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圍場:老馬的果園“致富經”

鄉村振興浪潮中,產業發展是破題關鍵。在河北省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四合永鎮掌字村,老黨員、致富帶頭人馬學成用智慧破解種植難題,創新突破地域限制,書寫出新時代農民的奮斗故事。
走進馬學成的果園,成片果樹沿著山坡舒展枝葉,嫩綠的枝椏間,小小青蘋果挂滿枝頭,在陽光下泛著微光,孕育著豐收的希望。64歲的馬學成穿梭在果樹間,不時踮腳查看幼果生長情況,臉龐上挂著專注的神情。
作為村裡的老黨員和致富帶頭人,馬學成的人生履歷寫滿拼搏印記。他曾走南闖北經商,開過車、送過貨,豐富的人生閱歷錘煉出堅韌不拔的性格。2016年,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接觸到果樹種植行業,毅然決定放棄其他副業,一頭扎進了這片陌生的領域,多年來,他積極參加培訓,潛心鑽研果樹種植技術,經過探索與實踐,種出了色澤紅潤、口感清甜的優質果實。如今,他的果園裡栽植了寒富、錦繡海棠、123、香果、黃元帥等10多個品種,種植范圍覆蓋掌字村9個居民組。
馬學成的成功,不僅在於品種的突破,更在於他獨創的種植管理技術,果園內處處隱藏著老馬的智慧。走進果園,地下鋪設的管道系統格外引人注目,主管道深埋地下,分管與毛管縱橫交錯,如同果園的“毛細血管”。馬學成告訴筆者,通過這種灌溉方式,既使用靈活又節約水量。在施肥方面,他也有自己的妙招。
考慮到當地無霜期短的氣候特點,馬學成還摸索出一套獨特的“溫水灌溉法”。他專門在果園高處修建了蓄水池,利用陽光照射提升水溫,通過上下調節水位形成溫差,並巧妙利用水溫差異促進果樹生長。此外,他還在灌溉系統中安裝了過濾裝置,防止異物堵塞微噴或滴灌管,保障灌溉系統正常運行。
今年雨水充沛,果樹長勢格外旺盛,老馬望著枝頭綴滿的青果信心十足,他算了一筆賬,“按採摘價一斤7元計算,今年的銷售額能突破40萬元,比去年多掙10萬余元。”
從一片荒山到碩果盈枝,從“種植門外漢”到“果園領航人”,馬學成用近十年時光,在這片土地上鐫刻奮斗的足跡。他以智慧農業技術為筆,將荒坡變為“花果山”﹔以黨員擔當為墨,把小果園做成富民大產業。如今,沉甸甸的果實不僅挂滿枝頭,更串聯起掌字村產業振興的新圖景。(周怡)
來源: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委宣傳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