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北頻道

構建覆蓋招投標全流程的數字化監管體系

2025年03月28日09:02 | 來源:河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構建覆蓋招投標全流程的數字化監管體系

張家口研發全員全域全要素AI無感預警見証系統

構建覆蓋招投標全流程的數字化監管體系

“1室2倉評標專家,請不要發表傾向性語言,保持獨立評標。”日前,在張家口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封閉評標區正在進行的一場評標中,一台預警機器人對評標專家發出實時提醒。

這一場景,源自張家口市在全國率先研發的全員全域全要素AI無感預警見証系統,通過人工智能技術與“雙盲”評審機制深度融合,構建起覆蓋招投標全流程的數字化監管體系。這一做法榮獲了2024年中國通信工業協會第四屆數字政務發展年會“數字賦能審批制度改革典型案例”,成為全國公共資源交易領域風險防控的示范樣本。

“傳統招投標監管依賴人工巡查和事后追責,存在效率低、取証難等問題。”張家口市數據和政務服務局招投標指導協調科負責人王世峰介紹,為破解這一難題,該局組織技術和專業人員自主研發全員全域全要素AI無感預警見証系統,通過“無感監測—智能研判—即時干預—數據賦能”四大模塊的技術創新,使事后監督檢查監管變為事中實時防范治理,實現交易場所內招投標監管跨越式升級。

據了解,全員全域全要素AI無感預警見証系統通過300余路物聯攝像頭與AI視覺跟蹤技術,對招標人、評標專家等7類主體人員實施動態綁定,實現交易場所全區域無死角監測。同時,該系統集成24種AI算法進行靈活組合,當識別到攜帶通信設備、發表傾向性語言等11類45種風險行為時,同步觸發彈窗警告、廣播提醒和機器人攔截三重處置機制,有效阻斷違規苗頭。

同時,該系統可創新搭建“決策大腦”,構建風險行為特征庫和人員畫像模型,可輸出交易場地內高頻違規區域熱力圖、人員風險指數等指標,為監管部門提供針對性治理依據。另外,可通過分析代理機構在交易場所的歷史不規范行為,預警潛在的串通風險,還可自動生成包含音視頻、行為日志等電子檔案,破解傳統案件取証難等問題。

張家口市數據和政務服務局局長王煥平表示,該市借助AI技術賦能監管機制,將“雙盲”評審從制度設計轉化為可操作的數字化方案,既筑牢公平底線又提升治理效能,為營造更加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插上科技翅膀。(李艷紅、武劍)

(責編:林福盛、方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