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河北频道

记者手记|涿州记忆:我的四个落泪时刻

2023年08月17日15:48 | 来源:中国记协网
小字号

原标题:记者手记|涿州记忆:我的四个落泪时刻

  一直心系河北汛情,但在8月2日早上收到涿州新闻提示的时候,我的心还是揪到了嗓子眼儿:等待救援的乡亲们,漂浮在街道上的家具,浸在洪流中的汽车……涿州人民的衣食住行乃至生命安全受到了极大威胁,不断闪过的红色简讯触目惊心。

  我与人民网驻河北、雄安负责人迅速沟通,并报人民日报社河北分社领导同意后,议定我与林福盛、戴泽鑫一行三人即刻赶往涿州。此间,我的同事刘师豪、李兆民、宋烨文等也先后到达现场。

  时间紧迫,无暇思索,我们没来得及准备任何生活物品便背上采编设备就出发了。结合之后的报道工作来看,也许正因为我们也同样“一无所有”,才能与涿州受灾群众休戚相关,心心相印。

  途中,手机上不断跳出的涿州新闻推送亦如滂沱大雨,汇点成面,聚合成奔流的洪水,一遍遍刷新着我们对于此次灾情的认知,心情渐次沉重,一路无话。

  临近涿州,高速公路上与汛情有关的交通警示与来自各地的救援车队上悬挂的温暖横幅交相辉映,我们心绪翻涌:天灾无情迅疾凶猛,八方来援有条不紊——不安感稍稍平复了一些。

  8月2日,在107国道与涿涞路交叉口的救援接应点拍摄视频。

  一、“家没了,全都没有了”

  107国道与涿涞路交叉口是一个救援接应点,这里汇聚了许多救援力量,连接着疏散区与附近几个受灾居民点,也是我们的第一站。

  我们几人挽起裤脚,徒步进入,涉水区内有一排倒地的栏杆,为了获得更好的拍摄视角,我们不假思索地站了上去。待退洪后,才发现此栏杆旁是一条深水沟,恍惚间非常害怕。

  时近傍晚,土黄色的积水上升起了一层雾,远处的几处屋顶已有些模糊了,随着能见度下降,救援难度不断提升。接应点上聚集起来的乡亲们左右张望,急切之情溢于言表。人群中,有已获救的老母亲,不住地询问泥巴裹满裤腿的交警,里边的船何时才能出来;有抱着小孩的妇女,坐立不安地祈祷今晚再安排一趟船进村;有忙前忙后的志愿者,在人群之中维持秩序,发放物资。

  8月2日,在107国道与涿涞路交叉口,拥抱安慰被救出来的群众。

  一艘救援艇驶了过来,大家期盼着、簇拥着、牵引着,将船拖到了安全区域,人们在获救人员中逡巡,期待看到家人的身影。

  我紧随着船,见到了李朵朵(化名),忙询问她村里的情况。“我们家是平房,全都淹了,只能到邻居家的二楼躲躲。”李朵朵说,当看到被淹的房屋后,她和丈夫难掩悲伤,都哭了。回想洪水淹没的村庄,她满是泪痕的双颊又不住地落泪:“家没了,全都没有了。”一时间,我有些不知所措,只能跨步上前,静静地抱住她。

  8月3日,跟随武警官兵乘船进入受灾地区营救被困群众。

  二、“洪水不退,我们武警不撤”

  8月3日,在与武警官兵沟通后,我们登上救援船,自腾飞大街与范阳路交叉口出发,一道前往刁窝村救援受困群众。水下的状况十分复杂,充满残树、汽车、护栏等各种障碍物,驾驶员在前进过程中时刻警惕,速度不是很快。引擎时而激昂时而呜咽,只见船尾激起一团团浑浊的水花。

  20多分钟后,我们抵达了此次救援的目的地。救援船缓缓驶近浅水区,待停泊后,年轻的武警战士们一马当先跳下船,指导受困人员穿上救生衣。在其他受困人员和战士的协助下,一名武警首先小心地将一名受困的老人背在背上登船,再引导其它人陆续登船,原路返回。回来的路上,武警耐心地询问老人的身体状况,安慰她的情绪,并最终将她带到了便民医疗服务点进行诊疗。

  到达中转站后,我们想就此次救援采访那位年轻的武警战士,可还没等接上茬,他们就又要出发了。他黝黑的面庞上带着腼腆的笑容,只匆匆地说了一句:“洪水不退,我们武警不撤!”就再次跨到水里,一深一浅地将救援船推向深处,准备启航了。

  泪水夺目而出,模糊了双眼,我掩面躲闪,有些分辨不清哪里是路,哪里是河,唯瞥到救援船缓缓地驶向远处的村庄,再一转弯,不见了。

  8月9日,在职教中心的食堂,与部分志愿者合影留念。

  三、“我们做的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涿州职教中心是几个较大的安置点之一,这里安置了两千余名脱困人员。8月5日早7点,采访小队赶赴涿州职教中心采访。在这里,我遇见了校党总支书记韩雪松,通过他布满血丝的眼睛和沙哑的声音我们知道,他这是又熬了个通宵。

  采访中得知,韩书记自7月31日以来,几乎没睡过觉,困了就喝茶喝咖啡,一天接200多个电话,忙到忘记吃随身降压药。

  此外,在职教中心的几次采访中,我们总能遇到汗水浸透衣衫的职教中心总务处处长刘建生。他总会热情地给我们打招呼,赶上饭点,还忙中抽空帮我们找饭票:“先去吃饭啊!千万别饿肚子”可是,他自己却忙得没时间吃个囫囵饭,办公桌上还放着他来不及吃的凉透的烧饼和放了好几天的咸菜。

  8月6日,当我们得知村干部张朋洋在连续奋战5天4夜后不慎受伤的事迹后,采访小队专程赴清凉寺街道马坊村采访他。一进村委会就遇到了张朋洋:原来,在被村民们“撵”回家休息了几个小时后,他又回到了工作岗位。

  采访中还得知,洪水来袭时,村党支部书记张海涛深入风险区,抢时抢点,组织带领几位村干部从洪流手中抢回了数头牛。洪水退去,他又忙不迭地组织父老乡亲重建家园。由于缺乏睡眠,张海涛走起路来有些软,我们劝他去隔壁休息会儿,可还没休息几分钟,他又拿着手机从屋里钻了出来,沙哑道:“我们做的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生于华夏,何其幸哉!面对突发的灾情,有他们冲锋在前,我们很安心。

  8月5日,大石桥村,铲车正在清理胡同里的淤泥。

  四、“计划用两年时间完成重建工作”

  随着水位的逐步下降,受灾群众开始陆续回家、重整家园。

  “我的家是10年前建的,装修也还比较新,一共花了20多万。可现在,已经成危房了,不敢住家里了。”东城坊镇宁村村民尚义涛(化名)目前一家借住在同村村民家中。

  他带领我们来到了自己受损的房屋内,房屋整体下陷,屋内墙体多处开裂,受损严重。他一面讲述当时洪水进村时的经历,一面指给我们看塌陷的地板、裂缝的墙体。我看出他忍着哽咽,“这里就是我的家”,“我的家”,他顿了两顿:“我挣得不多,不知道将来会怎么样?一点一点来吧,好歹人都还在,人在就是家。”

  8月1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召开了河北省防汛救灾暨灾后重建发布会。会上通报:截至8月10日,河北全省因灾死亡29人,目前仍有16人失联,救援人员正在全力搜救。

  当这些数字和我的所见所闻纠缠到一起,幻化为一个个家庭,一张张笑脸的时候,我实在难以承受连日以来的压抑、同情、期待、感动,眼泪再次不争气地流了下来。

  几天以来,涿州人民擦干了泪水,正摩肩擦掌,全身心投入于重建家园的事业中。发布会上提到,河北省将灾后重建作为重点工作,计划用两年时间完成重建工作。今年9月1日前,保证每一名受灾学生都能按时开学返校;今年入冬前,确保受灾群众能够回家或搬入新居,安全温暖过冬;2024年汛期前,全面完成水毁防洪工程重建工作;2025年汛期前,完成各项重建任务。

  而今,我的工作已告一段落,今天我离开这片土地回到了石家庄。短短十天,我成长了许多,那些深夜被困到村落时的寂静、船只撞到广告牌后的惊慌,必将与因见证了受困群众看到子弟兵时所表露的欢笑和泪水、老乡撸起袖管开始清理院落时眼睛所闪现的光芒而获得的感动一起,沉淀在时间里,在我以后的工作生活中长久地发挥作用。

  已经两个月没见到我三岁半的女儿了,这次回家,我一定要将涿州故事讲给她听:洪水来势汹汹,吞噬了一片生机盎然的土地,在一片错愕声中,可爱的武警战士、基层工作人员、全国各地的热心人士奋勇当先,他们同可敬的乡亲们一起,拾起希望,正奋斗在重建家园的道路上。

  愿涿州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文:人民网记者付兆飒)

(责编:林福盛、方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这,就是回家的意义
  • 返乡过年防疫小提示
  • 裸眼3D!“陆地航母”出征春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