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北頻道

秦皇島市上半年近岸海域海水水質優良比例達100%

2025年08月15日08:58 | 來源:河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秦皇島市上半年近岸海域海水水質優良比例達100%

  “這海水真干淨,都不想走了。”8月11日,北京游客劉娜牽著女兒的手,在秦皇島市金夢海灣踩浪嬉戲。今年上半年,秦皇島市近岸海域海水水質優良比例達100%,岸淨水清的環境讓游客流連忘返。

  秦皇島市作為濱海旅游城市,保持優良的海水水質意義重大。秦皇島市按照“治海先治河、治河先治水、治水先治污、治污先治源”的思路,構建陸海一體化治理體系,建立海洋、水務、氣象、生態環境等多部門聯動機制,保障全市海岸線岸淨水清。

  為提升入海河流水質,秦皇島市重點做好污水處理廠提標工作。目前王深港、龍鳳河污水處理廠已完成硫自養脫氮工藝改造,總氮去除率提高40%。截至5月底,龍海道污水處理廠、第四污水處理廠改造完成后,全市日污水處理能力新增7萬噸,出水水質達到地表水准Ⅳ類標准。

  “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提高后,就會減少下雨時污水外溢通過雨水井直接入河的風險。”秦皇島市生態環境局水生態環境科科長龐向征說,今年秦皇島市開展了雨污管網排查,採用“管道機器人+內窺鏡探測”技術,精准定位雨污混接點280處,採用非開挖修復工藝完成整改。

  同時,秦皇島市建立“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全周期管控機制。雨前,提前3天發布預警指令,污水處理廠提前排空管網,避免污水外溢。雨中,對重點涉水企業等重點風險源實施24小時駐廠監管和不間斷巡查,確保污水處理設施穩定運行。雨后,運用衛星遙感等方式,排查新增污染源。

  “從處理廠排出的中水,直接入海容易造成海水富營養化。”秦皇島市水務局河湖長服務中心主任宋士迎說,秦皇島市在戴河、洋河、新河、湯河等主要入海河流的下游實施“濕地+緩沖帶”生態工程,建設人工濕地27.85萬平方米,種植蘆葦、香蒲等水生植物15.52萬平方米,構建50.65千米陸域緩沖帶,年削減總氮負荷136噸。同時,實施飲馬河、戴河、湯河、洋河4條河流水系互通工程,構建“河河相連、動靜結合”的水網體系,有效調控汛期總氮濃度峰值。

  “在近岸海域,對海水水質影響最大的人類活動是水產養殖、行船。”秦皇島市海洋和漁業局生態科科長張佳林說,該市在昌黎縣、北戴河新區等水產養殖密集區鼓勵漁民“退海進廠”,開展集中連片工廠化養殖,並由政府出資建設配套設施,將養殖尾水經過集中、沉澱、過濾、生態處理后排放,促進工廠化水產養殖綠色健康可持續發展。

  針對海上各類船隻的管理,秦皇島市建立海洋大數據平台,推進海洋生態環境管理數字化、智能化,域內漁港和停泊點實現視頻監控系統全覆蓋。

  此外,秦皇島市每年增殖放流中國對蝦等水產苗種過億條(尾),維護水域生物多樣性,推動生態修復、資源保護共贏發展。(記者孫也達)

(責編:林福盛、付兆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河北“三助工程”破解企業產銷困局
   營商環境是一個地方經濟發展的“軟實力”,更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要條件。在河北這片充滿活力與機遇的土地上,優化營商環境的征程從未停歇。河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作為關鍵的職能部門,始終肩負著為經營主體保駕護航、為經濟發展助力添彩的重任。 從簡化行政審批流程,到為企業提供貼心的政策咨詢與指導服務,再到嚴厲打擊各類侵權假冒行為……河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以解決經營主體現實需求、提升經營主體實際感受、保障經營主體公平競爭為目標,聚焦五大專項行動,細化21項“小切口”重點舉措,開展市場監管領域“2025助企安商春風系列行動”,為加快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貢獻市場監管力量。 人民網推出《助企安商春風來 市場監管在行動》系列報道,讓廣大讀者真切感受到河北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與提升,也讓更多的人了解河北市場監管系統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中所做的工作和發揮的作用。…
行進中國丨果樹“變形記”
  村民秦彥芬在任家洞村酸棗GAP生產示范基地為酸棗樹打叉。人民網記者 祝龍超攝 打頂、分叉、鋤草……在河北省贊皇縣西陽澤鎮任家洞村酸棗GAP生產示范基地,村民秦彥芬頭戴遮陽帽,穿梭在酸棗樹間,不停地忙碌著。…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