和綠水青山惠及京津冀廣大人民群眾。”在2022年2月25日河北省召開的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座談會上,河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東峰表示:河北堅定不移化解過剩產能,節能減排,取締整治“散亂污”企業13.5萬戶﹔大力推進農村散煤治理,改電改氣近1300萬戶﹔2021年全省PM2.5平均濃度38.8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5.3%,為歷史最好水平﹔石家庄、邢台、邯鄲退出全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后10位﹔白洋澱整體水質由2017年的劣Ⅴ類達到2021年的全部Ⅲ類標准,全省國考地表水斷面優良比例達到73%。

山水相連,休戚與共。京津冀三地攜手深化生態環境治理,的確讓生態共建共享的步伐更加堅實有力,但其背后離不開完善的立法以及強有力的監管。

為持續加強京津水源上游流域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河北省與京津等相鄰省市簽訂《跨省流域上下游突發水污染事件聯防聯控框架協議》,協同應對水污染環境風險隱患,開展跨界河流上下游流域生態環境治理協作。密雲水庫上游潮河、白河和引灤入津工程上游黎河、沙河出境水質均保持在地表水Ⅱ類及以上水質,為保護京津水源安全提供了堅實保障。

為進一步深化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三地加強生態保護協同立法,《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污染防治條例》於2020年5月1日起在京津冀三地同步施行,推動了跨區域大氣污染應急預警機制建設,並持續推進區域大氣污染聯合治理攻堅,藍天白雲漸成常態。

從“花開三朵,各表一枝”,到“瓣瓣不同,卻瓣瓣同心”,如今的京津冀正肩並肩、手挽手,以最美姿態共繪新時代的“千裡江山圖”。

(責編:李哲、史建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第三屆中國—中東歐國家(滄州)中小企業合作論壇
  • 常懷"趕考"之心 在新征程上接續奮斗
  • 探館vlog:走進保定博物館、美術館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