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北頻道

聚焦2021“一帶一路”·長城國際民間文化藝術節︱多彩非遺閃耀絲路文明

2021年09月16日09:14 | 來源:河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多彩非遺閃耀絲路文明

9月15日,“百年百藝”國際民間文化藝術展在廊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交流中心驚艷開展——

多彩非遺閃耀絲路文明

9月15日,在2021“一帶一路”·長城國際民間文化藝術節“百年百藝”國際民間文化藝術展京津冀非遺展區,觀眾被栩栩如生的北京絹人工藝品所吸引。 河北日報記者 趙永輝攝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千百年來萬裡絲路猶如紐帶,讓不同民族和文明相遇交融、相互滋養,共同書寫了互通有無、交流互鑒的輝煌篇章,也滋養出豐富多彩、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2021“一帶一路”·長城國際民間文化藝術節的重要組成部分,9月15日,“百年百藝”國際民間文化藝術展在廊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交流中心驚艷開展。該展覽全方位展示了來自俄羅斯、匈牙利、斯洛伐克、委內瑞拉、哥倫比亞等5個國家以及國內21個省市區的非遺文化魅力。這場既有“中國風”,更有“國際范兒”的展覽,不僅成為各國人民尋求和展示共同文化記憶的窗口,也擔當著文明對話的使命,搭建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民心相通的橋梁。

多彩非遺展示絲路文化魅力

一段段富有濃郁異國風情的舞蹈,一件件飽含民族智慧之光的非遺手工作品,一款款充滿異域色彩的民族服飾……走進廊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交流中心,豐富多樣而富有地域特色的“百年百藝”國際民間文化藝術展帶觀眾領略絲路文化魅力。

“一帶一路”沿線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也是非遺資源富礦。此次藝術展以這些承載著豐富精神內涵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為載體,生動講述絲路故事、弘揚絲路精神。在“多彩非遺 和合絲路”“多彩非遺 美美與共”“魅力京津冀”三個板塊中,來自“一帶一路”沿線的800余件國內外非遺作品匯集交融,加深了大眾對“一帶一路”沿線特色文化的了解與認識。

記者走進“魅力京津冀”展區,發現不少觀眾駐足在一幅36米剪紙長卷《長城萬裡圖》前細細品味,這是省級非遺項目撫寧剪紙代表性傳承人姜艷華的作品。“這幅剪紙畫展現了從老龍頭到嘉峪關等很多重要關口,包含將近4000個人物形象,不僅展示了長城的雄偉壯觀,還體現了從山海關到嘉峪關沿線各地的風土人情和百姓生活。”說起這幅歷時兩年多創作完成的作品,出生在長城腳下的姜艷華無比自豪。

漫步展廳,觀眾不僅能感受到陝西華縣皮影、上海黃楊木雕、雲南普洱茶制作等非遺技藝之美,更能深切感受到中華文明跨越歷史維度的宏大氣象。

中國是世界絲綢發源地,源遠流長的中國絲綢文化,書寫了中華文明中濃墨重彩的篇章。古絲綢之路聯通東西方,成為重要的貿易和文化交流通道,為東西方文明互鑒作出了卓越貢獻。在“多彩非遺 和合絲路”展區,由中國絲綢博物館帶來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中國蠶桑絲織技藝,向觀眾展示了養蠶、繅絲、染色、絲織等生產技藝,各種巧妙的工具和織機,以及絲綢產品、相關衍生民俗活動。“歷史上,在絲綢之路上往返的遠遠不止絲綢,還包括瓷器、茶葉、香料、漆器以及珠寶等各種商品,但以‘絲綢’命名,正說明絲綢對世界的影響之大。”中國絲綢博物館工作人員羅鐵家說,“一帶一路”連接著歷史和延伸出未來,他希望通過越來越多的文化展覽展示,讓觀眾更加直觀地感受中西文明交流互鑒的絢爛光彩。

跨越時空的文明交流互鑒

2000年前,茫茫絲綢之路綿亙萬裡,架起了一條中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見証著世界文明的發展,成為人類歷史進程中璀璨的篇章。今天,一場民間文化藝術盛宴用非遺搭建起中國與世界人民交往溝通的文化橋梁,表達各國文化“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共同理念,推動文化交流合作和文明交流互鑒,實現共贏共享發展。

9月15日下午,歡快的手風琴樂曲回蕩在絲綢之路國際藝術交流中心內。10位俄羅斯“蘇維尼爾”勺子藝術團的孩子手持民族傳統樂器——木勺,和著音樂敲打出活潑的節奏跳起俄羅斯民間舞蹈勺子舞,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不少觀眾情不自禁拍著手打起節拍。

把“國際范兒”請進來,讓中國文化走出去。本次藝術展將視角從國內延伸到國際。在“多彩非遺 美美與共”板塊,來自俄羅斯、匈牙利、委內瑞拉等國家的民族服飾、金屬器皿、陶瓷制品、木雕工藝品共計109件非遺作品展示著濃濃的異域風情,深深地吸引著眾多觀眾的目光,帶領人們跨越歷史時空,愛上古老絲路文明。

凸顯東方元素的匈牙利海蘭德瓷器讓觀眾倍感親切,來自斯洛伐克的美術版畫系列作品凸顯著民族特色……這些世界各地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東西,不僅體現著不同國家的風土人情,也讓觀眾零距離深入了解各國極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風情。

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互鑒而發展。不同國家的文化交流和接觸,增進了彼此的了解和欣賞、學習和借鑒,展現出文化交融、文明互鑒的新圖景。與此同時,各國人民也從中尋求智慧、汲取營養。

“斯洛伐克人物版畫作品中展現了大量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飾和頭飾,對我的啟發很大。我想在今后的剪紙創作中也可以融合一些西方文化元素,比如將西方建筑與中國傳統人物造型結合在一起。”姜艷華用手機拍下了這些難得一見的藝術珍品,未來將在創作中嘗試中西文化融合,為傳統非遺發展注入兼容並蓄的活力。

沉浸式展示助力古老非遺活在當下

“拿銅鏨的手要用力,左手食指控制住方向,敲擊速度慢一些。”省級非遺項目吳橋縣石影雕技藝展位前,該項目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方士英正指導著一位游客在黑色花崗岩石板上進行創作體驗。

“這幅長城石影雕作品的牆磚創作有我的功勞。”“噠噠噠”的敲擊聲中,來自石家庄的觀眾霍女士笑著說道。

像這樣與非遺傳承人的互動交流,在藝術展現場比比皆是。來自各地的眾多非遺傳承人把在工作間的工藝流程搬到了展覽現場,進行“活態展示”。

國家級非遺項目布糊畫制作技藝工作台前聚集的觀眾總是很多,該項目的市級傳承人郝如香鼓勵觀眾自己上手來試試布糊畫的粘貼操作。因為難度不大,幾分鐘即可成型,所以不少觀眾前來一試身手。“讓觀眾自己動手,就是讓大家深入了解非遺文化的最好機會。讓更多的人認識非遺文化,才能更好地傳承和發展。”郝如香說。

“通過創新開發非遺衍生品,讓布糊畫真正融入人們現代生活,是我們最大的心願。”為了完成這個心願,郝如香把現代社會的流行元素融入設計中,創新理念,推出貼近當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審美愛好的布糊畫作品。其中,耳環、胸針、項鏈等精美首飾備受大眾喜歡。此次藝術展她帶來的不少布糊畫創新產品同樣吸引著觀眾的目光,不時有人上前詢價挑選。

透過沉浸式展陳設計和傳承人的現場演示、與觀眾互動體驗,展現非遺的時代風採,讓觀眾不僅能欣賞到巧奪天工的精湛技藝,還能體會到作品背后豐厚的文化內涵,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強大生命力。(記者曹錚)

(責編:方童、祝龍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第三屆中國—中東歐國家(滄州)中小企業合作論壇
  • 常懷"趕考"之心 在新征程上接續奮斗
  • 探館vlog:走進保定博物館、美術館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