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劇《大漠日記》啟幕河北戲劇節 致敬支教者

人民網石家庄8月18日電 (商帆)8月18日晚,河北石家庄人民會堂座無虛席。由河北省承德話劇團創排的話劇《大漠日記》正式拉開第十二屆河北省戲劇節帷幕。這部以保定學院西部支教群體真實事跡改編的作品,用舞台藝術為觀眾鋪展開一幅跨越二十余載的青春奉獻長卷。
話劇《大漠日記》。人民網 商帆攝
據介紹,2000年,響應西部大開發的號召,15名保定學院青年跨越3000多公裡,奔赴新疆且末縣二中任教。面對教學資源匱乏、生活條件艱苦的困境,他們在迷茫猶豫之后,毅然選擇留下,扎根講台。此后二十余載,保定學院近400名畢業生接力扎根西部各地,累計培養9000余名學生。在剛剛揭曉的“感動中國2024年度人物”評選中,保定學院西部支教群體以25年扎根邊疆、無私奉獻的感人事跡,榮獲這一崇高榮譽。
話劇《大漠日記》。人民網 商帆攝
為將這段真實歷史搬上舞台,承德話劇團精心創作,歷時兩年打磨,多次深入保定學院,新疆且末、和靜等地調研採風,與學院領導、支教教師、學生及家長進行深入交流,收集了大量真實素材。年逾八十的編劇孫德民表示:“這些支教老師的人生經歷讓我深受觸動,這部劇不僅展現了他們堅守西部的選擇,更深入刻畫了他們對教育事業的執著追求和對那片土地的真摯熱愛。”
話劇《大漠日記》。人民網 商帆攝
話劇《大漠日記》。人民網 商帆攝
話劇《大漠日記》。人民網 商帆攝
在藝術表現上,《大漠日記》創新採用日記體敘事結構,通過一個個真實感人的生活片段,串聯起支教群體二十余年的奮斗歷程。作品巧妙融入了新疆民族音樂元素,以主題歌和原創歌詞增強情感表達,形成了獨特的藝術感染力。導演王延鬆將本劇定位為“抒情話劇”,他表示:“這種形式突破了傳統戲劇的沖突敘事,更注重通過詩意化的情感鋪陳來打動觀眾,讓每個觀眾都能在劇中找到自己的人生印記。”這種藝術手法既展現了保定學院西部支教群體的精神風貌,又賦予作品深刻的人文內涵,實現了思想性與藝術性的高度統一。
演出當晚,劇場座無虛席,觀眾們完全沉浸在劇情之中。演出結束后,全場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觀眾們久久不願離去。50多歲的黃女士感慨道:“這故事有笑有淚,有細節有溫暖。這些支教者用平凡的堅守,展現了當代有追求有理想的年輕人該有的樣子,點贊!”
在隨后的專家研討會上,與會專家一致給予《大漠日記》高度評價。他們認為,該劇主題極具鮮明的時代感與強烈的現實意義,生動展現出新時代青年的理想追求和使命擔當,是一部思想性與藝術性俱佳的優秀作品。它不僅延續了承德話劇團“山庄戲劇”的一貫創作風格,還在藝術形式和表現手法上大膽創新,為話劇創作領域提供了新的思路與范例。
目前,該劇已經進入第十八屆文華劇目獎終評,將於10月份赴重慶參加第十四屆中國藝術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