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挂不上的號在石家庄挂上了!”
京津冀協同立法推進社保卡一卡多用跨省通用

“在北京挂不上的號在石家庄挂上了。”日前,北京市民王先生說,“北京醫院的號太難挂了,聽說宣武醫院的專家來石家庄定期出診,我就想著來這邊試試。這邊可以電話預約,也可以網上挂號,像今天我就拿到了第一個號,這跟北京比真是容易太多了。”
“特別是這個社保卡,北京的卡在這暢通無阻,下了高鐵,直接刷卡就上了地鐵,到了醫院直接刷卡無需備案就開始看病拿藥。下午我看完病就可以回家了。”提起社保卡的功能,王先生不禁豎起了大拇指。近年來,京津冀醫聯體不斷擴容,檢查結果互認持續擴大,異地醫保結算日益便捷,越來越多的患者享受到“跨省同城”的便利。
為進一步讓“一卡通”跑出服務民生“加速度”,2024年9月,北京、天津、河北人大常委會出台推進京津冀社會保障卡“一卡通”規定(下稱規定),並於公布之日起施行,通過立法形式加強區域協作,拓展應用場景,優化服務保障,積極推動社會保障卡“一卡多用、一卡通用”。
河北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楊金深介紹:“制定社保卡一卡通規定,有利於更好地推動京津冀在公共服務領域政策協同、標准協同、服務協同,在一體化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向更寬領域更高層次不斷拓展。”
規定共26條,對京津冀一卡通工作目標和基本原則、應用項目清單和應用場景、協同工作機制和政府職責分工、服務保障措施等作出規范。
應用場景零散,缺乏系統性、深度性和影響力,是京津冀三地面臨的共性問題。為進一步拓寬應用項目清單和應用場景,規定明確,三地共同編制一卡通應用項目清單並實行動態調整,及時向社會公布。針對群眾使用社保卡的高頻場景,重點明確一卡通在人社服務事項、醫療機構、交通線路、旅游景區、博物館、圖書館等方面的具體應用。為鼓勵更多應用創新,規定還明確依托京津冀一卡通推動實現更多公共服務事項集成辦理和社會領域場景集成應用。
“點擊借書按鈕,將圖書放在感應區上,顯示屏就會顯示出借書成功的信息。非常順利,不用擔心沒帶身份証,一張社保卡都辦了。”正在天津上大學的河北小伙兒梅曉涵,在天津圖書館的自助借還機上,刷河北的社保卡辦理了借書証,成功借到了心儀的圖書。京津冀三地人員在你來我往的過程中,總會面臨著異地辦理社保關系轉移、就醫購藥、政務服務等多方面的問題。有些問題看似小事,實際上卻是關乎每個人切身利益的大事,飽含著實實在在的民生需求。
近年來,各部門、各行業發行了多種卡碼,如電子健康卡、醫保電子憑証、就診卡、公交老年卡、校園卡、工會卡等,卡碼不統一且功能不兼容以及部分應用場景無信息系統或現有終端設備不支持社保卡識別,導致推進跨領域跨行業應用阻力較大。
為破解各部門各行業多種卡碼且不兼容的現實問題,規定明確,按照“集約發卡”要求,推動多卡集成、多碼融合、一碼通用。確定應當使用社保卡的領域,不再發放功能重復的民生服務卡(碼)。共同推進京津冀一卡通和京津冀一網通辦融合發展,推動電子社保卡二維碼與政務服務碼、其他行業碼互通互認。
值得一提的是,河北省還結合自身實際,增加了個性化內容,鼓勵通過社保卡發放工資、助學金和獎學金、查詢和提取住房公積金等﹔鼓勵雄安新區以及各設區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探索推進社會保障卡一卡通對其他地區實現同城服務和待遇。
如今,在法治的“加持”下,越來越多的京津冀居民已經享受到一卡通帶來的便捷服務。截至2024年底,京津冀在交通出行、旅游觀光、文化體驗、人社領域、就醫購藥等場景實現了25項人社服務事項、6.4萬多家醫療機構、3900多條交通線路、23家博物館、171家圖書館、35家旅游景區及“樂游京津冀一碼通”等“一卡通”的應用。(劉靜、董良、梅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