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北頻道

“民族的號筒”燃斗志 馬蘭村歌聲傳四方

2025年08月15日09:01 | 來源:河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民族的號筒”燃斗志 馬蘭村歌聲傳四方

7月21日拍攝的阜平縣城南庄鎮馬蘭村新民居。本報記者 田明攝

地點:保定市阜平縣馬蘭村

背景:馬蘭村,位於阜平縣城西南30公裡的太行山深處,是晉察冀日報社游擊辦報歲月中駐留次數最多、累計駐留時間最長的村。晉察冀日報曾留下“八匹騾子辦報,三千字裡著文”的佳話,在槍林彈雨中,傳播了中國共產黨的聲音和主張,凝聚了抗戰信心,被時任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稱贊為“民族的號筒”。

7月21日,太行深處,草木蔥蘢。

“故鄉如醉遠,天末且棲遲。瀝血輸邦黨,遺風永夢思。懸崖一片土,臨水七人碑。從此馬蘭路,千秋烈士居。”在阜平縣馬蘭村胭脂河畔,晉察冀日報社革命烈士墓墓碑上的這首《題馬蘭烈士墓》,在陽光照耀下格外醒目。

“這裡埋葬著1943年秋季反‘掃蕩’中犧牲的7位晉察冀日報社工作人員。”馬蘭村黨支部委員梁林江說,這首詩正是時任晉察冀日報社社長鄧拓為悼念烈士所作。

抗日戰爭時期,阜平曾長期是晉察冀軍區和邊區政府所在地。為了向邊區軍民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抗日主張,1937年12月11日晉察冀軍區政治部在阜平縣城創辦了《抗敵報》(1940年11月改名為《晉察冀日報》),1948年6月終刊。從1939年3月到報紙終刊,晉察冀日報社曾數次轉移到馬蘭村。

“報社選我們村落腳,除了這裡位於太行山深處便於隱藏,更重要的是,我們村群眾基礎好。”梁林江說。

馬蘭村內的晉察冀日報社舊址保存完好。狹窄的小院裡,機房、排字印刷室、電訊收發室等,再現了80多年前辦報的歷史場景。排字印刷室牆壁上挂著一張鄧拓簽字的《公証狀》復印件。“當年條件很艱苦,報社打算在村南建辦公場所,老百姓拿出木料、錢踴躍支持。《公証狀》就是報社為感謝村民寫下的。”梁林江說,報社轉移時,所借物品都還了回去,一針一線都沒拿。

1939年3月,鄧拓帶領報社來到馬蘭村,克服重重困難,堅持報紙發行。在根據地抗戰最艱難的日子裡,狼牙山五壯士、雁翎隊等一篇篇報道,極大鼓舞了抗戰軍民的斗志。

一張報紙十萬兵。這份報紙發揮出巨大的宣傳力量,讓日軍將其視為眼中釘,多次試圖“圍剿”。

馬蘭村村口立著2米多高的馬蘭慘案遇難同胞紀念碑,上面刻著1943年在日軍大“掃蕩”中遇害的19位村民的名字。

“當時,日軍在馬蘭村附近重點‘圍剿’晉察冀日報社。馬蘭村村民掩護報社同志們撤離后,有30多人被日軍抓住逼問報社人員的下落。”梁林江撫摸著紀念碑上“梁華山”這個名字說,“這是我的本家爺爺。他和鄉親們面對敵人的刺刀,寧死一個字都沒說。”

“瀝血輸邦黨,遺風永夢思”。回憶那段歷史,深深致敬那些戰火中犧牲的晉察冀日報報人,也致敬無數拋洒熱血、默默付出的普通百姓。

80多年,彈指一揮間。今天,以《題馬蘭烈士墓》為詞的歌曲,唱響在馬蘭村。

“我們村的小孩子,幾乎都會唱這首歌。”馬蘭村黨支部書記許德春說,2004年,曾在村裡生活過的鄧拓的女兒鄧小嵐來到馬蘭村,開始義務教孩子們學音樂,並組建了馬蘭小樂隊。《題馬蘭烈士墓》也被她譜成了曲,教給孩子們傳唱。

后來,小樂隊又吸納了周邊村的孩子,發展為馬蘭花兒童聲合唱團。2022年2月,馬蘭花兒童聲合唱團登上北京冬奧會開幕式和閉幕式舞台,用希臘語向全世界唱響奧林匹克會歌。太行深處的歌聲,傳向五洲四海。

歌聲回響的馬蘭村,在紀念和傳承中,凝聚著一股奮斗的力量,開辟出新的發展道路。

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馬蘭村融合自然風光、紅色資源和音樂特色發展鄉村旅游。2022年,村裡對全長11.1公裡的太行步道進行了完善,鄧小嵐籌資修建的月亮舞台也建設完成。

今天的馬蘭村,太行步道串聯起鴿子舞台、月亮舞台、晉察冀日報社舊址、鐵貫山等人文和自然景點,逐漸形成自己的文旅品牌。2024年,這裡舉辦了第五屆馬蘭兒童音樂會。今年6月10日,2025第二屆中國鄉村音樂大會在馬蘭村月亮舞台錄制,匯聚了眾多知名音樂人,讓馬蘭村收獲了更多關注。

“文旅產業如今已逐漸成為村裡的支柱產業。”許德春說,去年全村接待游客近萬人次。村裡的紅薯、板栗、蜂蜜等特色農產品也跟著走俏。

不僅如此,村裡新建的63個食用菌大棚和蜂蜜水飲品加工廠,吸納50余名村民就業。“村民人均收入從2019年的7000元增加到2024年的12000元。”許德春說,現在,很多村民不用外出打工,在家門口工作就能有一份不錯的收入。

在晉察冀日報社革命烈士墓旁,有一座較新的墓碑,碑上鐫刻著一把小提琴,那是鄧小嵐的墓。2022年3月21日,鄧小嵐因病去世,她的骨灰葬在了馬蘭村。

鄧小嵐的墓前擺放著村民們採來的鮮花。許德春說:“沒有鄧老師十幾年的付出,就沒有馬蘭的今天。她傳承父輩的紅色精神,用音樂為馬蘭村注入了新的生命。”

穿越戰火烽煙,嘹亮的歌聲融入新時代的旋律,唱響在這片紅色土地上。(記者李冬雲、白雲)

(責編:林福盛、付兆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河北“三助工程”破解企業產銷困局
   營商環境是一個地方經濟發展的“軟實力”,更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要條件。在河北這片充滿活力與機遇的土地上,優化營商環境的征程從未停歇。河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作為關鍵的職能部門,始終肩負著為經營主體保駕護航、為經濟發展助力添彩的重任。 從簡化行政審批流程,到為企業提供貼心的政策咨詢與指導服務,再到嚴厲打擊各類侵權假冒行為……河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以解決經營主體現實需求、提升經營主體實際感受、保障經營主體公平競爭為目標,聚焦五大專項行動,細化21項“小切口”重點舉措,開展市場監管領域“2025助企安商春風系列行動”,為加快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貢獻市場監管力量。 人民網推出《助企安商春風來 市場監管在行動》系列報道,讓廣大讀者真切感受到河北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與提升,也讓更多的人了解河北市場監管系統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中所做的工作和發揮的作用。…
行進中國丨果樹“變形記”
  村民秦彥芬在任家洞村酸棗GAP生產示范基地為酸棗樹打叉。人民網記者 祝龍超攝 打頂、分叉、鋤草……在河北省贊皇縣西陽澤鎮任家洞村酸棗GAP生產示范基地,村民秦彥芬頭戴遮陽帽,穿梭在酸棗樹間,不停地忙碌著。…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