峥嵘岁月超燃再现 “青春战歌”鲜活可感

河北参与创拍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浴血荣光》热播引发共鸣
峥嵘岁月超燃再现 “青春战歌”鲜活可感
电视剧《浴血荣光》剧照。河北广电影视文化有限公司供图
“这是一部展现波澜壮阔革命历程的作品,非常吸引人。”“剧中展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精神风范,革命先辈的奋勇拼搏和无私奉献令人感动。”“铭记历史,致敬先辈!”由河北参与创拍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浴血荣光》,7月15日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后引发广泛共鸣,观众好评不断。
《浴血荣光》全景式回顾了从南昌起义到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一步步踏刃而行、探索新路,经浴血奋战走向荣光的伟大征程,谱写了一曲从绝境奋起到伟大转折的英雄史诗。
“《浴血荣光》登录多个网络视频平台后,引发了年轻观众的‘超燃’评价,让革命历史不再是课本中的文字,而是通过视听语言的转译,变成鲜活可感的历史记忆,成为多屏观剧时代传承红色基因、形成代际共鸣的文艺载体。”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电视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石家庄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王文静说,该剧以1927年至1935年革命武装斗争为背景,通过散点透视的叙事结构,将领袖人物的战略抉择与闽西革命根据地等地的群众斗争巧妙交织,展现了革命星火燎原的峥嵘岁月。
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革命历史题材剧,《浴血荣光》还是一曲热血澎湃的“青春战歌”。“青春、热血、拼搏、奉献……在这部剧里,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跟随剧中人物成长,跟随我们的人民军队成长。”在《浴血荣光》中饰演毛泽东的青年演员王仁君说。剧中,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毅、贺龙、叶挺、刘伯承等革命先驱展现出意气风发的青春本色,王仁君、刘智扬、张一山等青年演员用生活化的表演,让革命先驱拥有了青春的脉搏。
《浴血荣光》以生动的群像描绘出壮丽的革命英雄图谱,深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福祉矢志奋斗的崇高信念。剧中塑造了近200位历史人物,不仅生动刻画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形象,还深情缅怀革命先烈,通过群像式刻画绘制出革命英雄图谱,彰显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人民幸福浴血奋战的革命精神。
“《浴血荣光》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跨越时空,以青春的热血与生命的赤诚向当代观众证明,中国革命是理想与鲜血淬炼的荣光,是一代青年用满腔热忱铸就的永恒史诗。”河北省影视家协会秘书长蒋辉月说,观看该剧时,除了扑面而来的历史厚重感,中国共产党人的形象随剧情铺展依次呈现,多条叙事线索交替展开,形成了一种紧张的情绪;南昌起义等情节使故事一波三折,让该剧充满了叙事张力;丰富的镜头语言、画面色调体现出了时代质感,光线设计突出人物面部的层次感和细腻表情,使得演员的表演情绪生动地呈现在画面中。
《浴血荣光》由曾执导《海棠依旧》《古田军号》《守岛人》《血战湘江》等影视剧的导演陈力执导,她率领摄制团队辗转福建、河北、上海等地,进行9个多月的全实景单组拍摄以及1年多的后期制作。“早在拍摄前,全体演职人员深入生活两个多月,跟老乡们吃住在一起,训练挑担子、骑马、打枪。能够走进那段峥嵘岁月,参演的年轻人吃多少苦都毫无怨言,信仰的力量让他们进步和成长。”陈力说。
“《浴血荣光》作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突破了传统革命叙事的单线模式,通过多线并进的平行叙事,有效加快了剧情节奏,也在多重革命事件的空间转换中丰富了视听体验。”在王文静看来,该剧一方面再现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长征突围等恢宏的革命历史,另一方面又聚焦人物塑造的提质创新,既刻画出徐特立、杨开慧等革命者的历史贡献和人性光辉,又通过对林育才一家的深情书写,凸显了人民是革命基石的深刻主题,彰显出该剧鲜明的人民史观,使得《浴血荣光》成为一部兼具文学性与思想深度、历史厚度的优秀剧作。(记者田恬、韩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