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河北邢台一家鋼企探節水
工業用水,就該“摳門”

一個鋼鐵廠裡有多少種水?在位於河北省邢台縣的德龍鋼鐵有限公司廠區,記者有點目不暇接。道路兩旁粗粗細細的管道有序排列,地表水、地下水、循環水、中水、濃水、軟化水、除鹽水等,不同類型的水都有專門管道。這些精心的設計,都是為了實現工業用水的綜合高效利用。
德龍鋼鐵的“節水經”,是京津冀地區大力推動工業節水減排行動的縮影。京津冀地區是我國最缺水的區域之一,工業企業歷來是用水大戶。2019年9月印發的《京津冀工業節水行動計劃》提出,力爭到2022年,規模以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93%以上,年節水1.9億立方米。
工業節水有哪些“門道”?提升企業各環節用水效率和重復利用率,是工業節水的重要途徑。
在德龍鋼鐵,水是這樣在廠區循環起來的:水泵從水池中取水,對設備、生產線進行冷卻﹔用過的水,在分廠的污水處理車間處理后,通過管道輸送到冷卻塔進行降溫,再返回水池,循環往復使用。
“這是稀土磁盤分離淨化廢水設備,別看它們體積不大,每小時處理廢水的能力卻達到4800噸。”在1250軋鋼廠機修工程師聶為勇的帶領下,記者來到分廠的污水處理車間“核心”區域,“由於操作智能化,隻要一名工人定時巡檢就行。”
減少採用地下水,也是工業節水的重要內容。德龍鋼鐵有限公司設備工程部水資源科科長楊成說,“燒結、煉鐵、煉鋼、軋鋼……鋼鐵行業每項生產工序都離不開水,公司每天產生污水約9000噸,如果一味地採用地下水,勢必對當地水生態造成嚴重破壞。”
記者來到了德龍鋼鐵3萬立方米蓄水池及配套加壓泵站,生產需要的新水都源於這裡。華北地區長期嚴重缺水,地下水超採嚴重。為了減少地下水開採,2012年,“引朱濟邢”的支線工程“引朱濟龍”開始修建,13公裡長的輸水管線將水從朱庄水庫輸送到廠區,年輸送水量達600萬噸,滿足了生產用水的需求。
在引水工程實施以前,公司生產用水主要來源於地下水。“廠區原有八眼深水井。持續開採導致地下水位不斷下降,抽不出水的問題接連出現。”楊成介紹,接通地表水輸水管線后,廠區已停用地下水。
此外,不少工業企業圍繞水資源的綜合利用,從梯級用水、一水多用等方面開展專項攻關。
楊成說,2005年,德龍鋼鐵的污水處理廠一期投入使用,當時的噸鋼耗新水量超過3.5立方米﹔2007年,污水處理廠二期投入使用后,噸鋼耗新水量降低至3立方米﹔2012年,污水處理廠三期建成后,噸鋼耗水量降到約1.9立方米。
“為了減少企業耗水量,嚴格控制工業企業水資源開發利用總量。”邢台縣水政水資源管理中心主任郭金印介紹,政府按照企業用水量征收水資源稅,倒逼企業自主節水。此外,河北省還安裝了用水計量在線監測系統,實現省市縣數據聯網,即時掌握企業開採地下水的情況,同時,結合企業產量測算水資源利用率,一旦超過規定指標,就會要求企業及時整改。
《 人民日報 》( 2020年01月22日 14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