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個“第一”從何而來

多個“第一”從何而來
——看廊坊電子信息產業怎樣攀高向新
日前,華田信科(廊坊)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員工在生產線工作。本報記者 趙永輝攝
搶賽道、筑高地、鏈未來,廊坊市全面發力建設電子信息產業集群,2023年主營業務收入邁過600億元大關,2024年主營業務收入突破700億元。
城市算力分指數排名全國第一﹔在河北省第一個獲批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開放創新平台﹔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主營業務收入河北省第一……一個個“第一”的背后,是廊坊電子信息產業集群的聚鏈成群、攀高向新、加速崛起。
早謀劃搶佔先機,城市算力分指數全國第一
2月20日,廊坊市便民服務平台“幸福廊坊”App上線基於DeepSeek大模型的智能AI助手服務,實現390余項便民服務的全面升級。這離不開河北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強大的智能算力供給和支持。
河北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是河北省首個全棧國產化的人工智能算力設施。“我們與680多家企業、180多個科研團隊開展合作,正全力打造MaaS(模型即服務)模式,助力京津冀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和智慧城市建設。”該中心負責人趙紫銅說。
廊坊緊鄰京津,數據延時低,是全省最早發展大數據產業的城市。早在2009年,廊坊市就搶先布局數據中心建設,潤澤(廊坊)國際信息港、華為雲計算基地等一批大數據和算力中心先后投用,打造了全國互聯網服務門類齊全、聚集規模優勢突出的數據和算力中心集群。
目前,廊坊已投運數據中心32個,運行標准機櫃32.7萬架,智能算力規模22384P,為京津雄三地實時在線提供互聯網數據傳輸、存儲和處理服務,中國算力中心服務商十強中有5家在廊坊布局數據中心,廊坊城市算力分指數排名全國第一。
近年來,移動、聯通等多家“中字頭”企業和華為、潤澤等一大批知名民企相繼落戶廊坊,龍頭企業加速聚集帶來的產能倍增效應,夯實了這座城市的算力底座。從機櫃閃爍的指示燈,到賦能千行百業的智能模型,廊坊正“算”出未來的無限可能。
龍頭企業為何紛紛搶灘廊坊?這主要得益於緊鄰京津的區位優勢,企業不僅憑借低延時網絡匹配到眾多京津冀地區互聯網、金融等行業用戶,還能就近聯系到產業鏈相關企業達成合作,促使一批已落戶的企業不斷追加投資、開工建設新項目。
目前,潤澤人工智能應用中心等21個在建項目正在加快建設,總投資達957.18億元,建成后算力規模預計達到32萬P。
依托產業基礎和算力底座,廊坊先進算力產業鏈條不斷拉長延伸,聚集了百信、聯泰等一批上游硬件制造企業,華通科技、申江萬國等20余家下游行業應用企業,算力產業生態持續完善。2024年,廊坊市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68.7億元,全省第一。
抓創新強鏈延鏈,產業走在河北省前列
顯示屏如卷軸般緩緩打開,手機屏折疊20萬次仍能使用……3月3日,在維信諾(固安)顯示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廳,50多種柔性AMOLED(有源矩陣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產品彰顯這家企業的硬核創新實力。
“作為京津冀地區最大的柔性顯示面板生產基地,我們不僅建成全國首條第6代全柔AMOLED生產線,去年更是推出柔性AMOLED車載人機交互一體化解決方案,為智能座艙的顯示應用提供了全新可能。”該公司政府事務部經理郭政自豪地說。
堅持自主研發,是維信諾提高核心競爭力的金鑰匙。2022年以來,他們研發投入超25億元,打造了以“基礎研究—中試—量產—應用”為鏈條的創新模式,累計申請專利3400余件。
以維信諾、翌光科技等為代表,30余家新型顯示企業雲集固安,形成具備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顯示產業集群,產業規模突破125億元。
用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廊坊市建成電子信息領域省級以上創新平台120余家,推動前沿技術與實體經濟、應用場景深度融合,打造了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新型顯示、軟件服務、行業電子、光纖慣導五大產業矩陣,上下游產品涵蓋電子材料、整機設備等100余種。
以“含新量”提升“含金量”,廊坊市電子信息產業聚能起勢。當前,廊坊市形成了以廊坊開發區、三河市、廣陽區、固安縣為主要聚集地的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格局。其中,廊坊開發區人工智能產業園集聚潤澤等200余家企業,集群規模1300余億元﹔燕郊高新區吸引華通科技等企業100余家,集群規模95億元。
按下“加速鍵”,集聚效應凸顯。2024年,廊坊市電子信息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突破706.6億元,同比增長15.1%,佔全省主營業務收入的16.9%,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產業集群獲批全省首批重點支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之一。
優化營商生態圈,產業高地加速崛起
3月3日,華田信科(廊坊)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實驗室內,北華航天工業學院教師王同舉正指導研發人員配制錫球表面處理劑。“目前,我們已攻克直徑0.2至0.7毫米之間錫球的制備技術,生產的焊球廣泛用於半導體先進封裝領域。”王同舉告訴記者。
2021年,華田信科准備研發生產液晶顯示器內焊接材料——封裝焊球。在廊坊市科技部門的牽線搭橋下,以王同舉為團長的科技特派團對企業開展幫扶。“目前,我們已完成全國首台(套)電磁擾動式制球設備及檢測設備的研制,獲批發明專利8項,正加速‘新一代封裝焊球’項目落地產業化。”該公司副總經理秦振忠介紹。
華田信科挺進新賽道,背后是政策的精准支持。近年來,廊坊市先后出台數字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產業集群發展實施方案等,支持高新技術研發、新產品推廣應用、新場景融合打造,讓企業在“營商沃土”中釋放創新活力、發展動能。
在全省率先推出“算力券”優惠政策,廊坊市計劃每年投放1000萬元,對落戶的人工智能企業、科研機構等給予不同程度的算力補貼,目前已吸引9家企業來廊發展業務。去年以來,電子信息企業享受軟件產業優惠稅額867.4萬元,佔全省總額的58.1%。
強化幫扶、創優環境,讓企業願投想投敢投。該市扎實開展“走訪解促”活動,通過領導包聯、專班服務、領辦代辦、金融服務等措施,主動靠前服務,為企業破解難題。
精准有效的政策支持和服務保障,為穩定和提升企業投資信心注入強心劑。廊坊市電子信息重點企業從2021年的117家增長到目前的205家,數量接近翻番。
《廊坊市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規劃(2024—2030年)》明確,該市將加快打造京津冀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新高地、京津冀電子信息產業轉移承接地、京津冀電子信息成果轉化首選地。(記者劉杰、劉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