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北頻道

河北:讓古老非遺煥發新活力

2021年09月08日09:07 | 來源:河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讓古老非遺煥發新活力

日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讓古老非遺煥發新活力

在河北省臨城縣邢窯博物館,“邢窯陶瓷燒制技藝”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張志忠為學生們介紹邢瓷藏品。(資料片) 新華社發

日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意見》涵蓋健全保護傳承體系、提高保護傳承水平、加大傳播普及力度等方面內容,一系列戰略性、創新性舉措的提出,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走進百姓生活,彰顯非遺當代價值

“快來體驗一下給泥塑上色,可有意思了。”日前,由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的河北非遺購物節暨第九屆廊坊特色文化博覽會上,玉田泥塑展位前,幾位游人津津有味地給手中的泥塑敷彩。在他們身側,國家級非遺項目玉田泥塑傳承人王振鋒邊指導邊介紹玉田泥塑的特點,帶領游人感受非遺之美。博覽會現場,6000多種非遺項目的老字號美食、傳統刺繡、陶瓷用品、土布紡織品等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產品集中亮相,不少游客買到了心儀的非遺產品。

河北省是非遺大省,目前有6個項目列入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163個項目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990個項目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如何讓數量眾多的古老非遺煥發活力,走入現代生活,一直是被關注的重點。近年來,河北省將以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讓非遺活起來、火起來,展現新活力。

《意見》提出,要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在有效保護前提下,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旅游融合發展、高質量發展。

“《意見》的出台將極大增強非遺保護工作的社會功能和質量水平。在推動非遺融入生活的同時,我們還將持續推動非遺融入經濟發展和國家戰略,彰顯非遺的當代價值。”省文旅廳非遺處處長張雪芳介紹,將通過舉辦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非遺展示傳播、節慶民俗、教育實踐、研學體驗、傳習培養,以及創建國家和省文化生態保護區等,使非遺在發展中傳承,實現文化發展成果人民共享,真正融入人們的生產生活。

同時,河北省還將實施做好河北非遺購物節、河北傳統工藝振興計劃、非遺工坊體系建設、非遺產品創意研發營銷等工作,助力經濟發展。推動非遺融入、對接和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規劃建設、河北長城和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鄉村振興等重大戰略部署,充分發揮非遺的社會功能,提升其服務中心工作的水平。

推進創新驅動,增強非遺傳承活力

創新方式、科技賦能,給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帶來全新啟示。眾多與現代設計巧妙結合的非遺文化創意產品越來越成為年輕人的“心頭好”。

走進贊皇原村土布博物館,這裡的土布會顛覆你的認知。土布做成的睡衣輕薄柔軟,時尚土布外套彰顯國際范兒,土布床品挺括親膚……這樣的土布並不“土”,它們細膩、溫暖,讓人愛不釋手。這些融入科技與創新的非遺土布產品備受消費者尤其是年輕人的喜愛,並出口國際市場。

事實上,早在2018年,河北省就出台了《關於河北省傳統工藝振興的實施意見》,著力實施傳統工藝振興工程。其中包括對傳統工藝資源進行保護傳承和創新利用,促進傳統工藝保護可持續發展,實現非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等內容,以政策保障為非遺傳承發展創新保駕護航。

正因為創新的重要性,剛剛出台的《意見》指出,要繼續實施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加強各民族優秀傳統手工藝保護和傳承,推動傳統美術、傳統技藝、中藥炮制及其他傳統工藝在現代生活中廣泛應用。

非遺並非是靜止不動的,它隨著社會的變遷、一代代人的實踐不斷被賦予新的創造。對此,衡水內畫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衡水市內畫藝術院院長王習三深有感觸。多年來,他不斷吸取各派內畫藝術之長,勇於探索求新,形成冀派內畫自身的藝術特點。作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首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項目,衡水內畫開創了博物館保護傳承模式,並在助力鄉村振興等方面作出了積極貢獻。“為貫徹落實《意見》,我們將在衡水建設內畫傳承基地,形成集傳承、體驗、教育、培訓、研發、旅游等為一體的文化園區﹔進一步跨界融合,運用數字技術,不斷創新,提高衡水內畫的傳承能力和發展水平。”王習三說。

非遺進校園,融入國民教育體系

《意見》提出,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內容貫穿國民教育始終,構建非物質文化遺產課程體系和教材體系。在中小學開設非物質文化遺產特色課程。加強高校非物質文化遺產學科體系和專業建設,支持有條件的高校自主增設碩士點和博士點。

“非遺學是一門新學科。近年來,非遺學研究進步很快,但仍處於新生階段。”一直致力於“非遺”保護工作的著名作家、文化學者馮驥才認為,將非遺融入國民教育體系中,是國家十分重要、意含深遠的思想文化戰略。在中小學開設非遺課是為了培育孩子們對中華文化的情懷,喚起文化自覺。在高校中自主設置非遺的碩士和博士點,是為了培養與建設一支專業的非遺管理人才隊伍、一支保護與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骨干力量。

傳承是非遺保護的重要課題。為了讓河北省燦若繁星的非遺項目薪火相傳,近年來,河北省不斷將非遺保護傳承融入學校教育中。比如,持續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讓非遺種子不斷在校園生根、生長,同時推動非遺理論與實踐、現代與傳統的深度融合。

“教授學生非遺技法的同時,需要不斷提升非遺理論學習。”在河北工業職業技術大學雕塑課堂上,省級非遺項目郭氏鐵板浮雕的傳承人郭墨涵一直注重非遺理論的教學。2020年4月,她和父親郭海博共同編寫的《郭氏鐵板浮雕制作技法》一書正式出版,隨即作為教材引入大學課堂,進一步完善了非遺理論研究體系。

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潘魯生認為,文化遺產相關學科專業已經出現在動態學科專業目錄中,應推動文化遺產學從交叉學科門類下一級學科逐漸成為獨立的學科門類。在一級學科“文化遺產學”逐漸完善的基礎上,應考慮建立“文化遺產學”學科門類,下設文化遺產學理論、物質文化遺產學、非物質文化遺產學、自然文化遺產學等4個一級學科。與此同時,高校、行業與文博機構應充分合作,構建復合型文化遺產人才培養機制。(記者曹錚)

(責編:方童、祝龍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第三屆中國—中東歐國家(滄州)中小企業合作論壇
  • 常懷"趕考"之心 在新征程上接續奮斗
  • 探館vlog:走進保定博物館、美術館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