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次全國愛耳日河北省宣傳教育活動舉辦
從預防到康復 河北全方位筑牢聽力健康防線

人民網石家庄3月3日電 (記者楊文娟)參觀京津冀科技助殘展示推廣中心,了解助聽、助行、助視等科技助殘產品轉化與應用,並進行體驗﹔耳鼻喉科專家現場開展聽力檢測、咨詢及康復指導﹔宣傳殘疾兒童康復救助政策,展示殘疾兒童康復成效﹔邀請專家介紹防聾治聾干預最新前沿技術……
2025年3月3日是第二十六個全國愛耳日,今年愛耳日的主題是“健康聆聽,無礙溝通”。當天,由河北省殘疾人聯合會、省教育廳、省衛生健康委等多部門聯合舉辦的第二十六次全國愛耳日河北省宣傳教育活動在石家庄舉辦。該活動將持續到3月15日,期間將開展線上科普知識宣傳,並組織聽力健康“三進”活動。
聽力健康關乎每個人的健康福祉,對於保障人民群眾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河北通過構建覆蓋全生命周期的篩查干預網絡、完善康復服務體系、深化京津冀區域康復協作,為聽力障礙人群建立了從預防到康復的全鏈條保障體系,有力助推了“健康中國”“健康河北”建設。
河北在聽力健康預防領域成績斐然。2019年,率先在全國實施孕婦耳聾基因免費篩查項目,覆蓋全省戶籍及常住人口孕婦,已累計完成196萬人次篩查。通過“早篩查、早診斷、早干預”模式,新生兒耳聾風險顯著降低。2022年起,孕婦產前基因免費篩查連續四年被納入省委、省政府20項民生工程,為預防唐氏綜合征和聽力障礙等出生缺陷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政策保障與服務體系構建上,河北同樣成果豐碩。一系列政策文件密集出台,從《河北省實施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條例辦法》到《0—6歲兒童聽力與耳聾基因聯合篩查實施方案》等,構建起省、市、縣三級篩查服務網絡。目前,全省設立4家省級、12家市級兒童聽力障礙診斷中心,形成 “初篩—復篩—診斷—干預”全流程閉環管理機制,新生兒聽力篩查率連續保持在95%以上。不僅如此,從新生兒到學齡前的動態監測體系逐步完善,確保聽力障礙兒童在語言發育關鍵期能及時得到干預。
康復服務是幫助聽力障礙人群回歸正常生活的關鍵一環。河北將14個兒童康復項目納入門診單獨報銷范圍,殘疾兒童康復救助納入民生工程。全省89家聽力言語康復機構、22家助聽器驗配服務機構、9家人工耳蝸植入手術定點機構共同發力,並建立在線申請、審核、救助一體化服務機制。“十四五”以來,為6萬余人次聽力殘疾人提供服務,幫助5000余名殘疾兒童接受人工耳蝸手術等服務。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為河北聽力健康事業帶來新契機。河北與北京、天津簽署《京津冀殘疾人康復協作框架協議》,成立京津冀殘疾兒童康復聯合體,組建專家技術指導組,舉辦現場推進會。河北各市殘聯與京津各區殘聯建立“一對一” 結對協作機制,多家醫療康復機構與京津知名康復醫療機構深度合作、挂牌運營,京津冀科技助殘展示推廣中心的建立,讓優質康復資源和技術在河北落地開花。
盡管成績顯著,但面對藥物濫用、噪聲污染、不良用耳習慣等威脅聽力健康的因素,河北毫不鬆懈。未來,河北將持續強化政策引領,完善服務體系,拓展服務網絡,深化京津冀殘疾人康復領域合作,為聽力殘疾人提供更優質、高效、便捷的服務,全力推動聽力障礙防控與康復服務高質量發展,讓更多人暢享“健康聆聽”的美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