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北頻道

描摹未來之城的“未來”

2025年03月17日08:36 | 來源:河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描摹未來之城的“未來”

雄安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黨總支書記、院長夏雨:

描摹未來之城的“未來”

2024年2月,在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中心,夏雨(中)與同事探討項目規劃。受訪者供圖

2024年2月,在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中心,夏雨(中)與同事探討項目規劃。受訪者供圖

3月12日上午,在雄安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以下簡稱“雄安規劃院”),記者見到該院黨總支書記、院長夏雨時,她剛開完一個關於啟動區地下空間設計的調度會。

今年,夏雨手頭上好幾個項目陸續展開。她形容自己的工作是“5+2”“白+黑”,一周七天無休,白天黑夜連軸轉。

2017年,設立雄安新區的消息發布后,夏雨主動請纓,第一時間遞交意向書。

在原單位已是業務骨干,非要去嗎?家裡的老人孩子,誰來照顧?創業艱難,有信心嗎?許多現實問題擺在面前,但夏雨的態度十分堅決:“城市建設,規劃先行。建設雄安新區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更是未來城市探索。我是干規劃設計的,必須去!”

初到雄安,辦公條件非常簡陋,辦公用品都是自己帶過來的。夏雨說,面對毫不熟悉的一片土地,心裡是真迷茫。

沒有先例可循,那就“摸著石頭過河”。

第一件事,是開展“地毯式”調研。夏雨記得,在雄縣小步村走訪時,遇見一位喜歡寫書法的老伯,說起雄安新區的設立,他激動極了。臨走時,老伯還叮囑她,如果新區建了文化博物館,一定邀請他去看看。

“在和當地群眾的交談中,我漸漸意識到,雄安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載著人們的眷戀和對未來的憧憬。”這讓夏雨感到自己肩上的擔子更重了。

歷時4個月,他們走遍了雄安的33個鄉鎮637個村庄,從村容村貌到環境地理,從歷史沿革到鄉土人文,匯集成30余冊文字資料,為規劃編制打下了堅實基礎。

參與編制《雄安新區規劃技術指南》、構建雄安新區“1+4+26”高標准高質量規劃體系、“5+1”各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與城市設計……最忙的時候,好幾件事情同時推進,既想“慢工出細活兒”、又要不拖進度,她隻能犧牲休息時間,想方設法將高質量發展理念融進雄安新區規劃中去。

一到周末,同事們就像走馬燈似的從她的辦公室進進出出、匯報工作進展,比平時上班還熱鬧。

白天開會研討,晚上修改方案,由於過度勞累,2018年底,夏雨得了肺炎,咳嗽得厲害,整宿睡不著覺,后來被醫生強制留院治療。住了幾天,還沒好利索,她就急著出了院。

無數次研討會,上百遍的條款修改,歷經12個月,2019年,《雄安新區規劃技術指南》印發試行了。試行期間,指南有效指導了新區各組團(片區)、各類專項規劃以及建設項目實施管理工作,降低了規劃之間互相校核的時間成本,提高了規劃編制效率,成了規劃領域的全國標杆。

從藍圖到實景,夏雨一刻也不停歇。她和同事們一次次跑工地、看項目、落規劃,用專業技術力量,保障著新區規劃設計任務的有序、有力、有效落地。

車站是城市的窗口。雄安站,站頂有光伏發電,地下有城市走廊,高鐵橋下是城市公園。建設之初的論証會上,有專家對此持不同意見。“一想到這是未來之城的高鐵站,要實現高質量高標准高水平,要對歷史負責,我就按捺不住。該爭的就要爭,能多干一點兒就多干一點兒。”夏雨說。

扎實參與雄安建設,夏雨越來越有生活在雄安的實在感。2020年,她選擇留下來,入職雄安規劃院。在她的帶領下,雄安規劃院已服務雄安新區規劃建設項目近800個。

“在新區工作7年多,我見証了新區由一張藍圖到大規模建設、一座現代化城市拔地而起的整個過程。”夏雨說,自己的工作能為老百姓的生活帶去實惠,特別有成就感。

現在,她在雄安扎了根,申請了雄才卡,買了房,擁有了冀X車牌號。

夏雨告訴記者,她感覺自己越來越像“看場子的老大爺”。走在大街上,總是忍不住瞅瞅哪兒沒有規劃好,回去后立即跟同事們溝通,討論改進方案。

她還在思考,如何加強雄安規劃院人才梯隊建設,如何推動規劃設計行業智能化、信息化發展,如何打造出雄安獨有的城市文化和城市魅力,為這座“未來之城”注入更持久更強勁的活力。

“擇一城,筑一夢。能夠親身參與到這項偉大事業是無比幸福的。我和同事們一定傾心盡力、奉獻一切。”夏雨說。(記者王璐丹)

(責編:楊文娟、方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