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北頻道

解碼未來之城丨技術突破,智能建造跑出“加速度”

2025年03月25日08:01 | 來源:河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技術突破,智能建造跑出“加速度”

技術突破,智能建造跑出“加速度”

——解碼未來之城(五)

近日,在“雄安之翼”施工現場的智匯實驗室內,工作人員對智能安裝機器人進行調試。本報記者 劉光昱攝

3月17日,在雄安新區容東片區,一台巨型3D打印機正在“打印”著一座大劇院。近4000個單元塊通過毫米級精度打印后,由機器人完成空間定位安裝。“雄安之翼”項目作為國內最大規模的3D打印應用工程,即將成為雄安藝術新地標。而這一創新實踐,正是雄安新區以智能建造賦能城市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縮影。

自入選全國首批智能建造試點城市以來,雄安新區以數字孿生城市為基底,按照“智能、綠色、創新”要求,以智能建造多場景應用為抓手,大力推廣數字設計、BIM(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協同、建筑機器人應用、裝配式管廊等,通過政策創新、技術突破與場景拓展,逐步推進傳統建筑行業轉型升級。

“電腦程序精准控制打印,智能安裝機器人可自動識別復雜空間位置,配合全域感知系統,將安裝誤差控制在正負兩毫米以內。”中電建河北雄安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產品與設計部負責人張細荒介紹,目前“雄安之翼”項目塔樓鋼結構主體已完成,需要進行3D打印的建筑構件已啟動數百平方米的局部試生產。

示范工程的突破性實踐凸顯著雄安的創新特質。在啟動區核心位置,總建筑面積約106萬平方米的雄安城際站及國貿中心項目現場,BIM技術正與智慧工地系統深度融合,一個“數字孿生”工地也正在同步搭建。

3月11日,中國五冶集團有限公司第四工程分公司副總工程師吳朝忠像往常一樣在電腦上打開雄安國貿中心BIM項目管理平台,人員出勤、施工進度、物料管理等信息全部映入眼帘。

“以前,從二維圖紙到具體施工,設計與施工人員需在大腦中進行想象轉換。現在通過BIM模擬施工動畫演示,一些復雜施工工藝一目了然。”吳朝忠介紹,通過數字化設計和施工管理的優化,智能建造可大大提高項目推進過程中設計、建設等環節的效率和質量,並且全面增強施工安全性。

智能建造不斷涌現,政策創新也為其提供持續動能。《雄安新區智能建造試點城市實施方案》等系列文件相繼出台,將智能建造、裝配式建筑等納入重點支持范圍。同時,新區成立智能建造專家委員會,128名專家納入專家庫,採用結對子的方式對試點項目進行指導。

截至目前,新區已培育37個智能建造示范工程項目、50個智慧工地項目,其中13個智能建造重點工程和21個星級智慧工地通過專家評審認定,形成可復制推廣的“雄安經驗”。

“新區未來將加強產業扶持力度,打造機器人、供應鏈、施工三類企業集群,形成智能建造產業發展支柱。”雄安新區建設和交通管理局城鄉發展處負責人朱浩介紹。與此同時,新區還通過產學研用一體化人才培養機制,促進智能建造新型人才培養。

從“一張白紙”到“未來之城”,雄安新區用近8年時間逐漸完成智能建造的體系化構建。在這座年輕的城市,“妙不可言”的智能建造場景畫卷正在徐徐展現。(記者李暢)

(責編:張曉博、方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