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如何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河北明確九方面工作
人民網石家庄1月22日電 (朱延生)1月21日,河北省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在石家庄召開,會議總結了2024年工作,部署2025年任務。
2024年,河北工信領域發展情況如何?2025年,河北將如何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推動全省高質量發展持續向上突圍?
1月21日,河北省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在石家庄召開。人民網 朱延生攝
7.5%!2024年河北工業增加值創十年來最快增速
2024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之年,是全面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開局之年,河北工信系統錨定“把工業立起來”目標,解放思想、奮發進取,持續深化改革,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較好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務。
2024年,河北工業經濟穩中向好,主導產業提質升級,特色產業聚群成勢,產業創新態勢強勁,智改數轉賦能增效,綠色轉型穩步推進,產業協同共振同頻,無線電保障扎實有力。
2024年,河北工業投資增長18.6%,居全國第四位﹔唐山榮獲首批國家制造業新型技術改造城市試點﹔建立全國首個廢鋼鐵與短流程電爐鋼產業聯盟,河鋼全球首條氫冶金綠色汽車板連鑄生產線投產﹔石家庄、滄州、雄安新區入選國家北斗規模應用試點城市,承德平泉、衡水安平等四地入選縣域充換電設施補短板試點,數量均居全國第一。
2024年,河北出台特色產業集群“共享智造”行動方案,建立共享核心企業培育庫,推動60個產業集群的95家企業建設共享工廠,參與共享的企業3946家,集群內合作企業生產效率顯著提高、成本大幅降低。河北特色產業集群工作入選國務院推動高質量發展綜合督查正面典型。
2024年,河北持續推動企業上雲,累計上雲企業超10萬家,企業工業設備上雲率和綜合算力指數均居全國第一﹔開展全國唯一省級綠色工廠“企業綠碼”試點,創建國家級綠色工廠76家、居全國第五﹔舉辦河北國際工業設計周,全國首個工業設計大數據中心落戶雄安﹔在國家無線電管理工作綜合評價中榮獲基礎得分第一名。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5%,高於年度目標、好於全國水平,增速創十年來最快增速。”河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書記、廳長王素文在會上表示,2024年,河北堅持邁開兩條腿、對接各部委,共爭取工業和信息化部試點示范項目65項、資金24.25億元,三項“全國唯一”、九項“全國第一”,新型工業化邁出新的堅實步伐。
2025年預期:制造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基本穩定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十五五”謀篇布局之年。河北將如何推動新型工業化發展邁上新台階?
王素文介紹,河北將以改革激活力、以創新強動力,錨定“把工業立起來”,聚焦提升制造業核心競爭力,按照“固基、育新、興群、強企、賦智”的思路,堅持產業科技創新和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雙輪”驅動,統籌推進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做優做強特色產業,做大做精優質企業,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四梁八柱,推動全省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持續向上突圍。
在談及2025年預期目標時,王素文說:“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和工業投資、技改投資均同比增長5.5%左右,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00家,制造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基本穩定。”
如何實現上述目標?王素文介紹,河北將扎實做好九個方面工作。
全力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強化監測調度,每季度召開“企業家圓桌會”,推動達到小升規條件和新建投產企業依法升規入統﹔完善省內優質產品供給和企業需求清單,動態更新推送河北“兩新”產品供給目錄﹔強化包聯幫扶,以實際行動當好企業“娘家人”。
集中精力抓項目促投資增動能。開展新一輪技術改造,實施技術改造項目3000項以上﹔強化金融科技賦能,積極爭取國家再貸款和財政貼息支持﹔組織精准招商,更新產業招商圖譜和國內外目標招引企業清單充分挖掘高效招商方式並予以宣傳推廣。
提升產業科技創新能力。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實施重點產業鏈創新專項,開展工業領域“揭榜挂帥”﹔推進高新區提標升級,制發高新區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支持高新區建設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中試孵化基地等創新平台,指導雄安、滄州、衡水高新區達標提升,加快升級國家高新區﹔打造高能級創新載體,完善科技企業孵化培育體系﹔推進產學研融通創新,開展創新成果轉化“雙百工程”系列活動,完善“三首”產品應用保險補償機制。
促進特色產業集群提檔升級。制定“共享智造”工作指南和評價體系,探索共享工廠、眾籌科研等集群發展新模式、新路徑﹔實施集群龍頭企業培育行動,支持“領跑者”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盟,打造一批群主“領跑者”企業﹔完善梯度培育體系,爭創一批國家級集群,全省特色產業集群營業收入突破5萬億元。
深化制造業智改數轉網聯。實施企業數字化轉型“十百千萬”工程﹔推動重點行業“鏈”式數字化轉型﹔提升園區、集群數字化水平,加快石家庄、唐山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建設,積極爭創第三批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
支持優質企業競相發展。聚焦重點行業篩選一批產業龍頭企業建立服務庫﹔建立“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庫”“‘小巨人’企業后備庫”和“瞪羚企業基礎庫”“獨角獸企業培育庫”﹔開展“百場萬家”“一起益企”等服務活動,高規格辦好第七屆中國中東歐國家中小企業合作論壇﹔持續開展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業賬款專項行動。
推動工業綠色低碳發展。引導企業建立數字化碳管理平台,鼓勵企業公布產品碳足跡﹔健全綠色工廠動態調整和梯度培育機制,全面開展省級綠色工廠分級評價和“企業綠碼”試點﹔以鋼渣、粉煤灰等大宗工業固廢為重點,開展工業固廢評價,提升再生資源綜合利用水平。
全力做好無線電安全保障工作。科學配置頻譜資源,加強各地無線電監測站建設,重點支持公眾移動通信系統5G-A頻譜資源創新利用、雄安新區6G規模應用示范網建設,服務中國星網、中國衛通等無線電創新主體發展和企業數字化轉型﹔保障重大活動用頻﹔維護區域電波秩序。
推動京津冀產業協同走深走實。深化區域重點產業鏈合作,完善六條重點產業鏈圖譜,實施產業鏈堵點招商﹔制定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提升發展三年行動方案﹔建設一批面向重點行業的特色型工業互聯網平台,共同打造京津冀生物醫藥、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等產業園區﹔共同支持雄安新區建設,高標准舉辦2025河北國際工業設計周,打造雄安未來之城場景匯,共同辦好第二屆雄安國際機器人大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