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北頻道

秦皇島:讓“雄關古城”煥發新活力

2021年08月09日09:15 | 來源:河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讓“雄關古城”煥發新活力

山海關區加快建設現代化沿海強區、美麗關城和國際文化旅游名城

讓“雄關古城”煥發新活力

山海關區不斷推動古城文化和旅游價值提檔升級,讓老城既有老特色又有新文章。這是近日拍攝的山海關古城全貌。 河北日報記者 師 源攝

近日拍攝的山海關石河景觀。 河北日報記者 師 源攝

開欄的話

日前,在秦皇島市委十二屆五次全會上,審議通過了《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是新時代全面建設現代化國際化沿海強市、美麗港城的關鍵5年。隨后秦皇島市各縣區根據自身實際,提出了各具特色的發展規劃。即日起,本版開設《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化沿海強市美麗港城》專欄,聚焦秦皇島市和各縣區未來5年的社會和經濟發展規劃,反映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化沿海強市、美麗港城的進程和落實舉措。

到2025年,力爭地區生產總值達105億元,年均增長6%﹔全部財政收入達15億元,年均增長8%左右﹔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6%以上,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別增長7%、8%以上

8月4日,在國道102線秦皇島市區段建設工程D標石河大橋施工現場,工人正在進行焊接防護欄等作業。

“現已完成橋梁下部及基礎建設,目前正在進行橋面鋪設作業。”該項目生產經理班瑞東介紹,工程完工后,可拓展山海關區北部繞城通道,拉伸城市架構。

站在“十四五”的開局之年,山海關全區上下保持“沖刺”姿態、“趕考”狀態,一天當作兩天用、兩步並作一步走,萬眾一心、真抓實干,為建設現代化沿海強區、美麗關城和國際文化旅游名城而努力奮斗。

“我區已明確提出今后5年的奮斗目標,即3年打基礎,脫困境﹔兩年求突破,增實力。”山海關區委書記陳秋華說,該區將持續發力、攻堅破局,做到老城要有老特色、老城要做新文章、小區要有大作為,努力走出一條符合山海關實際的發展新路。到2025年,力爭地區生產總值達105億元,年均增長6%﹔全部財政收入達15億元,年均增長8%左右﹔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6%以上,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別增長7%、8%以上。

實施重點旅游建設工程,塑造歷史名城新形象

近日,走進山海關古城,古色古香的游園小品和游賞設施,一下子讓人沉浸在了老關城的氛圍之中。

作為長城國家文化公園核心展示園,山海關區將推進古城片區繁榮發展作為重要抓手,規劃實施了古城遺址保護提升項目,持續完善古城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古城風貌改造提升,讓古城煥發新活力。

“旅游業始終是山海關區的首位產業、支柱產業,如今中國長城文化博物館又落戶山海關,我區將以此為核心,高標准打造‘長城文化產業園’,全面推進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中國長城文化博物館專班負責人馮振說,該區將搶抓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重大發展機遇,將“一館一園一城”建設作為重振關城旅游的牽動點、突破口,拓展城市發展空間。

在具體工作中,山海關區牢固樹立“一切圍繞旅游、一切為了旅游、一切依靠旅游”的觀念,依托獨一無二的特色旅游資源,對標國際國內一流旅游目的地,聚焦文化賦能,堅持宜融則融、能融盡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將關城歷史文化、傳統文化注入旅游,推進文化和旅游產品提質升級。

同時,創新旅游發展體制機制,推進景區運營由“政府主導型”向“政府引導與市場運作相結合”轉變,加快國有旅游企業經營、營銷活動、投入主體市場化,進一步提升景區資源利用率,推動旅游產業全面轉型升級。

此外,該區持續鞏固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成果,深入實施“旅游+”戰略,推動全域旅游向多維度拓展延伸,推動旅游產業跨越發展。加快推進古城管理體制改革,收回古城國有資產所有權、管理權、經營權,盤活古城資產,整體規劃古城業態布局,打造高檔次、高品質文商旅特色街區。推出古城大型實景演出,打造國潮主題燈海,開展夜秀、夜游、夜宴等系列活動,點亮古城“夜經濟”,不斷豐富古城旅游業態,塑造歷史名城新形象,拓展未來發展新空間,叫響“天下第一關城”品牌。

推進重點項目建設,重塑工業競爭優勢

在臨港經濟開發區工業園區內,秦皇島市聚鑫電器設備有限公司的加工車間主體框架已經完工,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外牆建設。

“落戶開發區,主要是看重這裡的服務和發展。”該公司項目負責人陳龍說,公司主要從事機箱、機櫃、高低壓控制櫃、消防琴台等產品的研發和生產。項目預計於明年上半年竣工投產,預計產值可達2.2億元,年繳納稅金2280萬元。

“我區始終堅持‘項目為王’理念,在‘十四五’期間將繼續以項目建設為動力、以招商引資為抓手、以臨港經濟開發區為主陣地,筑牢高質量發展強勁支撐。”山海關區委副書記、區長劉尤優說,該區堅持做大總量與轉型升級“兩手並重”,強化產業集群發展、鏈式發展,著力構建增長速度快、運行質態好、發展后勁足的現代產業體系,持續增強區域綜合實力。

“作為我區項目建設主陣地,我們制定出台了《山海關區臨港經濟開發區鼓勵產業發展的17條措施》,努力打造成本窪地和項目高地。建立全員招商引資工作機制,進行多渠道招商引資活動。以產業鏈招商引資為主,實地走訪調研,廣泛聽取企業意見,繪制產業鏈圖譜,精准作戰。不斷加強園區要素配置,今年實施了縱四路、公交場站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山海關區政府黨組成員、臨港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李勇說,通過一系列舉措,開發區發展勢頭強勁,今年上半年新簽約入園項目3個,總投資超過10億元,進一步促進地區經濟發展。

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為此,山海關區將支持中鐵山橋等大型企業做大做強,通過政企通力合作,穩“存量”、擴“增量”,打造中國制造品牌。強化正大食品、山海關藥業等現有產業的支撐作用,延長產業鏈,拓展供應鏈,形成集群發展優勢,加快釋放科技創新牽引力,不斷提升實體經濟質量和核心競爭力。

加快重點領域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出台招商引資獎勵辦法,提升招商引資吸引力,切實引進一批投資規模大、產業層次高、創新能力強的大項目、好項目,不斷增強區域競爭新支撐,厚植產業升級新優勢,注入經濟發展新活力。

優化生態環境質量,打造綠色宜居關城

8月4日10時許,山海關區生態環境工作群裡各相關單位正在實時更新工作動態。

“生態環境是山海關區的生命線,我區不斷優化生態環境治理協調聯動能力,根據每小時監測數據變化,進行實時調度,相關部門督促問題單位進行及時整改。同時,對涉VOC企業合理安排生產作業時間,對轄區車輛進行合理管控,通過‘黑轉白’‘白轉黑’的方式,有效控制臭氧指數。今年,我區又投資800多萬元,實施了石河清淤工程,目前石河水質已達到Ⅱ類水質標准。”秦皇島市生態環境局山海關區分局局長龐向征說。

在打造綠色關城過程中,山海關區以改善全區生態環境質量為目標,嚴守耕地保護、開發強度和生態保護紅線,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圍繞工業廢氣、揚塵污染等重點,強化大氣污染防治﹔扎實推進河長制、灣長制,開展水環境保護行動﹔控制工業污染物排放,嚴格危險廢物環境管理,加強污染地塊土壤環境聯動監管,堅決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

“生態建設讓游客和居民們享受了綠色關城的成果,打造宜居關城,則需不斷提升城市功能品質。”陳秋華說,山海關區按照“全城規劃、產城融合、城鄉一體”理念,構建以古城為核心,以長城和石河為兩軸,以東部臨港創新發展區、南部濱海優化開發區、西部鄉村旅游服務區、北部長城文化產業區為四片區的“一核兩軸四片區”空間布局,推動形成優勢互補的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山海關區充分展示關城歷史文化內涵,著眼“山海相依、關城一體”特色,建好城市標志性地段、景觀、建筑,著力打造具有歷史記憶、地域特色和時代特征的精致城市。運用市場機制,對城市現有資源進行重組營運,建立盤活機制,實行公物倉制度,最大限度發揮好每一寸土地和每一處資源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產業發展和項目建設留足發展空間。統籌推進道路交通、水利設施、雨水管線改造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城市綜合配套能力。全力確保遵秦高速、102國道山海關段按期完工,拉開城市發展框架。轉變城市治理理念,加強城市管理,鼓勵企業和市民參與城市建設管理,形成齊抓共管、管控有力的城市治理機制,構建聯勤聯動、共建共享的城市管理格局。(記者孫也達、師源 通訊員孫怡、鄭麗)

(責編:張曉博、祝龍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人民網帶您走進河北省應急管理廳應急科普體驗館
  • 河北邱縣:電力助力“三夏”保豐收
  • 保定消防:新時代“火焰藍”組歌《忠誠的名字》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