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临城:调解仲裁巧发力 跑出维权加速度

人民网石家庄7月22日电 “只花了一个星期,就挽回了我的损失20余万元,很感谢你们的调解,让我不用来回跑路,可以早点回重庆老家!”近日,重庆籍在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务工人员李某,来到邢台市临城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申请劳动仲裁,经县仲裁院调解员调解,仅一周时间李某就获得应得赔偿。
2022年以来,临城县从劳动人事争议化解和权益维护入手,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机制,优化服务水平,提升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效能,本着“以人为本、调解优先、服务优先”的原则,全力推行调解仲裁工作专业化、精细化、规范化、常态化服务,切实把劳动争议案件调解工作做实、做到群众心坎上。
组建团队“专业化”,部门联动促高效。临城县以打造“阳光仲裁”为目标,不断发掘劳动争议调解能手,努力打造一支精通业务、有经验、有耐心、懂技巧、善沟通的高素质调解队伍。具体工作中,县仲裁院在现有调解员、仲裁员、兼职仲裁员、驻院人民调解员等专业调解员的基础上,组建成立调解“小分队”,注入劳动仲裁调解队伍活力。同时,仲裁员、调解员向兼职调解员分享各类不同调解成功的典型案例,兼职调解员不断吸收调解技巧和方法,迅速成长并提高调解工作能力。
力推服务“精细化”,创新形式促便民。该院围绕“我们多做一点,让群众少跑一趟”的工作思路,采取预约调解、上门调解、云上调解等方式,努力做到让每一起劳动争议案件,都不错过最佳调解良机;针对不同劳动争议的案件,制定“个性”调解方案,寻找双方利益的平衡点,引导双方当事人面对面、背靠背,真正让双方回到“谈判桌”,达到“握手言和”的目的,实现少跑路、快维权。
庭审处理“规范化”,汇聚合力促维权。临城县积极畅通劳动争议“绿色通道”,为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搭建沟通桥梁,引导督促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对于集体性案件尤其是重点群体性劳动争议案件,倡导“优先受理、优先调解、优先排庭”的办案程序,力推在庭外解决当事人的矛盾纠纷,切实维护当事人权利,确保案件获得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优先调解“常态化”,搭建平台促和谐。坚持“依法公正、自愿调解”的组织原则,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和尊重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愿的基础上,该院以“拉家常”方式摸清双方当事人的诉求“底线”,采取现场调解、现场审查确认、现场签订仲裁调解书等方式,尽可能就近化解争议纠纷,真正实现案结事了。
另外,临城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还持续推进“流动仲裁庭”办案模式,关口前移,持续延伸调解服务触角到社区、用工企业及矛盾发生“第一现场”,用心用情用力办好当事人劳动维权实事;同时向涉案企业宣传劳动法律法规,防范化解企业劳动用工风险,促进企业和谐健康发展,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今年以来,临城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共接待处理各类劳动争议纠纷案件60余起,其中立案30起,结案30起,按时结案率100%。案前调处案件36件,调解成功率达100%,为600余名申请人挽回经济赔偿500余万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