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北頻道

法律援助如何更加彰顯法治溫度

2025年03月28日09:17 | 來源:河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法律援助如何更加彰顯法治溫度

法律援助如何更加彰顯法治溫度

——新修訂的《河北省法律援助條例》解析

近日,石家庄市裕華區司法局工作人員到社區開展法律援助宣傳活動。 侯 也攝

3月26日,在石家庄市裕華區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員向群眾提供法律援助咨詢。 本報記者 霍相博攝

今年1月1日,新修訂的《河北省法律援助條例》正式施行。條例在內容上有何調整?為何進行調整?實施后發揮了哪些作用?近日,記者進行了採訪。

擴面

對重點人群開展

有針對性法律援助服務

“沒簽合同能算工傷嗎?究竟該誰付醫藥費?”

3月19日,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這樣一個案例:近期,農民工馬某到滄州市法律援助中心尋求幫助——他在建筑工地務工期間不慎摔傷,長期住院治療,由於未簽訂勞動合同,醫藥費無人支付。

“這是一起典型的侵害農民工合法權益的案件,我們立即開通了綠色通道,指派經驗豐富的律師代理此案。”滄州市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員王堯說,通過追溯用工鏈條,律師順藤摸瓜找到了馬某的實際用工單位,並向該單位出示了住院記錄、醫療票據等証據,闡明了相關法律規定和訴訟風險。10天后,雙方達成調解,馬某獲得了應有的賠償。

“案件能夠快速辦理,離不開河北省持續實施的法律援助擴面提質工程。”河北省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員說,2023年以來,河北省在將涉及勞動保障、食品藥品、交通事故醫療、環境污染等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事項納入法律援助范圍的基礎上,還對婦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農民工等重點人群開展了有針對性的法律援助服務,推動實現“應援盡援”,每年對重點人群提供法律援助服務5萬件以上。

這些探索與實踐,為條例的修訂提供了有益參考。

失獨家庭成員申請法律援助,可不受經濟條件限制﹔因突發重大自然災害、事故災難或者重大疾病導致生活出現暫時經濟困難的人員,免予經濟狀況審查……翻看新修訂的條例,字裡行間盡顯法治溫度。同時,在民事、行政代理事項方面,條例還增加了涉及義務教育、公共衛生事件、安全生產事故、產品質量事故等6種可以申請法律援助的情形。

“擴面是此次條例修訂的重點內容之一。總結吸納此前好的經驗做法,新修訂的條例進一步放寬了申請法律援助的限制,降低了門檻,惠及更多有需要的群眾。”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馬桂旺說。

提質

完善公共法律服務熱線等

服務平台

“您好,這裡是公共法律服務熱線,請問有什麼法律問題可以幫您解答……”3月20日,在廊坊市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務熱線鈴聲陣陣,接線律師們耐心接聽群眾來電。

“去年,我們熱線平台共接答咨詢6.5萬人次,平均每天有近180個電話打進來。”廊坊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呂丹介紹。

接線數量多、咨詢范圍廣,如何保障服務質量?廊坊市制定出台了公共法律服務熱線考評辦法,明確各項服務評價標准,並常態化組織接線律師進行崗前培訓、業務輪訓等。

法律援助是無償服務,但對群眾合法權益的保障水平不能打折扣。近年來,河北省下大力氣對公共法律服務熱線平台進行優化升級。

“根據不同時段的法律咨詢需求量,我們指導全省各地動態設置熱線座席,並在原有綜合法律咨詢熱線基礎上,在省平台增設涉企、未成年人法律咨詢和法律援助申請3條咨詢專線,對座席設置、話務接聽等進行調整完善,實現了公共法律服務熱線與12345便民服務熱線互聯互通、一鍵轉接。”河北省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員介紹。

質量是法律援助的生命線。此次修訂條例,著重對如何完善法律援助工作保障措施、提升服務水平作出進一步規范。

條例明確,對法律援助案件辦理中調查取証、查詢咨詢、復制資料工作予以支持,減收或者免收相關費用﹔法律援助機構應當通過案卷檢查、回訪受援人等方式,督促法律援助人員改進服務方式、提高服務質量﹔相關單位應依托公共法律服務網絡、實體、熱線等平台,推動法律援助機構與有關部門實現信息共享和工作協同,提升法律援助數字化管理水平。

便民

積極為特殊困難當事人

提供上門法律援助

3月21日一早,唐山市司法局法律援助工作管理科指派的援助律師李昕航就趕到豐南區王蘭庄鎮某村,為受援人齊某現場准備訴訟材料。

齊某家庭經濟困難,此前在外打工時,因一次事故造成傷殘,喪失勞動能力。因高額的醫療費用難以支付、未來的生活來源難以保障,齊某申請了法律援助,並在援助律師的幫助下一審勝訴。

“但對方當事人不服,提出了上訴。考慮到齊某行動不便,我們便主動提供上門服務,幫助他二審應訴。”李昕航說。

據了解,申請人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事項時,一般應填寫申請表並提供身份証明、經濟狀況說明和案件相關材料等。但在實際情況中,不少申請人受限於身體、經濟狀況和文化水平等,無法及時、有效、准確提供材料。

為打通法律援助服務“最后一米”,經廣泛調研和征求意見,新修訂的條例在對申請事項作出規定的同時,進一步明確了提升便民服務的有關內容。

條例明確,申請人可以通過服務窗口、網絡平台等方式提出法律援助申請。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採取措施,方便申請人線上辦理、就近辦理﹔對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殘疾人、重病患者以及其他有特殊困難的當事人,可以提供上門服務。

條例還規定,建立健全法律服務資源依法跨行政區域流動機制,鼓勵和支持律師事務所、律師、法律援助志願者等在法律服務資源相對短缺地區提供法律援助。

持續以法治溫度護航民生福祉,今年以來,省司法廳已組織各級司法行政部門和法律援助中心全面宣傳貫徹實施新修訂的條例,對有需要的人員實行預約式、上門式、一站式法律援助服務。下一步,省人大常委會也將適時開展條例實施情況執法檢查,推動法律援助不斷取得新成效,讓人民群眾在法律援助服務中增強獲得感和幸福感。(記者霍相博)

(責編:林福盛、方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