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構建“一核、兩極、四帶、多集群”制造業發展“新格局”

人民網石家庄1月28日電 (袁志廣)“到2025年,全省制造業比重穩定提升,基本形成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良好生態和現代化制造業體系,戰略性新興產業支撐能力躍升……”
28日,在河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河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書記、廳長龔曉峰介紹說,為優化河北產業結構、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河北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已經印發實施。
據介紹,“十四五”時期是加快新時代全面建設現代化經濟強省、美麗河北的關鍵階段,也是制造業爬坡過坎、提質增效,向價值鏈中高端邁進的重要機遇期。為了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規劃》提出要著力構建“4+4+3+N”的產業體系和“一核、兩極、四帶、多集群”發展格局。
“聚焦我省有優勢、有基礎、有發展潛力的產業,圍繞推進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著力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布局發展高潛產業、未來產業,《規劃》提出了著力構建‘4+4+3+N’產業體系。”龔曉峰表示,“4+4+3+N”產業體系是指,做優做強鋼鐵、裝備制造、石化和食品4大傳統優勢產業,培育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能源和新材料4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發展應急、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康復輔助器具3大高潛產業,前瞻布局區塊鏈、太赫茲、類腦智能、量子信息等N個未來產業。
與此同時,“河北還將構建與區域功能定位相適應、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相匹配、與產業發展方向相契合的‘一核、兩極、四帶、多集群’發展格局。”龔曉峰表示,“一核”指雄安新區高端高新產業發展核心區,“兩極”指石家庄、唐山高質量發展增長極,“四帶”指環京津高新技術產業帶、沿海臨港產業帶、冀中南先進制造業產業帶、冀西北綠色制造產業帶,“多集群”指多個高質量的縣域特色產業集群。
據介紹,《規劃》提出,河北將從加強組織實施、完善產業生態、強化項目招引落地、加強財稅金融支持、強化要素保障等五方面,推動“十四五”河北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
【新聞多一點】一核、兩極、四帶、多集群
一核
打造雄安新區高端高新產業發展核心區。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准、中國特色、高點定位,加速吸納集聚優質創新要素,打造雄安新區高端高新產業發展核心區。
到2025年,雄安新區世界級高端高新產業集群初步形成,打造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全國樣板。
兩極
石家庄省會高質量發展增長極。依托石家庄市作為省會城市和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的區域中心城市定位,做大做強做優主導產業,全面提升高質量發展水平。
唐山高質量發展增長極。重點發展精品鋼鐵、高端裝備制造、綠色化工、現代化工、新型綠色建材、新能源與新材料等優勢產業,打造世界一流的精品鋼鐵基地、全國一流的綠色石化及合成材料基地、特色鮮明的高端裝備制造基地。
四帶
環京津高新技術產業帶。廊坊市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與大健康等。保定市重點發展汽車裝備、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智能電網裝備制造等。到2025年,通過創新改革政策先行先試,成為引領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新高地。
沿海臨港產業帶。強化唐山市增長極帶動作用,加強港口聯動、園區協作,推進開放開發,強化要素集聚、項目集聚、產業集聚。秦皇島市重點發展先進制造業、生命健康、新一代信息技術等產業,做大做強臨港產業。滄州市重點發展高端裝備制造、石化、海水淡化、生物醫藥健康等產業,培育壯大海洋經濟和臨港產業,打造全國一流的綠色石化及合成材料基地。到2025年,基本建成富有特色的海洋經濟新興發展區、富有優勢的新型工業化基地,加快打造環渤海高質量發展新高地。
冀中南先進制造業產業帶。依托以石家庄市為中心的現代化省會都市圈建設,推動產業綠色轉型。衡水市重點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新材料、食品及生物制品產業。邢台市重點發展先進裝備制造、健康食品、新能源、數字經濟、生物醫藥等產業,優化提升鋼鐵、煤化工、新型建材、紡織服裝等傳統產業。邯鄲市重點發展精品鋼材、裝備制造、食品加工、節能環保等產業,培育壯大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健康、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到2025年,產業層次進一步提檔升級,努力實現開放型經濟和內聯式發展互促並進,打造制造強省戰略支撐區。
冀西北綠色制造產業帶。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大力發展綠色產業和生態經濟,加快構建京津冀生態安全屏障。承德市重點發展釩鈦新材料及制品、綠色食品及生物醫藥、電子信息制造、清潔能源裝備制造、特色智能制造等。張家口市重點發展冰雪裝備制造、大數據設備制造、高端裝備制造、氫能源制備等。到2025年,打造成為綠色經濟發展新高地、生態引領示范區。
多集群
培育一批競爭力強的縣域特色產業集群。持續支持箱包、童車、家具、裘皮皮革、羊絨、絲網、軸承、標准件、再制造、汽車零部件、乳制品、葡萄酒、寵物食品、大數據等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發展壯大、提質增效。在電子信息、精品鋼、高端裝備、生物醫藥、新材料、食品、應急產業、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等領域培育一批在國際國內具有競爭力的優勢特色產業集群,打造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引擎。到2025年,縣域特色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對縣域經濟的支撐顯著增強,年營業收入超100億元的產業集群達到80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