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北頻道

京冀兩地努力保護生態——

棲息環境好 崖沙燕歸來(點贊新時代)

本報記者  潘俊強  邵玉姿
2025年07月08日09:1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巢中的崖沙燕。
梁子棟攝(人民視覺)

河北省正定縣054縣道滹沱河交通橋一側沙島上的崖沙燕巢。
本報記者  邵玉姿攝

  夏日,永定河畔,京雄高速永定河特大橋邊,一群鳥兒一會兒在藍天中飛翔,一會兒在河邊的崖洞裡休憩……“這是崖沙燕幼鳥在學飛,為南遷做准備。”北京市豐台區園林綠化局林業工作站工程師陶然介紹。

  相似的場景也出現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縣054縣道滹沱河交通橋一側的沙島上,72歲的居民王先生和老伴欣喜地發現,崖沙燕幼鳥比上次來觀察那會兒又長大了不少。

  崖沙燕又稱灰沙燕,體形小巧,身體呈深灰褐色,尾巴短、分叉淺,是屬於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三有”陸生野生鳥類。

  在這兩座大橋旁邊的崖壁上,密密麻麻鑲嵌著如拳頭大小的洞穴,這就是崖沙燕的巢穴,是它們在繁殖季節哺育后代的地方。京雄高速永定河特大橋旁的巢穴大約有200個,滹沱河交通橋旁則多達數千個。

  “崖沙燕對生存環境的要求比較特殊,喜歡生活在河湖邊,喜歡垂直的崖壁,對水質要求高,主要在崖壁或沙堤上鑿洞為穴。”陶然指著崖壁上的洞穴介紹。每年4月中下旬,崖沙燕從南方飛回永定河北京段、滹沱河河北段一帶,5月至7月在此繁殖。

  之所以引來崖沙燕,與近年來京冀兩地重視生態保護密切相關。

  去年夏天,永定河綜合治理工程推進過程中,挖掘機逐漸向崖沙燕的巢穴逼近。北京市水務、園林等部門發現這一情況后,立即停止施工。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和志願者代表召開現場會,在崖沙燕繁殖區域布設圍欄和提示牌,及時調整工程,待崖沙燕帶著幼鳥飛離后再恢復周邊施工。經過多方調研與努力,這片北京最大的崖沙燕繁育地被很好地保留了下來。

  在滹沱河,故事更為曲折。2021年,按照滹沱河生態修復三期工程規劃,崖沙燕在滹沱河畔棲息的這座沙島要被鏟平,以便在其上方架設交通橋。為了保護這些鳥兒,大橋項目經研究后決定“讓路”:石家庄市有關部門5次召開現場會,先后兩次調整設計方案,將500米長的跨河大橋向西挪移了40米,留住了沙島。“大橋施工建設時,我們還盡可能減少機械作業,採用成本更高但更安靜的人力作業,盡量不打擾崖沙燕的生活。”正定縣水利局黨組成員王岩龍說。

  棲息地留住了,春天,崖沙燕也按時歸來。今年崖沙燕繁育季,還有巡防人員在永定河、滹沱河邊崖壁附近巡查,排查安全隱患、撿拾垃圾、勸離社會人員,最大程度減少對巢區的擾動,讓崖沙燕平安孵化幼鳥。“一到崖沙燕筑巢繁衍的時節,來這裡賞景觀鳥的游人就特別多。”石家庄市滹沱河生態工程運維服務中心維養三科科長王辰說。

  永定河、滹沱河周邊生態環境的改善也吸引了更多崖沙燕。

  通過連續生態治理和補水,修復上游岸帶,永定河流域水質達到地表水Ⅲ類標准。園博園等茂密的植被、豐富的蜜源食源植物、多樣的生態環境類型也為崖沙燕提供了良好的棲息環境。“滹沱河聚焦沙島及周邊整體生態環境,增加綠化面積,既優化了河岸環境,又擴大了鳥兒的生活空間。”王辰介紹,“不僅來沙島筑巢的崖沙燕多了,來滹沱河流域棲息的其他鳥類也越來越多了。”

  “是否可以建造人工巢”“可否加裝監測設備”……去年以來,為了保護崖沙燕,北京市水務、園林等部門多次邀請鳥類保護專家進行論証。“目前看,相對比較好的保護方式就是不打擾它們。”永定河管理處水環境管理所副所長杜立偉說,他也呼吁觀鳥愛好者盡量不要干預崖沙燕等鳥類的正常生活。

  用望遠鏡觀測,當前不少崖沙燕幼鳥已學會飛翔。不久之后,它們將從這裡展翅飛向天空,向南方遷徙,開啟新的生活。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08日 04 版)

(責編:楊文娟、方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