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安轉型記:從“鋼鐵之城”到“北方水城”》系列報道之二:
厚植沃土唱“興”歌 “水城”鄉村展新顏
——遷安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紀實

這裡,是黃帝故都,底蘊深厚﹔這裡,是北方水城,生態綠城﹔這裡,是產業新城,品質靚城﹔這裡,是實力之城,幸福之城……這裡,就是中國環京津、環渤海經濟圈的一顆璀璨明珠——遷安。
遷安,一座依礦而起,因鋼而興的典型資源型城市。近年來,遷安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建設山清水秀、宜居宜業的生態之城,昔日“鋼鐵之城”搖身變為美麗的“北方水城”,傳統印象中“鋼城”的“灰色記憶”也轉而被“水城”的“綠色風採”所代替。
如今的遷安,正以嶄新的姿勢和萬物一起生長。近日,人民網走進遷安,去體驗這裡的產業美、生態美、園區美、企業美、城市美、鄉村美、社區美、生活美,為您帶來《遷安轉型記:從“鋼鐵之城”到“北方水城”》系列報道。
遷安市大崔庄鎮樓子山綠油油的水稻。 趙冠軍攝
人民網石家庄1月8日電 走在遷安的農村大地上,一條條水泥路蜿蜒向前,一棟棟農家新民居干淨整潔,一個個產業項目蓬勃發展,一張張農民幸福笑臉燦爛綻放朝氣蓬勃……一幅農村美、農業強、農民富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在波瀾壯闊中次第展開。
近年來,遷安市致力於打造全國有位、全省一流的鄉村振興、共同富裕“遷安樣板”,探索以工補農、以城市反哺農村的城鄉融合發展之路,並獲評“2020年全國村庄清潔行動先進縣”,其鄉村振興工作經驗更是入編《2020全國鄉村振興優秀案例》。
遷安市大崔庄鎮白羊峪村芍藥花盛開。 商立超攝
城鄉融合 構建統籌發展格局
近日,在遷安市大五裡鎮山葉口村一家板栗酥餅店,店主劉海霞正在忙碌著制作板栗酥餅,剛出爐的酥餅香氣四溢、酥脆可口、油而不膩,趁熱嘗上一口回味綿長,獨具當地特色的美味讓前來購買的顧客贊不絕口。
據了解,劉海霞的這家店曾經是閑置的老宅,如今卻變成了發家致富的“錢袋子”。同樣受益的還有村民玄兆秋,他家在城裡有樓房,老宅長期閑置,以前老玄還要時常操心房屋的維修和管護。自從景區和村利用閑置農宅聯建打造后,老宅交給景區,被拆除新建。“閑置空宅需要翻建的,簽30年合同,房屋由景區負責規劃設計建設,前5年享受每年4000元補償,每5年遞增20%,30年合同期滿,新建房屋收歸自己所有,30年可增收將近20萬元。”玄兆秋高興地說,現在就等著景區每年往我賬戶打錢了,真是在家躺著就把錢賺了。
其實,在山葉口村把閑置老房子變成“錢袋子”的不止劉海霞與玄兆秋兩家。對此,山葉口村黨支部書記曹軍解釋道:“在鄉村振興工作中,我們盤活了農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住宅,變‘閑’為寶,讓村民得實惠。有一些常年無人居住,村民無力或不想搞建設的破舊閑置房,我們兩委干部帶頭與景區合作,帶動30多戶村民與山葉口景區簽約,農戶將閑置空宅出租給景區,閑置農宅變成了民宿,變成了特產店,變成了餐館,變成了小酒館,富裕了老百姓,富裕了村集體,實現了鄉村振興新突破。”
這些發生在山葉口村的故事,是遷安市踐行“城鄉融合,構建統籌發展格局”的真實寫照。作為首批全省城鄉總體規劃編制試點,遷安市率先編制了全省第一批實用性城鄉總體規劃,把全市1208平方公裡作為一個整體,規劃為包括1個中心城區、6個城鎮組團、38個城鄉微中心、318個鄉村的“1—6—38—318”四級城鎮體系。
在全域布局上,遷安市以“三縱一橫”4條綠道為軸線,釋放綠道環境輻射效應,以片區建設引領全域振興——
長城片區,突出“青磚灰瓦、烽火鄉愁”,充分發掘保護歷史遺跡、鄉土遺存、民俗遺風,以文化扮靚鄉村,以旅游富裕鄉村﹔田園片區,突出“五谷豐登、漁舟唱晚”,加快東部濱河綠道建設,推進傳統農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園區,實現綠色崛起﹔旅游片區,突出“礦山幽谷、一村一韻”,發揮山葉口、金嶺礦山等景區景點輻射帶動作用,推進村庄變景區,探索農旅融合新模式﹔高鐵片區,突出“景觀通道、瞬間流連”,加強京哈鐵路、津秦客專、京哈高速沿線村庄環境整治和可視范圍景觀提升,打造美麗鄉村的流動畫卷。
如今的遷安市,城鄉融合發展成效顯著,“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和諧畫面正呈現在大家面前。
遷安市馬蘭庄鎮侯台子村一角。 侯小剛攝
全面整治 構筑靚麗秀美環境
73歲的侯然是遷安市馬蘭庄鎮侯台子村人,如今一有時間,他就會在村子裡轉轉,或者到村南的健身小廣場鍛煉鍛煉身體。“以前村裡環境臟亂差,尤其是村南3000多平方米的臭水坑,一到雨季污水四溢,臭味熏天。”談起村裡這些年的變化,侯然贊不絕口,經過整治,以前臭水坑變成了美麗的水上公園,“村庄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馬蘭庄鎮侯台子村的變化只是遷安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縮影。近年來,遷安市堅持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鄉村振興的關鍵環節和歷史性的民心工程來抓,以村庄“五清三建一改”全面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為首要突破口,堅持全黨動員、全民參與、全域整治、全景提升,決心一次下足、措施一步到位、整改一次達標,使得農村人居環境實現了歷史性新突破,老百姓紛紛為現如今優美的鄉村環境點贊稱好。
“農村美不美,先看硬件硬不硬。”2020年遷安市共投入5.06億元,實施全市農村硬化、綠化、亮化、淨化、美化“五化”提升工程,覆蓋21個鎮街343個村,完成道路硬化298.3萬平方米,其中翻建246.91萬平方米、新建28.39萬平方米、白改黑23萬平方米,鋪設步道磚75萬平方米、鋪設路沿石27.5萬米﹔安裝路燈6439盞﹔美化牆體124萬平方米,全市村庄“五化”水平得到明顯提升。
此外,在2020年投入5億元基礎上,2021年遷安市又投資1.3253億元(其中市本級資金1億元,唐山市獎補資金1070萬元,省級資金2183萬元),推進硬化、美化、綠化、亮化、淨化工程,覆蓋184個村,硬化道路45.7萬平,鋪設步道磚24萬平、路沿石10.7萬延長米,牆體美化19萬平,建設“小游園、小菜園、小果園”等節點130處,綠化10萬株,改造農村戶廁12105座、公廁260座,完成55個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務。
農村人居環境舒適度、滿意度穩步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明顯增強……在遷安,一幅幅“村美、民富、人和”的畫卷令人無比陶醉。
遷安市楊店子街道高引鋪村“繡娘手工坊”直播帶貨現場。 商立超攝
產業先行 打造共同富裕縣域樣板
鄉村要振興,因地制宜選擇富民產業是關鍵。
機杼聲聲,織梭飛舞,一絲絲彩線絢麗斑斕,一匹匹土布美輪美奐……在位於遷安市楊店子街道高引鋪村的“繡娘手工坊”裡,繡娘付建英正在趕制繡品。“我一天能織7米布,一個月收入1700多元。”付建英說道,現在不用出門就能把錢掙到手,太方便了。
高引鋪村是遷安市楊店子鎮的一個小村,共410戶人家。這裡曾一度是偏僻落后的小鄉村,如今搖身一變,成為遠近聞名的全國巾幗建功先進集體。據了解,該村在2017年成立了村集體控股、村民參股的“繡娘手工坊”,村內許多中老年婦女,甚至一些年輕女性都成了“繡娘”。從這裡產出的手包、床單、枕頭、頭巾、圍裙等產品俏銷北京、上海和廣州等地。繡娘們用靈巧的雙手走出一條全民致富的鄉村發展新路子。
無獨有偶,楊各庄鎮徐流口村的豆制品加工產業、建昌營鎮新房子村的萬畝梨園產業、市夏官營鎮上庄子村特色漁業產業等等同樣成為村民“發家致富”的“好幫手”……產業為先,遷安市打造出一個又一個助力鄉村振興的產業。
此外,遷安市在全省率先設立運行“扶持鄉村振興產業促進共同富裕”公益金,政府出資0.5億元,企業家出資0.5億元,重點扶持綠色優質農產品生產、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綠色農業與可持續發展等項目,助力一、二、三產融合,推動“村有特色產業、戶有致富門路、人有增收能力”,打造共同富裕縣域樣板。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投資8.5億元打造的金嶺礦山傳奇公園,帶動了周邊千余戶增收﹔投資6000萬元的利合耕養項目,利用廢棄礦坑年產冷水魚上百噸,填補省內空白。同時,遷安市積極推動“農民”向“職工”轉變,目前全市農戶戶均1.5人從事非農產業,2021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92萬元。
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眼前的遷安,正馳而不息,以整治為基、以產業為要、以為民為本,上下齊心,描繪出城鄉富美新畫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厚植沃土唱“興”歌 “水城”鄉村展新顏
- 這裡,是黃帝故都,底蘊深厚﹔這裡,是北方水城,生態綠城﹔這裡,是產業新城,品質靚城﹔這裡,是實力之城,幸福之城……這裡,就是中國環京津、環渤海經濟圈的一顆璀璨明珠——遷安。遷安,一座依礦而起,因鋼而興的典型資源型城市。近年來,遷安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建設山清水秀、宜居宜業的生態之城,昔日“鋼鐵之城”搖身變為美麗的“北方水城”,傳統印象中“鋼城”的“灰色記憶”也轉而被“水城”的“綠色風採”所代替。如今的遷安,正以嶄新的姿勢和萬物一起生長。近日,人民網走進遷安,去體驗這裡的產業美、生態美、園區美、企業美、城市美、鄉村美、社區美、生活美,為您帶來《遷安轉型記:從“鋼鐵之城”到“北方水城”》系列報道。…
- 轉型升級增動能 揚帆啟航正當時
- 這裡,是黃帝故都,底蘊深厚﹔這裡,是北方水城,生態綠城﹔這裡,是產業新城,品質靚城﹔這裡,是實力之城,幸福之城……這裡,就是中國環京津、環渤海經濟圈的一顆璀璨明珠——遷安。遷安,一座依礦而起,因鋼而興的典型資源型城市。近年來,遷安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建設山清水秀、宜居宜業的生態之城,昔日“鋼鐵之城”搖身變為美麗的“北方水城”,傳統印象中“鋼城”的“灰色記憶”也轉而被“水城”的“綠色風採”所代替。如今的遷安,正以嶄新的姿勢和萬物一起生長。近日,人民網走進遷安,去體驗這裡的產業美、生態美、園區美、企業美、城市美、鄉村美、社區美、生活美,為您帶來《遷安轉型記:從“鋼鐵之城”到“北方水城”》系列報道。…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