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北頻道

河北特色產業新觀察

河北威縣“共享智造”破局記

人民網記者 朱延生
2025年11月24日08:26 | 來源:人民網-河北頻道
小字號

“以前企業各自為戰,採購成本高、檢測要跑遠路,現在共享集採、共享設備,不僅成本降了20%,產品還能直接對接主機廠。”在威縣汽車零部件產業園,河北新歐汽車零部件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春曉的感慨,道出了當地專用車產業集群的轉型之變。

河北省邢台市威縣,這個曾經被形容為“四不靠兩沒有”(不靠山、不靠海、不靠鐵路、不靠城市,地下沒礦藏、地上沒資源)的河北省南部黑龍港流域農業縣,如今已成為河北省特色產業集群建設的重要樣本。

作為河北省107個特色產業集群之一,威縣專用汽車及零部件集群以“共享智造”為突破口,破解“小散低”難題,在“十五五”規劃即將啟幕之際,正向著高質量發展加速邁進。

河北新歐汽車零部件科技有限公司員工正在生產密封條。人民網記者 朱延生攝

河北新歐汽車零部件科技有限公司員工正在生產密封條。人民網記者 朱延生攝

改革破局:從制度創新到產業重構

2014年,威縣被確定為“黑龍港流域綜合改革試點”,開啟了系統性改革進程。這場改革的核心,是要破解制約縣域經濟發展的深層次矛盾。

“我們面臨的是一個典型的后發地區發展悖論:既缺乏先天資源稟賦,又面臨產業基礎薄弱的雙重制約。”威縣縣委書記高凱英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坦言。面對周邊地區產業同質化競爭的態勢,威縣提出了明確的“錯位發展”戰略:“我們清醒地認識到,與其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與發達地區正面競爭,不如專注專用車這一細分賽道,走差異化發展之路。”

這一戰略選擇背后,是威縣對自身優勢的精准把握。作為傳統的“運輸大縣”,威縣擁有1萬多輛大型運輸車輛,這種深厚的產業基因為專用車發展提供了獨特土壤。“從運輸到制造,是產業鏈的自然延伸。”威縣科技和工業信息化局副局長張謙補充道。

威縣“企業之家”工作人員正在辦理業務。人民網記者 朱延生攝

威縣“企業之家”工作人員正在辦理業務。人民網記者 朱延生攝

改革的突破口選在了行政審批領域。威縣在全省率先推行“承諾制”改革,企業通過規委會評審后即可先行建設,相關手續后置辦理。河北龍德耀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夏昊對此感受深刻:“從拿地到開工,過去需要半年,現在壓縮到一個月。這種效率對我們制造業企業來說至關重要。”

在龍德耀新批復建設的廠房工地上,夏昊滿眼期待,“原來的廠房面積小,產能有限,有了新廠房,我們未來五年產值至少能翻一番。”

更為重要的是,威縣始終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的執政理念。高凱英表示:“歷屆班子一任接著一任干,不折騰、不作秀、不翻燒餅,這是威縣政治生態的顯著特征。”這種政策連續性為企業提供了穩定的發展預期,也成為營商環境的核心競爭力。

集群進化:從企業集聚到生態構建

在明確的錯位發展戰略指引下,威縣專用車產業集群走出了一條特色化發展道路。

針對產業“小散低”的特點,威縣創新推出“共享智造”模式。威縣高新區招促局副局長霍艷娜解釋說:“我們不是簡單地把企業聚集在一起,而是通過構建共享體系,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這個共享體系包含六個維度:基礎設施、檢驗檢測、科技研發、金融支持、物流貿易和綠電交易。

河北卓駿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職工正在生產飛翼車。人民網記者 朱延生攝

河北卓駿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職工正在生產飛翼車。人民網記者 朱延生攝

河北卓駿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的成長歷程印証了這一模式的成效。董事長袁梅景告訴記者,公司從最初的資源運輸裝備制造,逐步轉向快遞物流箱車、飛翼車等細分市場,開發出26個車型。“我們專注細分領域,避免同質化競爭,這正是錯位發展戰略的具體體現。”

“共享智造”在河北新歐汽車零部件科技有限公司得到更充分體現。李春曉說:“我們入駐園區后,不僅享受標准化廠房,還能共享檢測平台、研發資源和物流體系。更重要的是,縣政府提供的‘企業寧靜日’等舉措,讓我們能夠心無旁騖搞生產。”

這種“不折騰”的營商環境,體現在政府服務的各個細節。威縣設立全省首家縣管單設企業服務中心,推行“一枚印章管審批”“一支隊伍管執法”等改革,切實減輕企業負擔。數據顯示,威縣已連續三年獲評河北省營商環境A類縣。

未來之路:從規模擴張到價值躍升

目前,威縣專用車產業集群正處於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提升的關鍵轉型期。在堅持錯位發展戰略的基礎上,威縣正推動產業向更高層次邁進。

張謙表示,下一步將重點推動三方面工作:一是在現有專用車優勢基礎上,向智能化、綠色化升級﹔二是通過“共享智造”的深化,破解人才、認証等瓶頸問題﹔三是借助“一帶一路”機遇,拓展國際市場。

這些規劃正在企業層面得到積極響應。夏昊透露,公司正在研發氫能叉車和無人駕駛倉儲系統。“我們堅持差異化競爭,在新能源叉車領域,我們是長江以北3噸到10噸叉車資質的唯一擁有者。”據了解,該公司目前70%產品出口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明年產值目標將達到2.8億元。

霍艷娜認為,未來的競爭將是產業生態的競爭。“我們不僅要幫助企業降低成本,更要幫助他們提升價值。從‘威縣制造’到‘威縣創造’,需要持續深化‘一張藍圖繪到底’的戰略定力。”

【記者手記】

威縣的實踐揭示了一個重要規律:后發地區的產業升級,不僅需要企業的努力,更需要政府的系統施策和制度創新。“錯位發展”戰略的選擇,“一張藍圖繪到底”的定力,“共享智造”模式的創新,這三者共同構成了威縣產業突圍的核心要素。

威縣的探索還表明,良好的營商環境不僅是辦事效率的提升,更是政策連續性的保障。“不折騰”這三個字,看似簡單,卻是企業最需要的定心丸。在“十五五”規劃即將啟幕之際,威縣的經驗為眾多縣域經濟轉型升級提供了重要借鑒。

(責編:張曉博、付兆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