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錫軍:縣域經濟發展需精准施策

金融作為國民經濟的血脈,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助推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引擎。河北統籌推進抓黨建、強監管、防風險、促發展,多措並舉解決金融服務“最后一公裡”的問題,在推動縣域經濟結構優化升級、金融風險防控等方面發揮出重要作用,為金融助力中國式現代化探索經驗。為探尋金融與縣域實體協同發展的有效路徑,人民網河北頻道近日召開“金融賦能新質生產力 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正定之夜主題沙龍,邀請來自政府、學術界、金融界和企業界的專家學者及代表,共同為縣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以下,是中國人民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管委會副主任、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聯席院長趙錫軍在會上發表的部分觀點:
政策支持、技術更新,金融機構精准施策
在政策層面,從中央到省裡都非常支持縣域以下發展,對於農村地區鄉村振興有專門的考慮。比如普惠金融有相當一部分是針對鄉村發展的,各個金融機構也大力推進普惠金融的服務,很多政策支持縣域級以下投放資源。
在技術層面,特別是現代化的計算機數字技術智能手段的實施,使得以前依靠物力和人力資源來投放資源的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去年在中國建設銀行河北省分行調研,專門到石家庄、保定調研存款商業銀行的負債業務,令人記憶猶新。中國建設銀行河北省分行通過在各個鄉村地區設立各種不同的智能網點、智能設備設施,提供智能式的服務,通過智能的手段來把服務下沉到各個鄉村,然后提供存款、轉賬等等基礎性的服務。另外,中國建設銀行河北省分行和河北省相關縣鄉都有合作,由縣鄉通過組織機構、人才等方面的資源支持來提供服務。這說明在技術提升以后,金融機構在服務層面也不斷改善,更好地服務縣域經濟。
服務規模進一步擴大,支持力度不斷提升,產品不斷升級迭代……目前,金融機構做了很多的探索和創新,來服務好縣域經濟。下一步,如何使縣域能夠得到更廣泛的金融服務,特別是更具有針對性的金融服務,如何針對鄉村不同地區的產業特點、居民需求來針對性地提供服務,這個是要考慮的。
縣域吸引力不斷擴大,發展空間越來越廣
從同福集團的發展到轉型可以看出,縣域經濟具有越來越廣泛的空間。各金融機構也都在嘗試抓住這個機會,原來農信社是主力,現在各家銀行都在做這個工作,都有相應的產品來服務縣域經濟,也專門成立了相應的機構團隊,這說明縣域的吸引力在不斷擴大。
同時,大家對縣域經濟的認識越來越深刻,有很多問題已經達成共識。各個地方在經濟發展水平、產業構成上有差異,河北的縣域正處於發展過程中。目前,各個機構都對河北省的縣域經濟發展特點有了清晰的認識,大家都有針對性地來提供相應的服務和產品,這也表明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正在從理念落到實處。
除了創新以外,金融機構也在強調合作和協同,有的是和企業的協同,有的是和政府部門的協同,有的是和行業的協同,也就是說縣域經濟在發展過程中,市場客戶對需求是越來越多元化、越來越差異化的,一個機構不一定能夠提供一個很完整的服務,所以需要多個機構共同來協調進行服務,這也是很好的做法。
從同福共享平台來看,在實體經濟經營時代,各種分散化的小店開始通過像同福集團這樣的企業,按照新的模式形成一種產業生態,這種生態有可能會成為新模式和龍頭。不是傳統的企業規模擴張,是從各個不同的層次,利用現代的新技術來形成,這得益於行業和產業本身的規律推動,更重要的是有新技術的支持。如果同福集團能夠把這個生態圈進一步往前推進,形成一個相對成熟的模式,也會為整個中部地區的縣域經濟發展提供一個好的借鑒和思路。(人民網記者趙明妍編輯整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