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層分類,讓社會救助更精准

河北省4家單位入選全國社會救助創新實踐揭榜挂帥單位
分層分類,讓社會救助更精准
近日,民政部確定56個全國社會救助創新實踐揭榜挂帥單位。其中,河北雄安新區公共服務局、寬城滿族自治縣民政局、泊頭市民政局、石家庄市民政局等4家單位入選。
據悉,4家單位將分別承擔省域范圍內居住地申辦低保等社會救助、以家庭人口狀況為導向補差發放低保金、探索臨時救助“一次審批、分階段救助”、基層社會救助經辦服務標准化建設等項目。
民政部通知要求,省級民政部門要從政策、資金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加強統籌協調、業務指導和跟蹤問效,確保在一年內圓滿完成創新實踐揭榜挂帥任務。
這次揭榜挂帥意味著什麼?
從通知看,這是一次全面深化社會救助改革創新,將加快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推動社會救助從“保生存”向“保基本、防風險、促發展”拓展,更好發揮社會救助在推進共同富裕和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社會救助事關群眾衣食冷暖,是保障基本民生、促進社會公平、維護社會穩定的兜底性、基礎性制度安排。近年來,河北持續將社會救助納入民生工程,印發了關於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若干措施,健全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制定低保對象、特困人員、低保邊緣家庭認定辦法和臨時救助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為社會救助工作提供政策保障。
此次揭榜挂帥的實踐,將助推我省構建起更完善的分層分類救助體系。
寬城滿族自治縣的“分檔救助”聚焦低保制度的精細化改革。該縣將城鄉低保對象細分為五檔,結合家庭人口結構、勞動力狀況、剛性支出等因素制定差異化補助標准。
這種分類方式解決了“低保戶內部差異大、救助標准僵化”的痛點,通過動態調整機制與老年人、殘疾人等專項福利政策銜接,形成多層次保障網。
泊頭市探索實施的臨時救助“一次審批、分階段救助”模式,將根據救助對象的具體情況和需求,分多個階段進行救助,以確保救助措施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根據該市初步方案,對因病、因災、因學、意外事故等支出較大且持續時間較長的家庭,探索通過一次審批、分次發放的方式,定期定量發放臨時救助金,階段性保障低保、特困、低保邊緣、剛性支出困難等家庭基本生活。例如,因病致困家庭可分6個月領取救助金,金額不超過當地低保標准﹔因災家庭則根據災害持續時間動態調整救助周期。
這一創新打破了傳統臨時救助“一刀切”的發放模式,既避免資金浪費,又確保救助的持續性和精准性。
據悉,此次社會救助揭榜挂帥創新實踐,將進一步明確各級民政部門工作職責,進一步提升社會救助工作人員的能力水平和服務意識,使群眾訴求渠道更暢通更快捷,打通聯系服務困難群眾的“最后一公裡”。(記者高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