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家民企看河北營商環境高維競爭

2022年初,一則消息在河北商界引發廣泛討論:農業產業化“國家隊選手”同福集團將總部從南方某市遷回石家庄。這家曾因“舉廠南遷”轟動業界的“出走者”,為何在十余年后突然“歸巢”?
更令人意外的是,回歸后的同福集團如同按下“加速鍵”:三年間營收翻倍,重點銷售網點的規模從30萬家增長到100多萬家,銷售渠道覆蓋27個省市自治區,其創新打造的同福共享平台,截至2024年底商品累計交易總額超千億元。同福成為省市媒體爭相報道的“現象級企業”。
這場看似“民營企業家鄉愁”驅動的遷徙背后,實則暗藏著一場關於營商環境優化的深層實驗。當“用腳投票”成為企業最誠實的評價,河北如何用一套“組合拳”讓“飛雁”主動歸巢,並孵化出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物種”?
政策磁吸力:從“搶企業”到“養生態”的模式創新
“半天拿到營業執照,兩天騰空3萬平方米辦公區,20天完成總部落地”——這組被同福高管反復提及的“河北速度”,恰是地方政府從“管理者”轉向“服務者”的縮影。
為承接同福千億級產業園,石家庄想方設法為企業預留1500畝土地,並設立石家庄市首支現代食品專項基金定向“輸血”。這種“企業未動、資源先行”的預判式服務,突破了傳統招商中要素價格博弈的路徑依賴。
同福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劉山國說:“河北的營商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竟然會為一家企業,尤其是一個民營企業召開市委常委專題會實屬罕見。同福回來了就是要毫不動搖地扎根河北,在河北土壤結出更多豐碩果實。”
針對同福數智化轉型中面臨的供應鏈金融痛點,河北省銀保監局定制“貿易場景定向產品”,將金融“活水”精准滴灌至創新關鍵節點。
相比真金白銀,同樣激發企業做大做強的是河北省、市不斷出台的各類扶持政策。河北工信、發改、農業農村等多部門在科技研發、基礎設施建設、休閑農業方面給予引導支持,並派出科技特派員搭建產學研橋梁,通過“企業需求+政策工具+場景落地”的三維聯動,讓同福集團的經營范圍由單一健康食品生產,拓展為大健康食品、鄉村振興、同福共享平台三大業務板塊,將單一企業成長轉化為區域產業升級的支點。
行政效能“進化論”:從“物理提速”到“協同效應”
營商環境優化的深層價值,不僅在於縮短審批時間這類“物理性提速”,更在於激發政企協同的“化學反應”。
石家庄市委為同福成立跨部門專班,實現規劃、土地、稅務等部門的“並聯審批”。這種打破部門壁壘的“戰時機制”,將傳統政務流程的“串聯損耗”轉化為“協同增益”。典型案例中,政府甚至為企業召開專題市委常委會,以政治動能破解制度性障礙。
當同福生產線出現能耗過高,對設備更新能否產生相應效果出現顧慮時,河北運用實驗室的工業仿真設備,免費為企業進行能效診斷服務,並且生成內容詳細的數據報告。不僅如此,河北還推出“技改項目前期貸”,解決企業籌措資金的問題。設備更新完成后,同福每個月的費用節省將近62萬元。
數實融合“新范式”:傳統食品制造龍頭變身“產業路由器”
同福的媒體光環,更源於其在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中的破局意義——它用一場“大象轉身”,驗証了營商環境與創新生態的共生關系。
河北省市科技部門協助同福在北京、長沙、石家庄建立三大研發中心,推動AI大模型與“福商通”APP融合,實現進銷存數據智能化。
河北將縣域商業體系重構納入新質生產力培育計劃,為同福共享平台提供27省覆蓋的“政策通行証”,使其從區域性試點升級為全國性標杆。
通過整合2萬家供應商、120萬終端店,同福共享平台將採購成本降低15%、物流費率下降33%,打造出“讓廠家增效、讓經銷商大發展、讓終端店多賺錢、讓消費者更滿意”的共贏生態。這種“產業路由器”模式的成功,本質上得益於政府對平台經濟的包容審慎監管與要素市場化改革的疊加賦能。
劉山國表示,河北營商環境的核心優勢在於“政策響應速度+政企協同深度+縣域經濟活力”的三重突破,同福集團的案例印証了“政府有溫度、市場有活力、企業有動力”的良性循環。
同福的“歸巢—崛起—出圈”軌跡,恰是河北鍥而不舍優化營商環境的微觀映射:它不再停留於“減稅降費”的初級競爭,而是轉向“生態賦能”的高維比拼。當越來越多地方政府學會用“政策預判力”“場景構建力”“生態包容力”培育企業時,民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新階段或將真正到來——畢竟,最好的招商廣告,永遠是企業家們的“用腳投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