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北頻道

絕不讓一滴污水排入白洋澱——

白洋澱水質達十年來最好水平

河北省推進白洋澱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紀實

2021年08月23日15:16 | 來源:人民網-河北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石家庄8月23日電 (付兆颯)監測數據顯示,白洋澱水質由2018年的Ⅴ類提升到2020年的全域Ⅳ類、局部Ⅲ類﹔

今年5月份,澱區全覆蓋監測數據顯示,化學需氧量、氨氮、總磷三項主要污染物濃度較去年同期分別下降7.38%、46.2%和25.7%,澱區水質達到十年來最好水平﹔

……

雄安新區設立之初,就突出了白洋澱的重要性。4年來,河北省始終把白洋澱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工作作為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的重大政治任務,堅持控源、截污、治河、補水並舉,治污、修復、防洪、防澇協同,攻堅克難,科學施策,強力推動,狠抓落實,各項工作取得重大進展,澱區水質顯著改善。

突出流域治理 入澱河流水質全部達到Ⅳ類以上

眼下的白洋澱,碧波蕩漾、荷紅葦綠,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30多年不見蹤跡的鱸魚如今又重新出現在白洋澱了。”今年57歲的安新縣小張庄村村干部張福慶從小生活在白洋澱邊,他說,鱸魚對水質的要求很高,它的再次出現証明白洋澱水質變好了。

白洋澱地處“九河下梢”,在白洋澱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攻堅戰中,改善上游流域生態環境質量是治本攻堅之策。

堅決貫徹落實王東峰書記“絕不讓一滴污水排入白洋澱”的指示要求,河北省從城鎮、工業、農村三方面入手,綜合施策、精准施治,加強白洋澱上游全流域污染管控。

強力推進治污設施建設。白洋澱流域新建污水處理廠25座,原有59座污水處理廠全部提標改造,達到《大清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標准》﹔完成流域城市建成區雨污分流改造923.6公裡,雨污分流能力大幅提升。

全面治理農業農村污染。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完成白洋澱周邊及主要入澱河流沿線968個村庄生活污水處理。設立沿河沿澱化肥農藥禁施區,減少農業面源污染。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全部配建糞污處理設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79%以上。

大力整治工業污染。完成流域內37個省級以上工業園區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建設,排查取締“散亂污”企業3萬余家,持續保持動態清零。推進涉水企業清潔生產審核,完成釀造、制藥等六個行業301家涉水企業清潔生產改造。

一系列治污措施的落實,推動白洋澱上游流域生態環境質量實現了明顯改善。

隨著入河污染負荷的持續削減,白洋澱上游入澱河流水質實現了跨越式改善。2017年之前入澱河流水質基本以劣Ⅴ類為主,到2020年,流域所有斷面水質全部達到Ⅳ類及以上,國省考斷面優良比例90%,入澱斷面水質達到了Ⅲ—Ⅳ類,創有監測記錄以來的最好水平。今年1—7月,白洋澱4條有水入澱河流,3條水質達到Ⅲ類以上,實現持續改善。

狠抓內源治理 澱區水質達十年來最好水平

在大力開展上游水環境治理,嚴格管控外源污染的同時,河北省聚焦澱區底泥累積污染、原生村落生活污染、水生植物釋放污染和旅游航運次生污染四大內源污染問題,實施一系列強有力措施和探索性實踐,全力抓好內源污染防治。

污染底泥會持續釋放污染物,河北省試點開展生態清淤——採取抽運處理塘水、清運污染底泥、拆除圍堤圍埝、種植沉水植物等綜合措施,分兩期推進生態清淤2.42平方公裡,累計抽運處理塘水368萬立方米,清運污染底泥87.2萬立方米,拆除圍堤圍埝78公裡,種植沉水植物280萬平方米,澱區水體連通性、水動力明顯增強,化學需氧量等污染物濃度明顯降低。

原生村落生活污染入澱是影響澱區水質的重要因素之一,河北省不斷強化澱區農村污染治理——集中開展澱中村、澱邊村“一村一策”專項整治,採用建設龍牆、生態隔離帶等方式強化典型村落面源污染管控,有序隔離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對103個澱中村澱邊村,因地制宜配建115座小型污水處理設施,污水處理后全部導排到澱外綜合利用。

解決蘆葦、水草腐爛導致的水體污染,河北省科學推進水生植物污染治理——建立澱區蘆葦平衡收割機制,實現全部資源化、無害化利用,及時打撈腐爛水草,有效減少了內源性污染。

管控旅游航運次生污染,河北省大力整治旅游污染——提升改造澱區133家農家樂,建設景區餐廚垃圾收集處置系統,旅游廁所全部完成A級標准改造。強化船舶污染治理,實行航道網格化清潔管理,原有1328艘燃油運營船舶全部回購停用,新增旅游船舶全部使用清潔能源並配備污水和垃圾收儲設施。

監測數據顯示,2020年,白洋澱湖心區水質達到Ⅳ類,其中4個月為Ⅲ類,化學需氧量濃度為23.7毫克/升,同比下降9.51%,達到十年來最好水平。今年1—7月,湖心區化學需氧量濃度同比下降9. 05%,接近Ⅲ類水質標准。

推進系統修復 “華北之腎”功能正在恢復

“這裡原來是一條污水溝,夏天的時候根本不敢開窗戶,味兒大、蚊虫多。經過兩年多的治理修復,現在變成了林地、花海。村裡人沒事了都願意到這裡溜達溜達。”緊鄰河北雄安新區唐河污水庫的安新縣沈家坯村村民說起變化,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唐河污水庫庫尾緊鄰白洋澱,對白洋澱的水生態環境構成嚴重威脅。雄安新區設立后,唐河污水庫治理修復被列為白洋澱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的一號工程。

清理庫區固體廢物、治理存余污水、開展土壤修復和風險管控、覆土綠化美化……一系列治污修復措施的實施,讓昔日的臭水溝變成了生態廊道。

唐河污水庫治理的實踐是白洋澱加快生態修復的一個縮影。

堅持治污和修復並重,河北省大力實施清河補水行動。一方面,實施河道清理整治,防止污染下泄﹔另一方面,實施生態補水,保障澱區生態用水。

持續推進河道綜合整治。河北省嚴格落實“河長制”,開展河道疏浚和生態清淤,集中清理河道垃圾和岸邊農村積存生活垃圾。排查整治納污坑塘3618個,全面消除流域城市黑臭水體。封堵非法入河入澱排污口1.3萬個。建成府河、孝義河入澱河口濕地6.34平方公裡,水質淨化功能顯著提升。

持續開展造林綠化。圍繞構建雄安新區“一澱、三帶、九片、多廊”的生態空間布局,大力開展千年秀林建設,實施造林綠化43萬畝,白洋澱上游完成營造林200萬畝,森林系統生態功能穩步提升。

持續推進澱區多元補水。強化引黃、引江、上游水庫及再生水水源統一調度,2018年以來累計入澱水量14.59億立方米,實現年入澱水量3—4億立方米,澱區水位保持在7米左右,最高水位達7.4米,是近20年少有的高水位狀態。

隨著常態化補水機制的建立,白洋澱水多了、水清了,水面變大了,水生態系統逐步恢復。

白洋澱生態修復保護是一項重大系統工程,河北省將堅持高質量、高標准,持續用力推進各項治理和保護措施,緊緊圍繞白洋澱水質改善核心目標,聚焦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全面改善,堅持內外共治、修治並重、防排並舉,推動全流域、上下游、左右岸、澱內外協同治理,讓“華北明珠”重放光彩。

(責編:張曉博、祝龍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常懷"趕考"之心 在新征程上接續奮斗
  • 探館vlog:走進保定博物館、美術館
  • 石家庄: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