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河北频道

第二十六次全国爱耳日河北省宣传教育活动举办

从预防到康复 河北全方位筑牢听力健康防线

2025年03月03日14:33 | 来源:人民网-河北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石家庄3月3日电 (记者杨文娟)参观京津冀科技助残展示推广中心,了解助听、助行、助视等科技助残产品转化与应用,并进行体验;耳鼻喉科专家现场开展听力检测、咨询及康复指导;宣传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政策,展示残疾儿童康复成效;邀请专家介绍防聋治聋干预最新前沿技术……

2025年3月3日是第二十六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爱耳日的主题是“健康聆听,无碍沟通”。当天,由河北省残疾人联合会、省教育厅、省卫生健康委等多部门联合举办的第二十六次全国爱耳日河北省宣传教育活动在石家庄举办。该活动将持续到3月15日,期间将开展线上科普知识宣传,并组织听力健康“三进”活动。

听力健康关乎每个人的健康福祉,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河北通过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筛查干预网络、完善康复服务体系、深化京津冀区域康复协作,为听力障碍人群建立了从预防到康复的全链条保障体系,有力助推了“健康中国”“健康河北”建设。

河北在听力健康预防领域成绩斐然。2019年,率先在全国实施孕妇耳聋基因免费筛查项目,覆盖全省户籍及常住人口孕妇,已累计完成196万人次筛查。通过“早筛查、早诊断、早干预”模式,新生儿耳聋风险显著降低。2022年起,孕妇产前基因免费筛查连续四年被纳入省委、省政府20项民生工程,为预防唐氏综合征和听力障碍等出生缺陷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政策保障与服务体系构建上,河北同样成果丰硕。一系列政策文件密集出台,从《河北省实施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办法》到《0—6岁儿童听力与耳聋基因联合筛查实施方案》等,构建起省、市、县三级筛查服务网络。目前,全省设立4家省级、12家市级儿童听力障碍诊断中心,形成 “初筛—复筛—诊断—干预”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新生儿听力筛查率连续保持在95%以上。不仅如此,从新生儿到学龄前的动态监测体系逐步完善,确保听力障碍儿童在语言发育关键期能及时得到干预。

康复服务是帮助听力障碍人群回归正常生活的关键一环。河北将14个儿童康复项目纳入门诊单独报销范围,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纳入民生工程。全省89家听力言语康复机构、22家助听器验配服务机构、9家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定点机构共同发力,并建立在线申请、审核、救助一体化服务机制。“十四五”以来,为6万余人次听力残疾人提供服务,帮助5000余名残疾儿童接受人工耳蜗手术等服务。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河北听力健康事业带来新契机。河北与北京、天津签署《京津冀残疾人康复协作框架协议》,成立京津冀残疾儿童康复联合体,组建专家技术指导组,举办现场推进会。河北各市残联与京津各区残联建立“一对一” 结对协作机制,多家医疗康复机构与京津知名康复医疗机构深度合作、挂牌运营,京津冀科技助残展示推广中心的建立,让优质康复资源和技术在河北落地开花。

尽管成绩显著,但面对药物滥用、噪声污染、不良用耳习惯等威胁听力健康的因素,河北毫不松懈。未来,河北将持续强化政策引领,完善服务体系,拓展服务网络,深化京津冀残疾人康复领域合作,为听力残疾人提供更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全力推动听力障碍防控与康复服务高质量发展,让更多人畅享“健康聆听”的美好。

(责编:方童、付兆飒)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