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览!新时代河北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取得了这些进展与成效

人民网石家庄1月4日电 (朱鹏涛)本网从河北省委宣传部1月4日召开的“扎实推进全面依法治省 打造更高水平法治河北”新闻发布会获悉,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北省检察机关统筹推进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高质量发展,努力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贡献检察力量,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
着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先后制定实施《服务和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制度性文件。加大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力度,对企业负责人涉经营类犯罪依法能不捕的不捕、能不诉的不诉,同时督促企业作出合规承诺并积极整改,有力促进企业纾困解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成立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
持续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开展“利剑斩污”专项行动,共批准逮捕破坏环境资源类犯罪7978人,提起公诉15967人。推行“河湖长、林长+检察长”“专业化监督+恢复性司法+社会化治理”等机制,积极推动绿色发展转型。突出保护白洋淀、南水北调等重点区域,部署开展“护航蓝天碧水净土”“守护海洋”等一系列专项检察活动,共立案该领域公益诉讼案件24528件。监督恢复被破坏的林地、草原等生态环境2万余亩,挽回矿产资源总案值1.34亿元;督促清理河道1700余公里、各类垃圾废物330余万吨;挽回国有财产和权益损失6.12亿元。加强跨区域检察协作,联合周边省(区)检察院开展“祖国北部绿水青山蓝天护航联合行动”。
高度负责办好群众身边案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把发生在群众身边的每一起案件都当成“天大的事”来办。扎实开展打击养老诈骗、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等专项活动,起诉故意伤害、盗窃、抢夺、诈骗、毁坏财物等犯罪187622人。深入开展“保障千家万户舌尖上的安全”“落实食品药品‘四个最严’制度”等公益诉讼专项活动。认真落实群众信访“7日内程序回复、3个月内办理过程或结果答复”制度,共接收并回复群众信访11万余件。联合河北省民政厅等八部门建立完善国家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衔接机制,共救助9762人。强化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护,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会同有关部门落实强制报告、入职查询、检察官担任法治副校长等制度。
注重引领社会法治意识。主动适应严重暴力犯罪持续下降、轻型犯罪持续上升的结构性变化,深入贯彻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率稳定保持在90%以上,促进社会内生稳定。
不断强化诉讼活动监督。以内设机构改革为契机,推动“四大检察”全面协调充分发展。2012年至今对认为确有错误的刑事、民事、行政裁判,提出抗诉和再审检察建议1.2万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推动设立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率先实现全省全覆盖,助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纸面服刑”“提钱出狱”等问题,大力开展巡回检察,加强刑罚变更执行监督,监督纠正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不当19825人。
大力加强公益诉讼检察工作。2017年7月,公益诉讼检察制度全面推开。河北省“两办”印发《关于加强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工作的通知》,省人大常委会出台《关于加强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决定》,为全省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向纵深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河北省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不断完善举措、创新机制,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成长变化,通过有力履职,切实维护了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截至目前,共立案公益诉讼案件4.9万余件,平均每年近1万件,18个案例被最高检评为典型案例,河北省案件数量、质量和效果一直处于全国检察机关前列。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张家口:开局良好步伐稳健 做好后奥运经济新答卷
- 思想之旗引领航向,新征程上开启新篇。回眸2022,河北实干笃行,不负人民。奥运健儿在“雪如意”赛场一飞冲天,晶莹剔透的冰雪五环见证奇迹;石家庄至北京实现了1小时通达,“轨道上的京津冀”主骨架初步成型;数字经济规模达1.39万亿元,科技强省建设不断实现新突破…… 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好找准党中央战略部署与河北实际的结合点,1月3日起,人民日报客户端河北频道、人民网河北频道共同推出“特别策划·词说燕赵——回眸2022系列报道”。报道针对河北十一地市及两个省直管市,用一个关键词盘点一地过去一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亮点。 今天的报道关注张家口,关键词为:后奥运经济。…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