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河北频道

洪水中 他们用身体架起一座“桥”

83集团军某旅河南卫辉抗灾救援纪实

2021年07月30日16:09 | 来源:人民网-河北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石家庄7月30日电 (张继航)29日,83集团军某旅暂时结束救援任务撤离卫辉,数百名群众夹道相送,军车驶过之处,街道两边当地群众不停地挥舞着双手依依惜别,军车上许多战士抬手擦拭泪湿的眼晴。

被救援者手写下“谢谢你们”。 魏硕摄

83集团军某旅战士刘洁已从军16年,从7月22日到撤离,一直在河南抗洪救灾一线承担着救援任务,负责搜救、转移群众。28日上午,他与战友将河南省卫辉市徐庄村最后一户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这户群众家中有一名偏瘫患者,看到解放军后,他坚持让家人给自己拿来纸笔,颤颤巍巍地写下了“谢谢你们”“心里感谢你们”……

让刘洁印象最深的是一名年逾七旬的河南老大娘。看着刘洁和战友们夜以继日地向外转移受困群众,连饭都顾不上吃,老大娘流下了心疼的泪水,特意从家里拿了包子送到救援指挥点。“孩子你们吃一口吧,歇一会儿再背行吗!”看刘洁他们不吃,大娘拿起包子就往战士们嘴里喂,喂着喂着,却已泣不成声。

7月26日,卫辉市转移群众现场。 人民网 张继航摄

26日,卫辉市城区内涝严重,大量群众亟待转移。接到任务后,某旅某班班长韩昕成上午9时就随队出发,开展救援。直至27日凌晨3时,他一直在水中作业,舍不得花一点时间去吃饭喝水,生怕错过每一个救援的机会。“班长,你歇一歇,下一趟换我上吧”,面对战士们的询问,他总用“我不累,下一趟再说”这个理由搪塞着,不知疲惫地一趟趟在水中穿梭。

2000年出生的杨瑞明和2002年出生的霍传晔都是来自河北沧州的“00后”新兵,但在救援过程中,他们像老兵们一样,沉稳又担当。26日,他们在从医院转移一名腰椎受伤的妇女时,对方每走一步就流露出来的痛苦神情让他们十分心疼,但现场一时又找不到担架,杨瑞明灵机一动,与霍传晔及战友们一起用双臂搭成了一个“担架”,尽可能地为她减轻痛苦。

从左至右依次为师文斌、杨瑞明、宋泽玉、霍传晔、韩昕成、刘洁。 人民网 张继航摄

宋泽玉生于1999年,在几天紧张的救援工作中,每天只睡2-3个小时,因为潮湿身上起了湿疹。师文斌生于1998年,为了让群众安全登上冲锋舟,他和战友们经常在水中搭起“人桥”,让群众踩着他们的肩膀前行。“看到他们一个个安全转移,我们一点都不觉得累。”说到这时,他略显稚嫩的脸上写着疲惫,但眼中却充满了神采。

卫辉市新乡职业技术学院北校区,是该市3个乡镇12个村5000余名群众的临时安置点。32150部队在完成上级赋予的任务后,根据命令到此休整待命。尽管得到的命令是休整,但官兵们还是闲不住,主动帮助卸载转送物资、分发食物。有的老人身体不好,下楼不方便,官兵们就跑上跑下,把物资送到老人手中。他们还自发打扫楼梯楼道、清理生活垃圾、喷洒药品灭菌杀毒,确保临时安置点干净整洁。

在一天打扫卫生的过程中,战士张朋飞接到一名身患白血病老人的求助,称其常备的处方药吃完了,停药几天便会加重病情。张朋飞立即将这一情况向领导汇报,经多方努力,终于在两天后给老人拿回了药品。

郭学亮生于2001年,朴实善良的他经常偷偷把肉菜省下来给安置群众送去,后来他发现,这么做的战友还有不少……

高德影只要休息时,便会去安置点转一圈,问问那里的老人是否需要帮助,然后再默默地打扫一遍卫生。

袁文浩向外转移受困群众。 贝宏涛摄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7月25日下午,在32150部队某连连长袁文浩的指挥下,数十名儿童在安置点齐声高唱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袁文浩结合雷锋的“钉子精神”,给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国防小课堂”。袁文浩2010年大学毕业后参军入伍,他所在的某旅于22日凌晨5点到共产主义渠某段加固河堤,随后在卫辉市顿坊店乡前稻香村、后稻香村转移受困群众。袁文浩说,在堵管涌的时候,每个袋子里都装着30-50斤的石子,但当地百姓都自发组织帮忙,那一刻,战士们都深刻感受到了什么是“鱼水情深”。

从左至右依次张朋飞、郭学亮、高德影、袁文浩。 人民网 张继航摄

“军人好样的!”“你们在我们就放心了”“解放军在我们就不怕”,说起群众的信任,这些参与此次救援任务的战士们都觉得“再辛苦也值得!”。

(责编:李哲、祝龙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人民网带您走进河北省应急管理厅应急科普体验馆
  • 河北邱县:电力助力“三夏”保丰收
  • 保定消防:新时代“火焰蓝”组歌《忠诚的名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