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河北频道

河北滦平:蔬菜产业长廊拓宽乡村振兴之路

人民网记者 周博 李兆民
2025年05月20日10:00 | 来源:人民网-河北频道
小字号

凌晨,新鲜的西红柿在分拣、装箱、称重后装上冷链物流运输车,从河北省滦平县兴洲村新硕农业基地发往北京,4小时内准时摆上了北京商超的货架。

新硕农业基地内,蔬菜产业工人正在收蔬菜。梁志青摄

新硕农业基地内,蔬菜产业工人正在收蔬菜。梁志青摄

新硕农业基地内,日光温室鳞次栉比,棚内绿意盎然,鲜嫩的黄瓜挂满藤蔓,红彤彤的西红柿散发着诱人的光泽,菜农们穿梭其中,忙碌而又喜悦。这生机勃勃的场景,正是滦平县蔬菜产业发展的生动缩影。

“滦平县气候温和、水资源充足,距离北京、天津较近,蔬菜运输成本低,发展蔬菜产业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滦平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汤冠文说。

近年来,滦平县锚定蔬菜产业,通过“企业+基地+合作组织+农户”的经营模式,扩大设施蔬菜种植规模,一系列扎实有力的举措如同一股股强劲的东风,推动着产业从萌芽到壮大,实现了华丽转身。目前,滦平县设施蔬菜已经达到1.1万余亩,年产量达7万吨以上,成为京北地区重要冬季蔬菜供应基地,带动全县1200户以上群众增收。

“过去3亩多地就种一茬玉米,一年到头土里刨食,顶多挣2000元。”滦平县兴洲村村民王春云、王福军夫妻俩回忆道,近些年,村里发展大棚种植,我们俩把土地流转出去,一年的租金就有4000元,我们还成了大棚管护员,月月都有工资拿。

“滦平县蔬菜产业起步的时候,规模小、布局分散,种植品种单一,品质也参差不齐。在政策的引领下,从一家一户的小面积种植,逐步向规模化迈进,从单纯追求产量,转变为质量与效益并重。”汤冠文介绍,如今,滦平县蔬菜总播种面积已达14.18万亩,总产量69.5万吨,规模化播种面积3.3万亩,涵盖设施蔬菜与露地蔬菜两大板块。

在设施蔬菜领域,1.1万亩的播种面积,产出7.6万吨优质蔬菜,黄瓜、西红柿、辣椒、茄子等常见品种一应俱全。绿康园果蔬合作社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我们的日光温室采用先进的温控、灌溉技术,蔬菜生长周期大幅缩短,品质却更上一层楼。” 绿康园果蔬合作社负责人卢秀福介绍:“以前种菜靠天吃饭,现在有了这些设施,一年四季都能稳定供应,效益翻了好几番。”露地蔬菜同样不甘示弱,2.26万亩的土地上,白菜、大葱、豆角茁壮成长,总产量14万吨,为市场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选择。

新硕农业基地内,蔬菜产业工人正在收西红柿。梁志青摄

新硕农业基地内,蔬菜产业工人正在收西红柿。梁志青摄

产业的腾飞离不开政策的强力支撑。自2022年起,滦平县出台一系列含金量极高的政策。《促进“中医农业、中药产业、营养健康套餐、功能食品”产业融合发展衔接乡村振兴配套政策》如一场及时雨,滋润着蔬菜产业的每一寸土壤。对于新建、改造提升的日光温室,依据专业评估,给予投资总额40%的补贴,每亩上限8万元,极大地激发了农户和企业的积极性。

原本犹豫是否要改造老旧温室,得知政策后,果断投入资金,“政府给咱补这么多,这买卖划算,新温室种出来的菜肯定更好卖。”种植大户李大爷家新建的冷棚每亩补贴达到5000元。正是这些实实在在的好政策让冷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有了好的产品,销售渠道也是产业发展的关键一环。

“在产销衔接工作中,我们坚持多渠道发力,通过减少中间环节,既保障农户收益,也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助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滦平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富忠说。

承德润邦农业与京津冀多家商超达成直供直销协议,新鲜采摘的蔬菜直接装车运往超市,减少中间环节,既保证了蔬菜新鲜度,又提高了农户收益。“全程冷链控温物流,让滦平蔬菜在运输过程中品质不受损,老百姓吃得放心、安心。”同时,该企业开通的电子商务平台更是为蔬菜销售插上翅膀,农户们通过网络直播,将滦平蔬菜推向全国,订单如雪片般飞来。

从零散种植到规模化布局,从传统耕耘到科技赋能,从田间地头到京津餐桌……滦平蔬菜产业承载着农民增收的希望,勾勒着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

(责编:林福盛、付兆飒)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