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河北頻道

人大代表聯系群眾的制度機制進一步完善、渠道更加暢通、實效不斷增強——

深入基層,傾聽群眾呼聲、反映群眾願望(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

2024年09月13日09:1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①:重慶市南岸區人大代表和南岸區長生橋鎮人大代表,在廣陽灣智創生態城基層立法聯系點進行普法宣傳。田益瑞攝(人民視覺)
圖②:浙江省寧波市人大代表、江北區望江社區黨支部書記呂琴(右一)就社區老年人活動場所建設聽取居民意見。蔡妍熙攝(人民視覺)
圖③:江蘇省盱眙縣穆店鎮人大代表伍廣明(右一)在盱眙立法聯系點維橋社區與群眾交流。許昌銀攝(人民視覺)
圖④: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新華社記者 劉 續攝
數據來源:全國人大常委會等

  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找到全社會意願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是人民民主的真諦。全過程人民民主不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參與實踐,是廣泛的、真實的、管用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實現我國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載體。”

  今年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70周年。密切聯系人民群眾,是人大工作活力之源和代表履職盡責之基。近年來,人大代表扎實深入一線、聯系人民群眾,圍繞關系改革發展穩定和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問題,圍繞人大立法、監督等重點工作,傾聽群眾呼聲,反映群眾願望。本報記者探訪人大代表聯絡站、基層立法聯系點、老舊小區改造現場,通過3個故事,講述人大代表履職盡責為人民服務的生動實踐。 

  一個學校裡的人大代表聯絡站——

  “建議有著落,改變看得見”

  本報記者  邵玉姿

  “同學們,關於在區裡部分街道增設臨時停車場的建議,區政府辦公室已經給予回復了!”日前,一場特殊的班會在河北省石家庄外國語教育集團八年級(21)班召開。班會上,石家庄市裕華區人大常委會委員胡延賓向同學們通報了一則好消息。這意味著,又一個基於學生調研成果形成的人大代表建議被採納。

  學生調研成果如何形成人大代表建議?這得益於5年前的一項舉措:2019年,石家庄外國語教育集團人大代表聯絡站設立,代表們參與指導學生的日常社會實踐活動。

  “我們組織人大代表參加班會,和師生們共同交流社會實踐的課題。”石家庄市裕華區人大代表、石家庄外國語學校副校長王苗說。班會上,同學們提出自己感興趣的課題,然后經集體討論和投票,選定一個大家共同參與的社會實踐活動,並制訂出相應的實施方案。

  在討論中,該班師生發現,裕華區部分街道的停車位不足,每到夜晚,一些市民不得不把車停放在道路兩側,影響通行秩序。一場關於裕華區停車問題的調研活動很快展開。“我和同學們搜集資料、設計調查問卷,並利用課余時間一起到交通管理單位、商業停車場等地,同相關工作人員座談交流。”胡延賓參加了此次班會,還和同學們一起開展調研。

  認真分析調研信息、借鑒其他城市經驗做法……3個月后,一份關於增設臨時停車位、精細化統籌管理停車資源、推進智慧停車系統普及的調研報告完成。胡延賓將報告裡面有參考價值的意見轉化為代表建議后提交。該建議現已得到裕華區政府辦公室的回復,不久后將落實。

  此前,該校有班級提出,太平河健身綠道標識不清晰,經常有人走錯路。經過討論,大家將其選定為班級社會實踐活動的課題。接下來,聯絡站副站長、石家庄市人大代表李紅霞組織同學們在太平河沿線進行走訪調研,還制作出1000多份調查問卷向市民游客征詢改進意見,形成調研報告。

  李紅霞將調研報告轉化成代表建議並提交,隨后該建議被交至石家庄市園林局辦理,由石家庄市城市水系園林中心承辦。

  “建議貼合實際,可行性強。”石家庄市城市水系園林中心綠化河道科科長鄭雪懋說,接到建議后,中心根據代表建議和同學們的調研成果,很快確定了改進方案並著手實施。

  增設13組太平河簡介標牌及導覽地圖﹔對太平河沿線24座公廁、13個停車場進行編號﹔完成“園林數據採集和信息化平台”建設……“以前在河邊騎行時經常找不到衛生間,現在配套服務日漸完善,體驗感好了很多。”市民李澤偉說。

  “建議有著落,改變看得見。5年來,我們依托人大代表聯絡站,針對城市發展問題展開研究,截至目前已有192份學生社會實踐調研報告轉化成各級人大代表建議,並得到了有效落實。”李紅霞說。

  

  一個街道裡的基層立法聯系點——

  “講最切身的體會、最真實的意見”

  本報記者  巨雲鵬

  9月4日中午,騎了近半個小時自行車,上海市環境科學研究院中級工程師戴郡趕到長寧區虹橋街道。下午2點,長寧區人民法院和古北市民中心兩個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基層立法聯系點,聯動組織召開了一場立法意見征詢會,就上海的一部地方立法草案展開討論。

  “今年參加好幾次這樣的意見征詢會了,提前做了不少准備。”戴郡說,印象最深的是今年1月,《上海市無廢城市建設條例(草案)》在上海市人大常委會虹橋街道古北市民中心基層立法聯系點開展立法意見征詢,作為生態環境領域的從業者,她受邀參會。

  坐在會議室裡,戴郡發現,到場參與立法意見征詢的有近20人,包括法官、檢察官、企業代表、專家學者等,覆蓋無廢城市建設的方方面面。

  “沒有客套,大家直奔主題,對草案的具體條款提出修改建議。”戴郡說,現場發言的內容涉及固廢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三化”管理,無廢城市建設政策保障,技術支撐和執法監督等多個方面,“大家的討論和發聲非常客觀、全面。”

  從生態環境領域研究的角度,戴郡也提出了不少意見和建議,旁邊的一位專家說她“很敢講”。戴郡說:“既然有這麼好的機會發聲,我肯定要講最切身的體會、最真實的意見。”

  和她有同樣感受的,還有上海鐵路運輸檢察院公益訴訟部副主任黃皓翔。那次會上,黃皓翔就草案提出了4條修改意見,希望立法更加完善。

  整整一個下午,會議室裡的發言此起彼伏。最終,這些來自虹橋街道古北市民中心的意見和建議被匯集到上海立法機關,其中有關探索建立碳普惠機制,將單位或者個人的減碳行為進行量化並賦予價值,引導公眾參與無廢城市建設的內容被立法機關部分吸收,相關條款出現在了今年6月5日開始施行的《上海市無廢城市建設條例》中。

  群眾有所呼,立法有所應,在虹橋街道古北市民中心早已經成為常態。

  2015年7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將上海市長寧區虹橋街道設為首批全國基層立法聯系點之一。2016年6月,虹橋街道古北市民中心成為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基層立法聯系點。一大批國家立法和上海地方立法項目下發到基層社區,聽取意見建議。

  2022年初,在一場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修訂草案)》的立法意見征詢會上,虹橋街道古北榮華第四居民區黨總支書記盛弘一口氣提出了10條意見建議。“社區居民參與立法的意願越來越強烈,我說的很多都是大家的想法。”她說,“幾年來的立法征詢工作,居民參與度越來越高,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理念已深入人心。”

  討論新就業群體權益保障立法議題時,虹橋街道將立法意見征詢會開在了黨群服務站。現場除了法律專家,還邀請了快遞、外賣、家政等新就業群體的代表……

  截至今年8月3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虹橋街道基層立法聯系點共聽取97部法律草案的意見,征詢意見超過4.5萬人次,上報建議3279條,其中284條被採納﹔上海市人大常委會虹橋街道古北市民中心基層立法聯系點共聽取49部地方性法規草案意見,征詢意見近萬人次,上報建議922條,其中98條被採納。

  親身經歷基層立法聯系點從小到大、從粗到精的變化,長寧區虹橋街道黨工委書記、人大工委主任郭凱深有感觸:“在立法工作中,全面了解群眾生活的所需所盼,聽取群眾最原汁原味的聲音,汲取群眾最接地氣的意見建議,讓全過程人民民主理念落地生根。”

  

  一次民生實事的票決與落實——

  “讓老舊小區改造改到大家心坎上”

  本報記者  王欣悅

  “群眾盼望的實事,真的在‘實施’!”9月6日,在開展人大代表走訪調研時,重慶市萬州區人大代表、高筍塘街道人大工委主任潘鵬武對2024年區級民生實事項目之一——老舊小區改造實施后帶來的變化很滿意。

  2024年,萬州區首次推行區級重點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萬州區政府篩選出教育、交通、養老、城市基礎設施等12件候選民生實事,提請萬州區第六屆人大五次會議票決10件作為2024年十大區級重點民生實事。區人大代表“一人一票”,對12件候選民生實事進行無記名投票,老舊小區改造入選。

  高筍塘街道烏龍池社區中醫學校宿舍建於20世紀90年代,由於缺乏維護管理,圍牆、院壩、巷道破破爛爛,地下的污水管網也常常堵塞外溢,與另一個小區之間的夾牆地帶形成衛生死角,常年堆積著各種垃圾。

  坐在社區坡坎邊,拿著紙筆,潘鵬武和居民們嘮起家常。“中醫學校宿舍污水橫流,早該整治了。”“還有那些堡坎,連個欄杆都沒有,每次路過都提心吊膽的。”居民們你一言我一語,改造老舊小區的呼聲很高,潘鵬武一一記下。

  “我要比居民們想得更周全,把各方面需求都考慮到。”為此,潘鵬武調研周邊社區的改造經驗和本地實際情況,提交了《關於著力解決老城城中村有關問題的建議》。“民生實事要辦好,要讓居民滿意,人大代表須參與跟蹤監督,讓老舊小區改造改到大家心坎上。”他說。

  “老舊小區改造項目高筍塘街道有3個項目,涉及社區7個、居民10089戶,面積57萬平方米。這麼多受益群眾,一定要發揮好人大監督作用。”潘鵬武說。

  加強人大代表票決項目跟蹤監督,是推動民生實事項目保質保量完成的關鍵。萬州區人大常委會根據相關要求,針對每件實事建立一個專項督查小組,同時,根據代表意願和專業特點,安排每名代表參加一個監督項目。潘鵬武主動申請參加“老舊小區改造”實事項目專項督查小組。

  加入專項督查小組后,潘鵬武幾乎每天都要到現場走走。“施工是否到位?質量是否過硬?一旦發現問題,我會立即與施工方、街道面對面溝通。”潘鵬武說。

  在一次巡查過程中,居民提出翻新地壩、道路,安裝路燈和門禁,他馬上聯系施工方和街道有關人員。15分鐘左右,街道工作人員帶著施工方趕到現場勘查。“改造方案本就該結合居民的實際需求,不斷完善。”街道工作人員承諾。一個人的精力和時間有限,潘鵬武還積極引導居民來當監督員。

  “根據區級民生實事項目監督機制,到下一年度的人代會上,我們將對10件民生實事實施情況進行測評,我會把群眾的意見帶到會場。”潘鵬武說。1—8月,萬州區95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全面開工,完成進度已超過60%。

  萬州區人大常委會代表工委主任孫濤說:“民生實事通過征集、篩選、確定、票決,再到政府實施、人大監督,形成閉環,從制度上保証了人民群眾全過程參與到民生實事項目的推進中。群眾的心聲,隨著項目的落地,變成一件件實事。”

  《 人民日報 》( 2024年09月13日 10 版)

(責編:楊文娟、方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