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盐碱地综合利用创新联合体成立
5月11日,在河北省教育厅主办的高校盐碱地综合利用工作推进会上,来自京津冀鲁四地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共同成立滨海盐碱地综合利用创新联合体,探索政校企合力推动盐碱地综合利用的新模式、新路径。
据了解,滨海盐碱地综合利用创新联合体由省教育厅牵头,成员包括河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7家高校,中国科学院农业资源研究中心、河北省农科院旱作农业研究所、沧州市农林科学院3家科研院所,河间市国欣农村技术服务总会、黄骅市智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
创新联合体将坚持政产学研用融合,共同构筑盐碱地科研大平台。平台将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坚持“以种适地”“以地适种”,聚焦盐碱地特色产业重大需求,发挥京津冀鲁四地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的科技创新优势,强化协同创新与产业协作,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合力打造盐碱地科技新高地,共同谋划产业发展新格局,构建盐碱地综合利用创新引领的“大引擎”。
联合体将针对破解盐碱地“干旱、盐碱、瘠薄、板结”等制约综合利用的重大难题,立足资源禀赋,组建学科交叉的协同攻关群体,谋划重大项目,加强原始创新、基础研究、联合攻关,力争实现核心关键技术突破,将盐碱地资源劣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创造盐碱地综合利用创新引领的“大动能”。
此外,该联合体还将聚焦绿色发展主题,联合推动实施“百千万”示范工程,建立百亩攻关田、千亩示范方、万亩示范区,集成创建盐碱地绿色沃土增产技术模式,集成示范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推进共享规模经营,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增效,塑造产业经营的新动能新优势,创新驱动盐碱地特色产业集群崛起。
据了解,目前,河北省高校在盐碱地相关领域建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科研平台7个,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8项。在学科建设方面,开设盐碱地相关学科专业15个,其中5个学科进入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全球排名前1%。在生物育种方面,选育耐盐碱农作物新品种42个,累计推广面积90多万亩。(记者陈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