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行山上思政课”

    6月1日—2日,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教育部“结对行动”签约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陈列馆、“河北省公办高校结对帮扶民办高校”的结对帮扶单位河北美术学院在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建校88周年之际于邢台市浆水镇共同举办“太行山上思政课”,进一步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走深走实。

程立涛:《陌生人社会伦理问题研究》

“陌生人社会”的来临,为当代中国展示了全新的生活场景和伦理视野,同时导致了许多未曾遇到的新挑战、新困惑:面对数不清的“陌生人”,我们应该以怎样的伦理经验与其交往?本书围绕“陌生人社会”所生发的一系列伦理道德问题,从思辨和经验两个层面做出了有益思考和尝试性回答,对解决“陌生人社会”的道德困境有所助益。

范树成:《德育中的道德智慧培养研究》

本书以教育学、伦理学、心理学等学科为视角,运用静态研究与动态研究相结合、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等研究方法,既对道德智慧培养从整体上进行研究,也分别对道德智慧各构成要素即道德认识能力、道德判断能力、道德选择能力、道德直觉能力、道德移情能力、道德行为能力和道德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研究,探讨了道德智慧及道德智慧各构成要素的内涵、特征、构成要素、作用,分析了道德智慧及道德智慧各构成要素培养的必要性,提出了道德智慧及道德智慧各构成要素的培养途径与策略。

李素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本书首先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梦的双向互动关系,指出了中国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道路与正确方向,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深刻揭示了文化的内涵及其系统完整性与要素可分性、历史连续性与时代变革性、民族独*性与对外交融性等特征,辩证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及其主要贡献,即:“自然两一”的宇宙观、“知行合一”的认识论、“义利两有”的人生观……

申文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理论阐释与实践探索》

在理论阐释的基础上,该著作主要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现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客观分析了当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在实现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挑战。有针对性地剖析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本身存在的问题。从宏观上探索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的基本途径,从微观层面进一步探究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的一些具体方式。

田秀云:《角色伦理:构建和谐社会的伦理基础》

角色伦理属于跨学科研究,本书稿从伦理学意义上考察社会角色,从社会角色内在具有的伦理蕴涵这一逻辑前提出发,以伦理学与社会学的交叉为学理依据和理论维度,旨在为角色理论的研究开辟一个伦理学视域,为角色实践提供理论支撑,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伦理基础。书稿以此为宗旨,坚持从学理的研究对象和学界关注的问题域的联系与统一,从角色伦理理论与角色实践的契合上展开研究。

张继良:《近代中国政治社会变革研究》

该著作主要探讨中国传统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结构与近代中国政治社会变革的关系,分析立宪主义在中国传播、演化及其遭受挫折和扭曲的原因,研究立宪主义价值理念与中国社会现实的脱节、冲突及其对近代中国政治社会变革的复杂影响。

张骥:《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策略研究》

本书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战略任务,以分析文化软实力建设对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战略的推动作用为出发点,紧密联系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对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战略实施的优势,深入分析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战略实施过程中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外在挑战和自身制约,系统论证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战略和策略。

01

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安巧珍获评河北省教学名师

02

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学院教授杨辉荣获第三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