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產業經” 德勝也“得勝”
秋日,站在河北省張家口市張北縣德勝村裡四處觀望,遠處光伏板整齊排列,偶有牛羊在板下穿梭﹔眼前一排排二層小樓干淨別致,幾朵白雲在上方悠閑地游蕩,時而聚攏,時而散開。
村落不大,有很長一段時間,這裡解不開貧困的難題。而今,德勝村卻成了附近有名的“致富村”,蹚出一條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
“今年,我們村企合作打造的食品加工項目順利投產,產業‘上新’又迎來了高光時刻。”德勝運行管理公司荊海旭說。
探尋使德勝村“得勝”的“產業經”,是記者此行的目的。
德勝村景色。張北縣委宣傳部供圖
豬住上了舒適的“床”
走進生態養殖暖棚,養殖戶王登雲正忙活著給豬槽添加飼料。“豬就睡在鋪滿秸稈的發酵床上,我們會定期噴洒微生物菌液,菌液快速分解掉豬的糞便,就能達到零排放。”
豬住上了舒適的“床”,豬棚也幾乎聞不到臭味,這在德勝村已十分常見。
據了解,德勝村採用了“微生物+發酵床”養殖模式,發酵床定期更換清理,二次堆肥發酵后用於種植底肥,從而形成種養殖的小循環。豬通過拱食菌床上的飼草,還能攝入粗纖維和菌液,增加腸道蠕動,提高飼料轉化率。
德勝村生態養殖暖棚。人民網記者 趙明妍攝
“養殖大棚產權歸集體所有,交給企業經營。前些年在外打工,漂泊不定,這兩年回村后來到養殖大棚給企業打工,每月穩定收入4500元。”王登雲對現在的生活非常滿意。
低碳豬舍僅是德勝村發展低碳農業的其中一項措施。目前,德勝村已經建成8個生態種養殖示范大棚,總面積約7700平方米。利用“德源農場”品牌,北京客戶佔到很大比例,張北德勝村的生態香豬兒,也端上了北京市民的餐桌。
產業的鏈條越來越“長”
養殖是第一步。為了給村民創造更多在家門口就業的機會,德勝村正逐步形成“生態農業+餐飲供應鏈”的產業鏈條。
在村東頭的德源(張北)食品有限公司,戴上無菌帽、口罩、鞋套,穿上白大褂,記者看到了蔬菜、肉等食材是如何沿著一條條生產線,被制成各式各樣的菜品。
德源(張北)食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張北縣委宣傳部供圖
“為了全面壯大現代農業產業,我們積極延鏈補鏈,不僅促進了村民就業,也實現了經濟效益。比如說我們新開發的多種口味的雜糧‘開口笑’,現在每天生產近1噸。”該公司執行總經理樊文生說。
今年以來,德勝村村企合作打造的中央廚房供應鏈正式運營,通過生態種養殖企業運營打造食品加工產業,實現集體增收37.5萬元,帶動長期就業30余名,全力打造共同富裕的產業發展之路。
小樓變成會賺錢的“房”
太陽慢慢向西邊靠近,此時漫步在村中,白牆青瓦的樓房更顯得別具特色。
德勝村民宿一景。人民網記者 趙明妍攝
“今年張北草原音樂節十分火爆,這裡距舉辦地就20公裡,距離草原天路14公裡,利用區位優勢,民宿旅游也是村子裡的紅火項目。”民宿執行經理王磊寧說。
據了解,越來越多的村民將自家的房屋租給了民宿公司,由公司統一經營,光是民宿租金就能拿2萬元,民宿也成為村民收入的新增長點。
目前,德勝村已建成二層小樓為主的高標准民房204套,開設德勝印象展覽館(村史館),成功打造40多棟獨具特色的民宿小院,保留太陽能大賽綠色裝配式建筑房15套,被評為“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年接待游客近10萬人,民宿直接收益達60多萬元。
德勝村民宿一景。人民網記者 趙明妍攝
“德勝村早已不是原來的德勝,我們是新德勝,帶著必勝信念的新農村和新農人。”德勝村黨支部副書記徐亞茹說。據了解,2024年,德勝村集體收入預計達到240萬元,村民人均收入達2.46萬元。
未來的日子會怎樣?村民們的回答多為肯定句:必須越來越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